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建筑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发展

2017-08-11周军

世界家苑 2017年2期
关键词:建筑物工程建筑

周军

摘 要:随着城市的扩张,建筑工程得到了质的发展,大量的建筑项目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施工水平和施工环境也有了极大的变化。而前期的勘察工作以及地基处理作为建筑项目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工程后期的展开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大量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地质问题对建筑工程的严重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要将前期勘察工作和地基处理作为工程建设重点的原因。本文浅析我国建筑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工程勘察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钢筋森林”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数量繁多的建筑物不断地聚集在相对拥挤的城市空间里,加之各类市政管道线路密集分布在城市地下的各个角落,所以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也显得愈发重要,勘察资料详实可靠性及地基处理方式安全稳妥性与建筑物的质量密切相关。

1工程勘察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不断地被引入到了工程勘察行业,且勘察设备日趋先进,设备种类繁多,静力触探、波速测试等原位测试方法已经被许多地区广泛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多道瞬态面波法及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等新技术也渐渐被业内认可,并得到推广。勘查技术手段的进步使得工程勘察提供的地质资料更加详实、可靠,更加精确的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节省大量的建设成本。虽然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但在实际的工程勘察工作中,勘查技术手段并没有随之及时更新和提高。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考慮到勘察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低价中标越来越受业主的欢迎,勘察报价的降低,必然导致技术人员和钻机队伍出于成本考虑,选择技术含量较低、价格便宜的勘察手段,因而使得一些先进的勘察技术手段始终得不到广泛的应用,而以钻探为主的传统勘探手段仍然流行。另外,目前行业内部仍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地区的地质资料难以实现共享,拟建场区附近场地较详细的地质资料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重复的勘探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国家和省级单位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2015年在《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上戴一鸣发表了《探讨BIM在工程勘察应用的可行性》一文,指出了工程勘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建筑信息模型(英文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由美国人ChuckEastman首次提出,BIM的本质是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协同工作方法,就是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参与方产生的各种信息全部整合在统一的模型中,使其数据信息可在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被各方充分共享的建造使用模式。BIM技术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于BIM技术的开发,国外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国内目前在BIM技术的应用方面,尚处于科学研究阶段,BIM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及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

2地基处理现状

2.1场地的复杂性

现阶段,随着城市扩张建筑工程逐渐向外围扩展,建筑的环境也日趋复杂。尤其是对于一些西部山区等特殊区域,在这些地区进行基础建设时难度就会增加。这些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多变,而且环境气候恶劣,地质灾害频发,受到环境的影响以及复杂地质结构的作用,地基处理也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而在城市内部,虽然不会遇到山区这种复杂的地质结构,但是,周边的建筑环境却更为复杂,地下管网、线路交错,为了不让周边的建筑物受到影响,在进行地基处理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受到城市交通、场地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建筑场地日趋复杂,建筑难度也日益增加。难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带来建筑成本的上升。

2.2处理的困难性

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周围地质资料的参考价值有限,不可预见性较大,所以必须有详实的工程勘察资料作指导。由于地质的复杂,也可能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而城市中地基处理的主要困难则是施工场地和施工条件的限制,还要考虑到拟建建筑地基处理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一旦地基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2.3后果严重性

地基问题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一旦地基处理不到位,在后期出现裂缝、沉降、坍塌和凹陷,就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出现倾斜和垮塌,随着目前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大,一旦出现建筑物垮塌,就会严重的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后果日趋严重。而且,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对地基的处理也会引发区域内环境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区域内的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带来严重的后果。

3建筑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现状的应对对策

3.1重视工程勘探工作

对于勘察工作来说,决定了工程后期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不断地提高对勘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建设单位重视了,才会提高对工程勘察的投入,才能够为勘察提供一个好的物质基础,对于相关的设备采购以及人员配备才能准备到位,以此来保障勘察工作的进行。也只有对施工区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勘察,才能够保障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常用地基处理的方法分析

地基处理有很多种方法,我国常用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由置换法、排水固结法、振密挤密法、加筋法、托换法、灌入固化物、纠倾与迁移等,其中:置换法包括换土垫层、挤淤、强夯、褥垫法、石灰桩、EPS超轻质料填土法等,排水固结法包括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电渗法、降水以及真空堆载电渗之间相结合的方法,振密挤密法主要有强夯法、振冲密实、夯实水泥桩、孔内夯扩等,灌入固化物主要有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水泥加固地下连续墙、灌浆法等,托换法主要有基础加宽、桩式托换法、综合托换等,纠倾主要有加载纠倾、掏土纠倾、顶升纠倾等方法,加筋法主要有刚性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土钉支护、锚杆支护、树根桩、加筋土垫层、加筋土挡墙等。而新近吹填土处理技术、化学电渗法、高聚物注浆、微生物注浆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项目的实施,自身工程实践的经验不断地积累,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有些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吹填造地技术,为南海造岛完成国家战略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结语

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是建筑安全的重要保障,真实可靠的工程勘察资料和安全稳定的地基处理方式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建立地质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引进新技术是推动该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步骤,不能一味的追求低价竞争的商业模式和低成本的操作手段,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只有在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领域积极应用先进技术,追求高质量高标准施工质量才能提升我国在全球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力,为我国工程建设走出国门提供技术保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汉龙,赵明华.地基处理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6(01).

[2]张志.工程勘察行业的隐忧现状和改革[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5(05):71-72.

[3]戴一鸣,任彧.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探讨BIM在工程勘察应用的可行性[J].岩土工程技术,2016(02).

[4]赵孝斌.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究[J].基础工程设计,2016(02):65-67.

[5]唐宗鑫.建筑工程勘察及地基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36):182-183.

[6]苗彩霞,李海宝,封占江.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要点研讨[J].化工管理,,2016(02):85.

(作者身份证号码:321085197710041853)

猜你喜欢

建筑物工程建筑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My Hometown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爆炸过后
火柴游戏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泛滥的“工程”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