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诗中的筝乐

2017-08-11张乔

世界家苑 2017年2期
关键词:唐代唐诗

张乔

摘 要:唐代筝乐繁荣兴盛,唐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涉筝诗,这些唐诗对唐代古筝的形制、弹奏技巧、风格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描述,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本文主要通过筝诗的创作背景,唐诗中筝的形制、演奏技法、演奏形式、演奏风格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唐诗;唐代;筝乐

一、唐诗中筝诗的创作背景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文化、艺术各个方面都极为兴盛。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诗歌,更是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当时统治者的政治制度开明,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音乐上,唐太宗改隋朝的九部乐为十部乐,还成立了梨园和教坊音乐机构,为上层贵族的音乐生活服务。

这样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大的推动了筝的发展和成熟,这一时期的筝器制造、筝曲创作和筝艺演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全唐诗》中描写乐器和器乐的诗约有 500 多首,筝诗有一百三十余首。从诗人笔下咏诵和描写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筝在唐代的情况,从名称到特征,从形制、材料到演奏技巧,从表演风格到音色特点,都可以从筝诗中得到反映。

二、唐诗中筝的形制

唐诗中筝的形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筝体,晋代傅玄在《筝赋》中有描述“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诗中可以看出筝的面板呈弧形,底板平直,中间是音箱,筝面置弦,弦距均等,每条弦下设筝柱,可以左右移动。

其二是筝的弦制,唐诗中提及的筝的弦制大都是十三弦,如:刘禹锡的《夜闻商人船中筝》:“大艑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在薛能《京中客舍闻筝》“十二三弦共五音。”可知唐代虽然普遍使用十三弦,但十二弦依然存在。

其三筝弦的材料。“寒言不忍言,为君奏丝桐”,诗中筝的制作材料为桐木,用桐木制筝的传统工艺也一直沿用至今。筝弦的材料主要以丝为主,还有一种用鹍鸡制成,如“泛曲鹍弦动,随轩风辖惊”“锦筝银甲响鹍弦,勾引春声上绮筵”刘禹锡的《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人们喜欢将筝弦染成红色、绿色,如:“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西园杨柳暗惊秋,宝瑟朱弦结远愁”。

其四筝的弹甲,杜甫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银甲弹筝用”、白居易的《筝》“甲明银玓瓅”、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刘禹锡的《伤秦姝行》“侍儿掩泣收银甲”,唐诗中描述的弹筝需要使用弹甲。

三、唐诗中筝的演奏技法

唐诗中筝的主要演奏技法有:掩、抑、按、抽、拨、打、拍、弹、撮、拂、抚、挑、捻、推、遏、回旋等。唐诗中记载有:张九龄的《听筝》:“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因三度按”。柳仲庸的《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白居易的《云和》:“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杜甫的《游河将军山林》:“银甲弹筝用。”等。

在唐诗中不仅出现了这些演奏技法,还有一些在唐代经常使用的特殊指法。如促柱,促弦是指快速的移动筝柱,使得音高和音调产生变化。在唐诗中的记载有:王湾的《观栩筝》“柱促语分明。”孟浩然的《宴崔明府宅夜观妓》“调移筝柱促。”柳中庸的《听筝》“抽弦促柱听秦筝。”刘禹锡的《夜闻商人船中筝》“新声促柱十三弦”。

四、唐诗中筝的演奏形式

在唐诗中体现出来的筝演奏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独奏,是唐诗中描述最多的表演形式,如孟浩然《张七及辛大见寻南亭醉作》:“山公能饮酒,居士好弹筝。”白居易的《听崔七妓人筝》“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

第二种是合奏,张籍诗的《祭退之》“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公既相邀留,坐语于阶楹。乃出二侍女,合弹琵琶筝。”诗中描述了筝与琵琶合奏,陈子昂的《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金弦挥赵瑟,玉指弄秦筝”、戴叔伦的《白苎词》“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描绘了筝与瑟的合奏,白居易的《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笛怨音含楚,筝娇语带秦”反映了筝与笛子的合奏。唐诗中还有筝与笙、管、萧、箜篌等的合奏形式。

第三种是歌舞伴奏,孟浩然的《宴张记室宅》:“玉指调筝柱,金泥饰舞罗。”王建的《宫词一百首》“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白居易的《杨柳枝二十韵》“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从上述诗中可见,筝是为歌舞伴奏的重要乐器之一。

五、唐诗中筝的演奏风格

(一)哀怨、凄苦的演奏风格

在唐诗中的许多筝诗记述了这种哀怨凄楚之苦,悲苦成了唐筝诗的主要情感基调,唐筝诗中常出现“哭”、“恨”、“愁”等来形容这种哀怨之情。如:白居易的“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唐诗中常用筝声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离别大多都凄苦惆怅,筝声传入诗人耳中,声声凄切,使唐代筝乐呈现出浓厚的哀怨凄苦的风格。唐筝诗浓厚的悲情风格,主要是受唐代诗人的命运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政治腐朽和压迫,“科举制”确立,寒门虽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但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仕途的不顺利,天下的不太平,使得唐诗中常常带有伤感、忧郁之情。

(二)轻快优雅的演奏风格

唐代筝曲不仅仅只是表达愁怨之情,筝诗中还反映出筝的快速演奏技巧,由此看出其音色也具有明朗、轻快、优雅的特点。如白居易的《筝》:“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 筝慢弹时如孤雁长鸣,快奏时如飞蓬旋转,说明了当时弹筝技巧的难度。

六、结语

唐诗中筝的形制上,筝大都是十三弦,也有十二弦并存,弦的材料多为丝质,弹筝需要弹甲。在演奏技法上有掩、抑、按、抽、拨、打、拍等,还有促柱、抽弦等特殊指法。在演奏形式上主要是独奏、合奏和歌舞伴奏三种形式。在演奏风格上有哀怨、凄苦和轻快优雅两种演奏风格。唐代筝诗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唐代诗歌中的涉筝诗句为后世研究古筝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从唐代诸多筝诗中能够窥探筝在唐代的發展状况,为研究和了解唐代筝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课题名称:唐诗宋词中的筝乐文化艺术研究,课题编号:17c1000

参考文献

[1]许冰.唐代筝曲初探[J].黄河之声,2010(9):20-21.

[2]贾阳果.论筝乐的悲情之美[J].贵州大学学报,2012(1):71-76.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长沙)

猜你喜欢

唐代唐诗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马诗之四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唐诗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