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自贸区建设比较研究

2017-08-12施锦芳吴学艳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冲绳辽宁建设

施锦芳,吴 琦,吴学艳

(1.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辽宁自贸区建设比较研究

施锦芳1,2,吴 琦1,2,吴学艳1,2

(1.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连)自贸区研究院,辽宁 大连 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但近年来诸多原因导致GDP增速缓慢,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辽宁自贸区的创建将较大程度地推动辽宁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制造业转型。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自贸区的特征及发展模式,通过辽宁与其他自贸区的对比分析,挖掘辽宁在自贸区创建方面具备的优势,并借鉴国内外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为辽宁自贸区未来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辽宁自贸区;国内外自贸区;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引 言

自由贸易国区是指一国在境内关外设立的某部分特定区域,该区域内实行优惠关税或特殊监管制度,以达到降低门槛、吸引外资的目的。中国目前设立的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均属于自由贸易园区的范畴,以下简称自贸区。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是基于国内外因素的双重考虑。从国内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尤其是在经历了2001年加入WTO后十多年的政策空档期,中国经济已基本适应WTO的要求,此时要实现经济增长的新目标,急需出台更加有力的新政策,在此背景下,自贸区的构想应运而生。2013年上海自贸区设立至今,自贸区在中国多个地区进行试验,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复制到其他地区,对中国吸引外资进入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又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改革,不断改善国际与国内经济环境。自贸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同时,自贸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从国际上看,多哈谈判失败后,WTO框架下的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协定的谈判陷入僵持。然而,美、日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及美、欧参与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等区域性贸易协定谈判却如火如荼。虽然最近美国已退出TPP谈判,但这并不会阻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渴望主导制定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的意愿。假设中国被排除在上述新贸易规则之外,那么如何利用自身政策与之博弈,赢得在全球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与主动权,就成为非常紧迫的重要战略任务。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及创建自贸区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复杂的国际形势,使中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新规则,加大力度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建设,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主导和参与的区域合作谈判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倒逼中国推进自贸区建设。众所周知,中、日、韩FTA谈判始于2002年,尽管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然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政治历史原因使其至今仍未达成一致。与此同时,由东盟10国发起、中国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谈判也还处于正在进行中。这次谈判如果成功达成,将有望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人口最多的自贸区,将极大地推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但由于亚洲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谈判难度加大,前景也不容乐观。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自贸区建设是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以国内自贸区建设接应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二、相关文献述评

自贸区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仍属于新兴事物,因而国外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但是,自上海自贸区创建以来,中国自贸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将自贸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学者对自贸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国外自贸区的研究;二是围绕中国自贸区建设展开的研究。

(一)有关当前世界自贸区的研究

学者们对当前世界自贸区的研究范围很广,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围绕世界各地自贸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祁欣和孟文秀[1]回顾了国内外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将不同发展时期全球主要的自贸区归纳为物流集散、出口加工向物流集散过渡、综合型及商贸结合四种类型。王厚双等[2]梳理了当前世界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与共同特点后指出,国外自贸区的行政管理体制、税收优惠制度和海关监管制度等值得中国借鉴。

第二,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自贸区发展模式方面,侧重对自贸区模式的经验总结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比较。宾建成[3]从亚洲自贸区发展模式入手,选取新加坡、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以及阿联酋迪拜五个自贸区,探究自贸区建设的共同经验。朱丽娜[4]则选取了日本冲绳自贸区,详细分析了其主要功能、政策措施及未来发展趋势。此外,崔迪[5]从园区的发展历史、管理模式、优惠政策、主导产业等方面展开讨论,对欧盟与美国自贸区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何力[6]选取了巴拿马的科隆自贸区与巴西的玛瑙斯自贸区,将南美洲的自贸区分为沿海型与内陆型两种模式,比较了二者在发展建设方面的异同。马庆强[7]则对比分析了新加坡、迪拜、智利三个自贸区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监管与税收等方面的差异,并对与之区位条件相似的中国天津自贸区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围绕中国自贸区的研究

上海自贸区的创建掀起了国内学者对中国自贸区研究的热潮。众多学者将关注点集中在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方面,其中,对上海自贸区的研究最为丰富。学者们分别从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对上海自贸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刘冰[8]通过将不同国家的负面清单经验与上海2015年版的负面清单进行比较,揭示了上海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投资管理模式的亮点,并对未来负面清单管理提出了改进建议。姚洪心和赵悦[9]研究了贸易便利化问题,从基础设施、商业环境、政府效率与市场准入多个方面入手,对比分析美国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异同。李政砚[10]利用离岸金融相关理论,探讨分析上海自贸区在离岸金融改革方面的实施状况。王亚[11]基于对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的归纳,指出上海自贸区在这一方面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并对具体的改革措施展开了研究。肖林等[12]的研究则涵盖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政府监管四个方面,评价分析了上海自贸区的创新之处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上海自贸区未来制度创新的难度与重点。

与上述研究相比,由于中国后两批自贸区建立时间较短,学者们对第二批、第三批自贸区改革创新领域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特别是围绕辽宁自贸区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已有的研究也主要停留在辽宁建设自贸区创建之前的可行性分析与战略构想层面,以新闻报道居多,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鲜见,可收集到的研究有:吴笛和苏乙禾[13]运用SWOT分析方法,阐述大连设立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郭浩淼等[14]分析了辽宁的经济背景与面临的问题,指出应通过推动辽宁自贸区建设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杨光[15]则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辽宁自贸区建设意义的分析上,提出了建设“全城自贸区”的构想,指出该自贸区的改革重点应放在投资、贸易、金融、财税和监管等多个方面。

另外,还有学者围绕中国自贸区之间的横向比较展开了研究。由于第三批自贸区设立时间较短,包含第三批自贸区的比较研究还未问世,主要集中在对前两批自贸区的对比分析上。王明[16]着重比较前两批四个自贸区在政策措施方面的异同,指出中国前两批自贸区均涉及贸易、金融以及政府职能领域的改革,但在战略定位、实施重点等方面各有特点,为第三批获批自贸区中的陕西自贸区提供了借鉴经验。周汉民[17]则概括了中国前两批自贸区的共性,认为改革均涉及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与行政精简化四个领域,并分析了中国应致力于建设什么样的自贸区。

笔者借鉴和参考上述自贸区研究的成果,将辽宁与国内外自贸区展开对比分析,探究辽宁在创建自贸区方面所具备的特殊优势,并为推进辽宁自贸区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世界主要自贸区的概况及经验

(一)世界主要自贸区概况

全球第一个自贸区是1547年意大利设立的自由港——雷格亨自由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自贸区获得了蓬勃发展。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1 200多个自贸区,遍布各大洲。按照自贸区的功能,可将其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综合型自贸区,涵盖出口加工、转口贸易、金融与旅游等多重功能,比较典型的包括日本冲绳自贸区、中国香港自由港和新加坡裕廊自贸区等。二是物流集散模式,利用自身便利的港口条件,将设立的自由港打造成贸易枢纽,比较著名的是德国汉堡自由港、爱尔兰的香农出口自由区等。三是商贸结合模式,以贸易进出口为主,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对外贸易区(Foreign Trade Zones)。此外,从不同地域类型的角度,还将自贸区分为沿海型与内陆型,南美洲的巴拿马科隆自贸区与巴西玛瑙斯自贸区分别是二者的典型代表。

上述自贸区中,日本冲绳自贸区在创建背景、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方面等与辽宁自贸区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本文重点讨论日本冲绳自贸区发展状况和特征,总结分析其在创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期为辽宁自贸区建设提供借鉴。

(二)日本冲绳自贸区建设状况及经验

1.冲绳自贸区创建背景及功能定位

1988年日本政府在冲绳创建了日本第一个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自贸区。冲绳是日本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在47个都、道、府和县中,冲绳的GDP及人均GDP常年倒数第一。冲绳经济的发展长期依赖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日本政府在冲绳创建自贸区目的明确,即以自贸区为引擎振兴冲绳的产业和贸易,同时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最终带动冲绳经济增长。冲绳自贸区创建以来在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冲绳虽然是在发达国家日本设立的自贸区,然而却是在欠发达地区创建自贸区的典型。从这一视角而言,冲绳自贸区与辽宁自贸区在创建时期的经济背景相似且目的一致,即在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下谋求发展。

日本冲绳自贸区由那霸自贸区和中城湾特别自贸区组成,那霸自贸区由原保税区改建而成,于1988年投入使用,规划面积为2.6公顷。同时,鉴于那霸自贸区面积狭小,且为了扩充、强化自贸区的建设,冲绳政府为自贸区建设锦上添花,于1999年在中城湾新港设立了特别自由区,面积达到122公顷,约为那霸自贸区的50倍。至此,两个自贸区形成互补局面,冲绳自贸区全面建成。那霸自贸区鉴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其接近那霸空港、那霸港的优势,*那霸港拥有连接日本主要港口的39条航道,以及连接亚洲、北美主要港口的5条国际航路。而定位为物流加工型自贸区,具备了储存、加工、制造和展示等各种功能[4]。同时,2011年连接那霸港与空港的那霸海空隧道开通,那霸自贸区海路联运的机制也已经形成,强大的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巩固了冲绳作为南端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

中城湾自贸区与那霸自贸区定位不同,由于其面积广阔,更加倾向于向生产中心型自贸区发展。通过分区租售土地,吸引一些创业初期的制造业,如道路运输业、包装业、仓库业、机械设备修理业等,以及准备从海外撤资的日本企业,或是为了削减成本计划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自贸区为他们准备了厂区、厂房、专门停车场以及仓库等设施,以便更好地支持制造业的集聚与振兴。

2.冲绳自贸区运行模式及经验总结

1988年冲绳自贸区设立至今,冲绳利用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经济欠发达地区可复制借鉴的成功经验。日本作为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其自贸区建设并没有过多的改革制度,其重点和方向倾向于非制度创新。但该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对物流功能的重视、利用自身优势准确的定位以及冲绳政府对自贸区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值得辽宁借鉴。

第一,打造货物中转保税区与物流中心。从主要功能来看,冲绳自贸区属于物流中转加工型自贸区,并已逐渐成为外国货物中转的重要据点。外国货物在此处保管与配送可以免缴关税,并享受保税区待遇。这不仅得益于冲绳那霸自贸区历史悠久的保税制度,而且充分发挥当地的港口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冲绳位于日本九州与中国台湾的中间点,也是向北与日本本土、向南与东南亚、向西与中国大陆相连接的枢纽。四面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与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冲绳的航运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助推当地加工与制造业发展。冲绳自贸区的加工制造业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自贸区内的企业主要依托港口优势,先从外国进口原材料或半成品,再利用当地的保税优势在该区域内加工组装,增加产品附加值并贴上“Made in Japan”的标签,最终出口到欧美等国家。

第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冲绳由6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形成了一条岛屿链,独特的海滨风光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冲绳自贸区不断出台签证优惠新政策,放宽游客赴日签证审查,并允许一段时间内多次往返。与此同时,自贸区内建设大型国际免税购物中心,形成吸引游客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事实证明,这些优惠政策成效显著,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冲绳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形势大好。冲绳已被成功打造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之一,有“日本的夏威夷”之称。

第四,推出企业入驻补助与人才培养优惠政策。3·11东日本大地震后,许多日本企业破产倒闭,大型企业生产供应链断裂,日本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措施,帮助灾后经济恢复和重建。冲绳自贸区也推出了吸引外来企业的优惠政策,主要针对尖端技术型制造业、信息通讯和国际航空运输等领域,为相关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活动提供经费补助。在融资方面,冲绳还设立了“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为入驻企业提供比其他金融系统更优惠的低息贷款。另外,为了留住人才,冲绳更多鼓励雇佣当地年轻劳动力,推出“冲绳青年雇用促进奖励金”和“本地求职者雇用奖励金”政策,帮助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并培养更多年轻劳动力[4]。

四、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差异性分析

2013年至今,中国设立的三批自贸区,分布在全国11个不同省市,形成了“1+3+7”的自贸区新格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三批自贸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阶梯性分布,从第一批至第三批自贸区基本体现了由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过渡的趋势。另外,从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也反映了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由此也导致各自贸区在建设方面各有侧重,主要特征是第一批重改革,第二批谋开放,第三批求发展。

第一,重改革。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其所在地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更是中国经济、交通、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展水平较高。上海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2015年人均GDP排名全国第三。同时,上海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其服务业非常发达。因此,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深化改革,实现不同领域的改革创新,具体措施包括贸易监管创新、投资管理创新、金融创新以及海关监管创新四个方面。其中,实施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最大亮点。上海的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是对原有审批制外资管理模式的颠覆性改革,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提高了外资审批效率。此外,境外投资审批方式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也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4月1日中国出台新的改革方案,提出建设上海自贸区改革3.0版,首次提出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加强中国实行的投资及贸易规则与国际规则的衔接,这意味着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步入了新阶段。

第二,谋开放。在上海自贸区运行取得显著成效后,国家决定继续实施一系列的深化改革措施,将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复制和推广,并于2014年12月12日公布第二批自贸区试点名单,依托现有园区,在广东、福建、天津的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贸区,结合地方特色进行试点。第二批自贸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仍比较高,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天津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和福建均位居全国前十。产业结构方面,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虽不及上海,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较大,工业与服务业均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考虑到这些地区的地缘优势,中国第二批自贸区将重点放在对外开放领域,以期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并根据自身区位条件制定相应的战略定位。其中,广东自贸区强调推动珠三角经济带的迅速发展,促进粤港澳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福建自贸区则立足于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深化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天津自贸区注重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一带一路”战略,力争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区。三个自贸区都注重形成自身优势与国家政策协调互补的局面,进而加快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第三,求发展。2016年8月中国政府公布了第三批自贸区名单,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和陕西新设七个自贸区。纵观第三批自贸区布局,第三批自贸区更注重中西部、东北部各区域的典型城市,与前两批自贸区相比,自贸区建设地点从沿海扩展到内陆,从经济发达地区转向欠发达地区。通过表1可以看出,第三批自贸区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较前两批参差不齐,人均GDP排名靠后,第三产业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第三批自贸区建设主要目的是振兴经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目前,第三批自贸区已挂牌启动,步入了建设的初级阶段,这也标志着中国自贸区发展进入试点探索的新阶段,形成“1+3+7”的自贸区建设新格局。

表1 中国三批自贸区相关省市宏观经济指标比较(2015年)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整理得出。

五、辽宁自贸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辽宁自贸区将大连、沈阳、营口三市纳入规划范围,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其中,大连片区占总面积的1/2、沈阳片区和营口片区各占总面积的1/4。辽宁自贸区各片区规划及功能定位如表2所示。总体来看,辽宁自贸区建设应注重结合自身优势条件,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巩固对日、韩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合作。此外,还应注重打造辽宁特色优势产品,提升其在日、韩、俄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同时,吸引日、韩、俄等国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自贸区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建设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推进自贸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向“一带一路”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

对比前述国内外自贸区的状况及发展模式,笔者认为辽宁自贸区具备以下明显优势:

第一,地缘优势。辽宁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地理位置上看,辽宁位于中国东北部,南临黄海和渤海,与日、韩隔海相望,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大省。同时,辽宁也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延伸点。通过国内外自贸区发展经验可以看出,自贸区建设的共同点是注重利用地缘优势进行经济合作。

表2 辽宁自贸区各片区规划及功能定位

福建着重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广东不断加强粤港澳经济发展,日本冲绳更是利用其面向东亚的优越地理位置发展物流加工,而对于辽宁自贸区而言,进一步深化东北亚合作将是其最大的特色。

辽宁自贸区将侧重从两个方面深化东北亚合作:一方面,辽宁在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中、日、韩三国经济实力相近,产业和资源方面均高度互补,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具有较强的可行性[18]。三国的经济规模占东亚总体的90%,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另外,中、日、韩三国产业各具特色,日本与韩国第一产业占比较低,而中国农业相对发达,优势互补效应明显。另一方面,辽宁作为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应加强同俄罗斯的贸易往来,搭乘“一带一路”战略顺风车。俄罗斯在东北亚居重要地位,中国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从哪一路线出发,都无法绕开俄罗斯。因此,对于辽宁自贸区而言,这为其参与“一带一路”提供了直接载体。

第二,港口优势。辽宁拥有大连港与营口港两大港口,地处黄渤海之滨,海运交通条件均十分便利。其中,大连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港口城市,属于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大连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海陆交汇点更担当东北地区面向世界的海上门户。营口位于辽河入海口,港口条件同样发达,营口港的货运量位居全国前列,是距离中国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营口港联结了通往欧洲的铁路运输通道,形成中国多式联运中重要的“营满欧”海铁联运大通道。未来随着“营蒙俄”第二条海铁联运大通道的建成开通,营口港还将在多式联运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有望成为面向亚欧大陆的桥头堡。

第三,经济和产业优势。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装备制造业大省,辽宁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因此,辽宁具备建设自贸区必要的经济条件。但是近年来,由于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困难以及长期发展以来积累的体制弊端,辽宁经济逐渐陷入发展困境。辽宁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2016年辽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居于全国第14位,GDP增速却是-2.5%,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市,排名全国倒数第一。其中,大连作为辽宁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也出现了资源配置失衡、人才流失等问题。如何实现辽宁的经济转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迫在眉睫。

六、加快辽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辽宁自贸区挂牌一个月以来,自贸区建设已经有了明确的功能定位。下一步的要求是必须有具体的配套措施。因此,笔者从辽宁自贸区自身优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为推进辽宁自贸区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新高地

第一,辽宁自贸区要以装备制造业出口为突破口。众所周知,辽宁制造业基础非常雄厚。但是,当前却面临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而在自贸区政策下,辽宁可以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国家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更大的输出空间和发展路径。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更需进一步完善。将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需求相连接,这将极大地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输出,带动汽车制造、专业设备制造等产品的出口。同时,该举措还将充分发挥辽宁高铁、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出口,进一步化解辽宁产能过剩的困境。

第二,制定自贸区“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入驻政策,吸引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自贸区内进行投资。“一带一路”沿线不仅包括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还包括德国等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国家。积极引进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自贸区投资,将促进沈阳片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打造。目前,德国在沈阳投资的企业达六十余家,其中不乏宝马、采埃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宝马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整车工厂、发动机工厂以及本土之外唯一的研发中心设在铁西,而这些都将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此外,沈阳中德生态园也在积极筹备中,中德装备园更是围绕园区整体发展需求,极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沈阳在自贸区优势下,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新高地,并带动其周边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制定国内外产业入驻自贸区全方位优惠政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制度创新。中国前两批自贸区都重视政府职能的转变,辽宁自贸区应适度复制前两批自贸区的政府转变职能政策,大力改革审批制度。同时,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突破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模式,变政府主导为政企混合主导或企业主导,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贸区的办事效率。在投资体制以及贸易便利化上进行创新,提高投资及通关的效率。

第二,对标世界银行指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了达到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必须注重营造“循环社会”、“与自然共存”的良好自然环境。同时,也为自贸区发展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助等良好的商业环境,提供可选择的税收制度、多样化的税收种类,以及税收优惠的重叠等。当然这些税收以及补助不仅面向企业,更应该面向人才。自贸区还应支持人才公寓项目,创新股权分红和税收激励,完善创新人才吸引培育机制,放宽人才入境免签要求,缩短入境审查期限,建立国际学校与医疗机构,从而吸引更高端的海内外人才。

自贸区一定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引入高端文化创意资源,聚焦新媒体、工业设计、艺术活动与交易等产业内容。打造以原创内容为龙头,以新媒体为核心,与新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营平台。

(三)以加强与日、韩、俄合作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合作

第一,推动大连片区与日、韩贸易发展。大连金普新区将是辽宁面向东北亚合作的新的战略高地。大连金普新区依托自贸区建设,利用其政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进一步发展。大连金普新区将进一步完善中、韩贸易便利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人民币与日元、韩元直接交易进程。保税港区、大连出口加工区和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面向日、韩大力发展保税贸易和离岸贸易,将大连作为日、韩中转站,促进日、韩产品流向全国。在完善大连国际航运物流功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推进与日、韩的合作。自贸区以此打造中、日、韩自贸区先行区,最终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进程。

第二,大连片区应该加强与日、韩在医疗健康、旅游和人员往来等方面的合作。当前,日本的老龄化率全球最高,达27.3%。作为老龄化极为严重的国家,日本在老年护理、医疗等行业上具有经验优势。同样,日本“银发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逐渐跨入老龄社会的辽宁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大连片区可以利用自贸区优势,引进该产业的产业链及管理模式,在金普新区规划建设面向老年人的“健康岛”,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沈阳片区方面,以自贸区为中心,形成包括东京、哈巴夫斯克、伊尔库茨克、蒙古乌兰巴托在内的东北亚主要城市辐射圈,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制造业的开放,在吸引外资的同时,实行对外投资备案管理,加快资本的出海速度。同时,积极争取加快“辽蒙欧”铁路建设,以打造中俄、中蒙在经贸、旅游和人文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

(四)对大连片区的思考

大连片区在辽宁自贸区的经济地位无可比拟,因而具体分析其建设举措,并加快其建设,将有利于发挥示范作用。

第一,从大连片区的自身优势来看,自贸区应突出“两花”、“两水”和“银绿”产业发展。“两花”指樱花、槐花。每年4—5月正是大连樱花、槐花盛开的季节,美丽的风景吸引大批游客,促进了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而槐花可以制作成槐花蜜等产品,天然环保利于出口;樱花可以制作成各种食品,樱花茶清香甘甜,樱花冷面具备东北特色,樱花寿司满足日、韩需求,而樱花又是日本的国花,以日本国花打造的特色产品,更能迎合当地市场的需求。在自贸区战略支点下,大连应借助自身优势,推动旅游休闲产业规模扩大。“两水”指水产品、水果。大连的水产品丰富,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属内陆地区,对水产品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大连片区应充分利用该机遇,大量出口水产品,打造水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同样,大连盛产苹果、草莓和樱桃等特色水果,在加大生鲜水果出口的同时,还应发展水果罐头、果干等深加工产业。“银绿”指“银发”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前文已触及大连片区关于“银发产业”的发展,而对于绿色环保产业,大连片区应该加大与日本合作,积极吸引其环保产业入驻自贸区。滨海路的北大桥是大连与日本北九州结为友好城市的象征,而北九州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大连应该借此机会引进北九州在汽车材料的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环保设备产品及环境循环再生服务等方面具有先进技术的企业。

第二,深化特色金融创新。大连自贸区应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不断创新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增强对辽宁以及东北亚国家的金融服务能力。鼓励居民与非居民在自贸区内设立本币外币自由贸易账户。不断完善监管机制,构造符合国际标准的统计体系,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三,营造人才环境。大连拥有几十所高校,人力资源丰富,其中日、韩、俄语言更是人才众多,这将吸引更多的日、韩、俄企业到大连进行投资。但是,当前大连人才流失严重,优秀人才流失更为严重。为了留得住人才并引进人才,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就业环境。自贸区应对人才制度与法规进行创新,同时在高新园区、软件园等建设海创中心,吸引海归人才与国外人才,促进人力资源在自贸区内的自由流动。

[1] 祁欣,孟文秀.全球自由贸易园区发展模式及对比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6):20-22.

[2] 王厚双,刘向丽,阚放,等.辽宁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模式创新研究[J].辽宁经济,2014,(9):22.

[3] 宾建成.积极借鉴亚洲主要自由贸易园区经验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又快又好发展[J].国际贸易,2014,(8):54-57.

[4] 朱丽娜.日本冲绳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浅析[J].国际市场,2013,(2):40-42.

[5] 崔迪.从欧美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经验看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园区研究[J].江苏商论,2013,(6):39-41.

[6] 何力.南美沿海型和内陆型自贸区实践与中国自贸区建设[J].国际商务研究,2014,(2):25-29.

[7] 马庆强.新加坡自由港、迪拜杰贝阿里及智利依基克三地自贸区比较及对天津自贸区的启示[J].天津经济,2016,(3):21-23.

[8] 刘冰.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比较研究——以 2015 版负面清单为视角[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 ,(7):28-32.

[9] 姚洪心,赵悦.上海自贸区与美国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商论, 2016,(4):100-103.

[10] 李政砚.试析离岸金融与新格局下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22):10.

[11] 王亚.试论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J].重庆与世界,2015,(4):78-80.

[12] 肖林,周国平,郭爱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成效与制度创新研究[J].科学发展,2015,(1):69-77.

[13] 吴笛,苏乙禾.建立大连自贸区的SWOT分析[J].经贸实践,2016,(13):30-31.

[14] 郭浩淼,崔日明,孟令岩.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挑战与对策——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例[J].经济纵横,2016,(1):65-68.

[15] 杨光.以自贸区建设推动辽宁省经济转型升级[J].辽宁经济,2015,(2):28-29.

[16] 王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比较研究[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6,(4):16-19.

[17] 周汉民.中国四大自贸区的共性分析、战略定位和政策建议[J].国际商务研究,2015,(4):38-41.

[18] 施锦芳,方庆亮.中日韩建立FTA面临的问题、可行性及对策分析[J].日本研究,2013,(1):25-27.

(责任编辑:孟 耀)

2017-05-16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扩大辽宁与东北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LN2016JD013);东北财经大学校级优秀科研创新人才项目“加大中国对日投资‘走出去’战略、实现经济新增长问题研究”(DUFE2015R03);辽宁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全球金融治理与区域经济合作”(WT2014008)

施锦芳(1971-),女,云南大理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日本经济及国际经济合作研究。E-mail:jinfangbeibei@aliyun.com

F752.0

A

1008-4096(2017)04-0083-08

猜你喜欢

冲绳辽宁建设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辽宁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冲绳“复归”45年后,日本民意仍撕裂
冲绳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