APP下载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十一)

2017-08-12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空灵心灵

选择题部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靥(yè) 脖颈(jǐnɡ) 豢养(huàn) 强颜欢笑(qiǎnɡ)

B. 筵席(yán) 档次(dànɡ) 狡黠(xié) 悄无声息(qiǎo)

C. 与会(yù) 泄露(lòu) 龟裂(jūn) 琳琅满目(lín)

D. 嫉恨(jí) 纰漏(pī) 蒙骗(méng) 垂涎欲滴(xiá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打开水笼头,热水涌向浴缸,不一会儿水汽氤氲了整个房间,疲惫的心渐渐温润了。

B. 歉收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我在食堂里凑和几天了,谁叫自己没能耐呢,我报怨着。

C. 我爱这莽苍的黄土高原,一泻千里的江河,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和那些重峦迭嶂。

D. 天高地迥,远黛苍茫,海风阵阵,鸟鸣啾啾,一颗躁动抑郁的心也随之静若幽谷。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朗读比赛,她常念念有词地大声诵读课文,以提升临场表现效果。

B. 《中国诗歌大会》热情地引领观众走进古典的中国,真是功德无量啊!

C. 他是心地善良的人,但性格懦弱,做事总是故步自封,不越雷池一步。

D. 韶光易逝,美轮美奂的青春总是令人怀念,抚今追昔,难免黯然神伤。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根据“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到西汉基本完备,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C. “作弊入刑”能否从此彻底解决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情况?很多人并不乐观。

D. 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学术新著。

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一面大镜子,而个人的心灵则是一面小镜子。阅读这一知识和思想的绵延和再生产过程,让心灵这面镜子变化:阅读前人时, , ;传诸后人时, ,穷其一生所学所悟聚焦于一点,为知识的累积增长贡献绵薄之力。如此洞察秋毫而又见微知著,锤炼出思想之纵深。

A. 心灵是凹镜 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 心灵是凸镜

B. 心灵是凹镜 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 心灵是凸镜

C. 心灵是凸镜 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 心灵是凹镜

D. 心灵是凸镜 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 心灵是凹镜

6. 下列诗句中与“岁寒三友”松、竹、梅无关的一项是( )

A.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D.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7. 对下面这段文字体现了先秦哪一学派的观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诗可异焉。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李牧连却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B. 是故圣益圣 左右欲刃相如

C.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吾从而师之

D. 日与其徒上高山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9.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直了,金属的刀具在磨石上磨过就锋利。

B.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才是真正的疑难问题啊!

D.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此时)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

10. 下列对《长亭送別》(节选)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A. “无人语”和“听马嘶”写出崔莺莺在别后的孤独感和无处可诉的痛苦心理。

B.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化虚为实,用夸张手法把情感实体化。

C. 两首曲子透过崔莺莺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了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D. 两首曲子都描绘了秋日夕照的瑰丽图景,以乐景来衬托依依不舍的哀伤离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月既望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B. 白露横江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C. 渺渺兮予怀 怀:胸怀

D. 不绝如缕 缕:细丝

12.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 诵明月之诗

B. 凌万顷之茫然

C. 纵一苇之所如

D. 倚歌而和之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描写了主客月夜泛舟赤壁的美妙,淡淡而起,娓娓道来,清新自然。

B. “饮酒乐甚”时即兴而作的歌词抒发了作者对天各一方的妻子的思念之情。

C. “扣弦而歌”引出箫声呜咽,乐之情转为惆怅之感,过渡巧妙,不露痕迹。

D. 选文句式整齐,长短结合,声律谐和,体现了文赋句式美、音韵美的特点。

14.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A. 选段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B. 作者通过色彩的对比使景物形象鲜明。

C. 远近、高低结合使景物描写富有层次。

D. 选段意境开阔,给人苍凉悲戚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16题。

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先谈空灵。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风风雨雨也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达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入著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删改)

15. 对艺术“空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一种静观万物的心境,一种艺术的美感。

B. 精神上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C. 可以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形成。

D. 艺术境界的“空灵”服务于人生的“充实”。

16. 下列诗句内容,不能体现文中“空灵”之美的一项是( )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B.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D.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非選择题部分

二、 填空题 (本大题3分)

17. 根据语境,填写名句。(每小题1分,共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 荀子认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 ▲ ”。

(2) 杜甫在《登高》中“ ▲ ”一句,借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 李白在《蜀道难》中反复三次写道“ ▲ , ▲ ”,以此来咏叹蜀道难行。

(4) 爱国诗人屈原用“亦余心之所善兮, ▲ ”的诗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三、 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8—19题 。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母亲离开人间已三十五年。可是只要我闭上眼睛想她,心里喊着她,她就会出现在我眼前。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这么慢慢儿摇摆着,走来走去,从早做到晚,不慌不忙。她好像总不生气,也没有埋怨过别人或自己。

有一次,她为外公蒸枣泥糕,和多了水,蒸成了一团糨糊。她笑眯着眼说:“不要紧,再来过。”外公却说:“我没有牙,枣泥糊不是更好吗?”他老人家一边吃,一边夸不绝口。我想母亲的好性情一定是外公夸出来的。因此,我在懊丧时,只要一想到母亲说的“不要紧,再来过”,我就重整旗鼓,兴高采烈起来了。

在静悄悄的清晨或午后,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什么事都不做,只是“一往情深”地思念着母亲,内心充满安慰和感谢。对我来说,真是人生莫大的快乐。我常常在心里轻声地说:“妈妈,如果您现在还在世的话,我们将是最最知心的朋友啊!”

(节选自琦君《母亲》)

18. 两篇选文中的母爱是不同的,请简要说明。

甲:

乙:

19. 简析两篇选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甲:

乙:

四、 写作题 (本大题4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空灵心灵
空灵清爽 蓝色仲夏
心灵的感恩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空灵、轻盈、秀雅的瞿利军
唤醒心灵
书法好入门(八)书法中的空灵与饱满
高吟不厌空灵意 大笔偏来万苦中*——评陈文增诗词
为心灵搭桥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