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教”让课堂飞跃起来

2017-08-11冯达专

世界家苑 2017年2期
关键词:备课教具教学模式

冯达专

摘 要:课堂教学的改革,其核心在于抓住教学重点,突出“精教”。把主要内容“精教”,这就非常准确地说明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讲得精”要求教师要吃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

关键词:精教;备课;教具;教学模式

多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突出“精教”。因为只有“精教”,才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精教”就是要把主要问题讲得精,但不可把精华和主要地方减掉。把主要内容“精教”,这就非常准确地说明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讲得精”要求教师要吃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注意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精教”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一、备课要“精”。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业评价以及教学研究活动中,参照并处处体现其基本精神。其次,深入研究课程,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本单元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再次,确定教学目标时目标话语要精确、明白、清楚、简洁,不能含糊、啰嗦。既要便于学生理解,也要便于自己掌握和操作,并且是可行性较强、切合实际的目标。要防止模式化和程式化。如我在设计《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时,就是从简洁、明确、具体这几个方面去考虑的:(一)、体会文章的父子情深;(二)体会文章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三)品味文章精彩的段落。三个目标一目了然,学生很快明白了文章的重点和主旨,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变得主动很积极了。学习效果也就很明显了。

二、内容要“精”。首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语文课程内容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礎,使其具备发展的能力。尤其现在《新课程标准》已经降低了教学要求、明确不作教学要求的内容及严格界定了教学难度的内容。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唯恐知识点不全不精不细,导致课堂上讲得太多、太难。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哪些知识点必须讲,哪些知识点不必讲,哪些知识点要多讲,哪些知识点该少讲,在有限的课时中,确保完成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谈课外内容的援引,处理好“教与不教、教多教少”的问题,这样也能使课时压力有所缓解。其次,增强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社会与技术进步、学生生活经验等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教师要贴近社会和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个体,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学习内容引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拘泥于教材,要跳出教材,走进现实,回归自然,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宽阔的平台。再次,着眼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能为学生提供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还要设计如何营造安全、自由、民主、创新的教学氛围。

三、教具准备要“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每天忙于追求升学率,常常忽略了教学准备,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课程资源飞开发,信息技术的普及,辅助教学的教学道具也丰富了,正日益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影碟机、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更是可以为课文设置与之相一致的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我在讲解《组歌》这节课时,就准备了以下的道具:播放“大海潮汐”“风雨交加”的图片或印象资料,播放《浪之歌》、《雨之歌》的朗诵录音等。学生们完全融入到那个意境中去,很快明白了诗歌的主旨,并很快的背诵了出来。

四、教学模式要“精”。过去,垄断语文教坛的是一种比较落后、封闭的教学结构模式——串讲分析,教师开篇即“讲”,一灌到底,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逐句逐段“全方面的卷地毯式”的分析。教师引古援今,微言大义,刻意追求分析的深透,知识的广博,形式的严谨,似乎舍此则无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挖掘得不深,拓展得不广就难以显示出真功夫。但事实上,效果并非尽人意,教师在课堂上即使讲得更深更广,学生的接收却始终甚微。因此,实施“精教”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要的就是走出旧教学思想拘囿,敢于舍弃那种“卷地式”过细过死的传授,空中楼阁的架空分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精确的指导,学生主动求学,整个教学过程,革除以教师为中心的陈规陋习,着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训练,避免“小学而大遗”,培养真正的语文能力。现我以《苏州园林》一课的结构安排为例说说。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扫清“外围”,即是把历来靠教师传授的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放在课前预习解决。开篇先以苏州园林旖旎的风光录像引入,为课堂教学设置特定的情境。教学时,从说明文要“抓住说明特征”入手,启发学生紧紧扣住本文的文眼“图画”来大作文章。通过讨论分析,明确“苏州园林作为我国园林的标本”,及其“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的说明特征。就这样,在共同的讨论,共同分析中,仅用了大半节课就完成了这篇三千多字的讲读名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精教”可以让学生从繁琐枯燥、过细的知识全盘接收活动中解脱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迫充当课堂的傀儡。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真正的语文能力。这正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堂“精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寻更好的方法,提高“精教”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飞跃起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中学)

猜你喜欢

备课教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