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枫香的6种刺蛾(鳞翅目刺蛾科)记述*
2017-08-12潘爱芳何学友曾丽琼黄以平蔡守平陈伟
潘爱芳何学友曾丽琼黄以平蔡守平陈伟
(1.福州植物园,福建福州350012;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南方山地用材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2)
危害枫香的6种刺蛾(鳞翅目刺蛾科)记述*
潘爱芳1何学友2曾丽琼2黄以平1蔡守平2陈伟1
(1.福州植物园,福建福州350012;2.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南方山地用材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12)
本文记述了窃达刺蛾、艳刺蛾、长须刺蛾、蜜焰刺蛾、黄褐球须刺蛾( )、中国扁刺蛾( )等6种危害枫香的刺蛾。窃达刺蛾、艳刺蛾、蜜焰刺蛾、黄褐球须刺蛾为枫香树上的新害虫;黄褐球须刺蛾为福建新记录种。对它们的寄主、分布、幼虫形态特征、危害枫香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简述,以供生产上参考。
枫香;窃达刺蛾;艳刺蛾;蜜焰刺蛾;黄褐球须刺蛾
1调查方法
在枫香林(或单株)踏查,根据叶片的取食痕、虫粪等仔细观察枫香树上是否有幼虫危害,如发现树上的幼虫(茧)即连同危害部位一并采集带回实验室进行饲养。饲养容器分养虫盒和养虫笼两种。养虫盒饲养:在直径11 cm、高4 cm的透明塑料盒中放入枫香小枝(小枝基部用湿棉球保湿),供昆虫取食,在养虫盒盖上打若干个通气孔。养虫笼饲养:养虫笼为铝合金制,规格为32 cm(长)×25 cm(宽)×40 cm(高),四周围以不锈钢纱网,玻璃底板,笼中水培寄主小枝供取食,笼底放入疏松土壤供化蛹。室内观察记载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同时结合林间调查。
2调查结果
2.1 窃达刺蛾(图1)
寄主与分布:枫香、油茶、茶、樟树、木荷、桂花、山苍子、柿、核桃等多种阔叶树。国内除宁夏、新疆、西藏目前尚无记录外,遍布其他省区[3-5]。
形态特征:幼虫身体胸部最宽,腹部往后逐渐变细,呈鞋底形。老熟幼虫13—18 mm,胸部最宽处约5 mm。中胸盾黑色,后胸背2枝刺之间有黑斑。体背褐色或深黄色,背线淡褐色,在背线两侧的亚背线部位上,着生10对棕色枝刺,以中胸上的一对枝刺较大,其枝刺上刺毛棕褐色;其余枝上的刺毛基部及端部灰黑色;中段白色。在亚背线第4对枝刺基部2个黑斑,第5—8对枝刺基部4个黑斑,第9对枝刺基部2个黑斑;腹末有2个黑斑,对称排列。体侧枝刺第1、2节为黄褐色,第3、8节为黑色,其余枝刺青白色;腹部3—6节体侧呈青白色三角形斑,腹末与腹面青白色[3-5]。
生物学特性:2016年7月4日在福建省林科院采集的幼虫,7月13日在两片叶之间结茧化蛹,7月26日成虫羽化。
图1 窃达刺蛾( ) a:成虫 b:幼虫
2.2 艳刺蛾(图2)
寄主与分布:枫香、青冈栎、枫杨。国内分布于福建(晋安、武夷山、邵武、南平)、天津、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台湾[3,9]。
形态特征:幼虫背面观菱形至短梭形,头部较钝,尾部较尖。长5—7 mm,宽4—5 mm。整体发糕状,厚实,中部与体垂直方向凸起,使得背面略呈屋脊状。全体黄绿色,背面分布有较为规整的与体长方向垂直的浅黄色不连续横斑;边缘有一圈红褐色线带,中部凸起处亦有在中间断裂的红褐色线带与外圈线带相连。
图2 艳刺蛾( ) a:成虫 b:幼虫
生物学特性:2016年7月22日在福州植物园枫香树上采集的幼虫,8月2日在叶片间结茧,8月22日成虫羽化。
2.3 长须刺蛾(图3)
寄主与分布:枫香、油茶、茶、油桐、樱花、麻栎、柿。国内分布于福建(晋安、福鼎、连城)、华北、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3,6]。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30—41 mm,宽6—7 mm;头浅黄褐色,体背黄色,体侧黄绿色略透明。体枝刺丛发达,前胸、中胸背面和侧面各有一对枝刺;后胸背面一对,侧面为一对浅灰色小毛瘤;第1—5腹节侧面枝刺各一对,第6—8腹节背面和侧面各一对;中、后胸及第6—7腹节背面的枝刺较长,黄色,枝刺端部为黑色圆球形;其余枝刺较短、颜色较浅,略透明;腹侧枝刺端部为黑色米粒状。中、后胸背面分布靛蓝色的斑纹;背线黄白色,具玉绿色宽边,亚背线黄色,下方衬绿色与黄色的窄边[6-9]。
生物学特性:在福州枫香树上7月下旬采集饲养的幼虫,8月上旬开始结茧,蛹期40—50天,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8月下旬采集的中老龄幼虫,9月上旬开始结茧。幼虫具有群集性,在叶背取食、栖息。老熟幼虫食量大,结茧化蛹前体色鲜亮透明状。成虫在晚上羽化,停息时中后足支撑起身体,使得头、胸部斜向上高高扬起,整体呈三角形。蛹期天敌有寄生蝇。
图3 长须刺蛾( ) a:成虫b:群聚的中龄幼虫c:大龄幼虫d:茧
2.4 蜜焰刺蛾(图4)
寄主与分布:枫香、油桐、茶、油茶。国内分布于福建(晋安、南靖、武夷山)、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台湾[7,9]。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1.7—2.0 cm,宽0.5—0.6 cm。胸部背面和第8腹节背面各有一对斜向上伸的长枝刺;体背黄绿色,具有一条连续的淡紫至黄褐色斑带并延续到长枝刺的基半部;在每对长枝刺色斑的中间嵌有一个呈菱形的黄绿色斑;腹部第3—4节、第6节背面色斑最窄,因此背面的色斑带看上去多少呈两个哑铃状。体侧浅绿色,各节均有一对同体色的短枝刺。
生物学特性:2016年5月31日在福建省林科院枫香树上采集的幼虫,6月3日结茧,6月30日成虫羽化。7月25日采集的幼虫,8月23日羽化成虫。
图4 蜜焰刺蛾( ) a:成虫 b:老熟幼虫
2.5 黄褐球须刺蛾(图5)
寄主与分布:该虫为杂食性害虫,危害枫香等多种林木、果树。国内分布于福建(晋安)、浙江、广东、广西、四川、云南[8]。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长40—46 mm,宽20—22 mm(包括枝刺)。头浅黄褐色,体黄绿至翠绿色;前胸浅褐色,体枝刺丛发达,前胸背面和侧面各有一对,中、后胸背面各一对,中后胸之间侧刺丛一对,第1—7腹节背面和侧面刺丛各一对,第8腹节背面刺丛一对,刺丛基部有一绒状黑斑。所有刺毛的端部黑褐色,中、后胸及第1—7腹节背中线两侧各有一个靛蓝色斑点,蓝色斑后面有一浅黄色扁圆形框,该框与背线构成近“中”字型斑。第1—6腹节侧面各有一个近长椭圆形稍向后倾斜的靛蓝色斑[8]。
生物学特性:福州越冬代成虫5月上中旬出现,第1代幼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底,6月下旬开始结茧,成虫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羽化高峰。8月中旬至11月均有第2代幼虫危害,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基部附近松土、枯枝落叶处结茧越冬,也有在枝叶结茧的现象。成虫有趋光性,卵大多产在叶片背面前半部分,呈鱼鳞状排列,每卵块含卵210—420粒。幼虫7龄前群集于叶背取食活动,7龄后开始分散取食,可吃掉全叶。第1代幼虫中后期,往往因感染多角体病毒、白僵菌、被寄生蜂寄生等而造成大量个体死亡。
2.6中国扁刺蛾(图6)
寄主与分布:该虫取食枫香、香樟、白杨、泡桐、枣、苹果、梨、桃等多种林木和果树。广布于全国各地[3,5,9-11]。
形态特征:老熟幼虫体长22—27 mm,宽14—17 mm。体扁、椭圆形,背部稍隆起,形似龟背。全体绿色或黄绿色,背部有白色线条贯穿头尾;背侧各节枝刺不发达,上着生多数刺毛;中、后胸枝刺明显,较腹部枝刺短,腹部各节背侧和腹侧间有一条黄白色线,基部各有红色斑点1对[5,11]。
生物学特性:福州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3—6 cm土层内结茧以蛹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3代幼虫发生期为9月上旬至10月。老熟幼虫多在夜间下树入土结茧。成虫多在黄昏羽化出土,具较强的趋光性。
图6 中国扁刺蛾( ) a:幼虫 b:茧
3防治建议
刺蛾种类多,寄主植物丰富,常常爆发成灾。防治上可采取:①人工防治被害叶显现半透明或呈褐色斑块,斑块上常群集大量幼虫,根据刺蛾的幼龄幼虫群集取食特性,及时摘除带虫枝叶,集中杀灭。或在寄主植株基部周围土壤中挖除虫茧。刺蛾幼虫体上大多具毒刺毛,接触皮肤会造成过敏瘙痒、红肿疼痛,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做好自身防护。②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姬蜂,应注意保护利用。也可应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进行防治。③灯光诱杀刺蛾成虫具较强的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盛期的晚上用灯光诱杀。④化学防治刺蛾中低龄幼虫对大多数杀虫剂敏感,如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等喷雾防治,均有较好效果。
致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武春生研究员鉴定部分刺蛾种类,深表感谢。
[1]林来官主编.福建植物志(第2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6-248.
[2]潘爱芳,黄以平,何学友,等.枫香害虫名录及3种主要害虫的防治方法[J].防护林科技,2016(8):106-109.
[3]齐石成,江帆,梁茂龙.刺蛾科.∥黄邦侃主编.福建昆虫志(第5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8-250.
[4]何学友.油茶常见病及昆虫原色生态图鉴[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88.
[5]萧刚柔主编.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78-795.
[6]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编.福建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1:82-86.
[7]Wu CS,Fanf C L.Areview of the generaPhlossaWalker and Iragoides Hering in China(Lepidoptera:Limacodidae)[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08,51(7):753-760.
[8]伍有声,高泽正.危害多种热带果树的新害虫——黄褐球须刺蛾[J].中国南方果树,2004,33(5):47-48.
[9]武春生,承莱.河南昆虫志(鳞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9-84.
[10]蔡荣权.刺蛾科[M].∥朱弘复等编著.蛾类图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44-47.
[11]朱弘复,林瑶,承莱编著.蛾类幼虫图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4-16.
责任编辑/罗美娟
S763.3
A
1003-4382(2017)04-0022-05
2017-03-05
2017-03-31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N0011)和福建省林业科研项目“枫香主要病虫害防治研究”。
潘爱芳(1970—),女,福建长乐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资源保护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