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瑶族宗教习俗的社会价值

2017-08-11李文萍

魅力中国 2016年49期
关键词:瑶族

李文萍

摘 要:我国瑶族按其成员所操语言可大致分为四个集团族群,因其浓厚的宗教观念而有多样化的信仰习俗事项。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法,认为瑶族宗教习俗作为其集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造并传承的文化现象,于其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加强民族内部团结,维系社会规范运行,促进民族文艺发展,丰富族员民俗生活等。

关键词:瑶族 宗教习俗 民俗价值

一、前言

瑶族为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中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重要成员之一,据我国2010

年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瑶族人口近280万,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该6省的134个市、区、县处。瑶族又是较为典型的跨境、世界性民族,现有近64万瑶族同胞居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家。费孝通先生曾就广西大瑶山的五种瑶族自称情况指出:“从语言上暴露了这五种不同自称的人可能原来不是一个民族的人,进入了这个山区之后才形成现在大瑶山的瑶族。他们不是出于一个根本的枝条,而是不同支流汇合而成的一条河。如果称他们是‘支系,只是支流的意思。我觉得不如避开支系这种说法,而称作不同的集团。大瑶山的瑶族就是由这些集团凝聚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故本文辟用以语言为划分标准的“瑶族集团族群说”。按此,我国瑶族主要分为四大集团:以过山瑶、蓝靛瑶等为代表的苗瑶语族瑶语支(如勉语等)集团,人数约占1/2;以布努瑶、背篓瑶等为代表的苗瑶语族苗语支(如布努语等)集团,人数约占1/3;以茶山瑶为代表的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如拉珈语等)集团,人数比例极少;以平地瑶等为代表的汉语支(如类似汉语等)集团,人数比例较少。若细究各集团内部具体所操方言、土语,则每个集团内又可再细分成若干子集团。

二、瑶族宗教习俗于其社会发展的作用

纵观瑶族历史,瑶族信仰意识浓厚,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及道教等宗教观念影响下,传统的瑶族社会有着深广多样的宗教习俗,如对寨神、谷神、土地神、山神等自然神祇及对宗族远祖和家庭近祖神灵的祭祀……瑶族于不同地域和不同集团间的宗教习俗有所差别,且在具体事项层面较为纷繁复杂。瑶族宗教习俗是瑶族各集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满足生存与发展需求,尤其是心理安全需要而创造并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对其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价值。

(一)加强族群内部团结

瑶族宗教习俗活动多以集体为单位,如自认为盘瓠之后的各地瑶族集团在民间自发的祭祀盘王活动中,通常全寨男女老少,无性别和尊卑之分地自觉聚集在一起,杀鸡宰猪,共唱盘王歌,齐跳盘古舞,互相庆贺,共同缅怀先祖。这种同宗共祖的热烈氛围,无形地培养瑶族集团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另外,1984年盘王节被确定为瑶族统一节日,自广西南宁成功举办首届盘王节以来,除了民间自发的祀盘活动,又增加各级政府组织操办公祭盘王的盘王节习俗,仅仅湘、粤、桂三省的十县市于1992年至2007年就轮流举办了九届盘王节。在盘王节公祭活动中,即便是不曾有“跳盘王”习俗的布努瑶、茶山瑶等集团以及远在海外的瑶族同胞都被邀请前来参加,使盘王祭祀的参与群体越来越广,逐渐从村寨扩大至省市区域再至全国又至海外瑶胞。如今,祭祀盘王作为瑶族大部分集团的宗教习俗活动,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同样地,渊源于祭祀始祖母神密洛陀的达努节作为瑶族部分集团的盛大节日,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举寨同欢,其为感恩先祖密洛陀曾经的艰辛创世与为民造福,在崇敬密洛陀的心理支配下,族群自豪感与向心力也自然倍增。瑶族宗教习俗在加强族群团结方面,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共同民俗信仰和习惯常常默默地把跟别的成员的行为、心态牢牢地凝聚在一起,这是一种想象不到的、神秘的文化凝聚力。它不但要使朝夕生活、呼吸在一起的成员被那无形的仙绳捆在一起,它也把现在活着的人和已逝去的先辈联结在一起……”。

(二)维系社会规范运行

宗教习俗大概是起源最早、约束面最广的一种社会规范,它对人施以一种“软控制”,却也是一种最有力的“深控制”。瑶族传统社会不兴学堂教育,宗教教育因而对其社会成员的道德教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族员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起重要的模塑作用,从而有效统一族群的思想与行为,使族群社会得以规范化运行。 比如,在瑶族道教的入教、授箓仪式之度戒和挂灯习俗中,接受仪式者就得学习相关道德戒律。在多数瑶族地区,度戒者该遵循的戒律一般有以下十条:一戒不得误杀生灵;二戒不得辱骂父母六亲眷属;三戒不得呼天叫地毁骂日月三光;四戒不得贪财爱色;五戒不得贪生畏死;六戒不得打架斗殴;七戒不得欺贫爱富;八戒不得轻慢父母兄弟;九戒不得怕虎怕蛇风顺雨行;十戒不得乱吹乱说骂师骂圣。另外,度戒者还需要接受“十问”的道德考验:一问江水深长请你去不去?二问黑风暗雨请你去不去?三问大蛇拦路请你去不去?四问三更半夜请你去不去?五问救人病患请你去不去?六问毒蛇在前请你去不去?七问过山过岭请你去不去?八问隔江隔海请你去不去?九问贫贱之家请你去不去?十问当坛度戒请你去不去?度戒弟子必须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否则将受到师父的严厉训斥。挂灯仪式中的道德教导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不赌博、不偷盗、不奸人妇、不争名利、不胡作非为等等。这些道德规范在瑶族男子一生最重要的仪式中,以师父训诫的方式教导,实借宗教之威慑力,培养其帮扶他者、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三)促进民族文艺发展

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大部分歌、舞、乐器渊源于宗教习俗活动并在长年活动中不断发展。就信仰瑶族道教的瑶族集团而言,其有专门用于请神、叫魂、驱邪、撵鬼等宗教场合的音乐,有《三清众圣歌》《玉皇歌》《力上坛歌》《盘王歌》《元天王歌》《灶王歌》《五谷出世歌》《伏羲兄妹歌》等,此类歌曲主要是为了达到迎神、娱神和酬神之目的,以使宗教活动能顺利进行。瑶族祭祀盘王时需唱《盘王大歌》,是为歌颂祖先创世、迁徙、耕山、狩猎的辛勤和功德,唱曲多种多样,常以鼓、锣、镲等伴奏,曲调复杂,内容丰富。长鼓舞初为祭奠盘王而作的舞蹈,相传远古时期瑶族祖先盘瓠在一次狩猎中被一只大岩羊撞下山崖死去,其儿把树干挖成空心长筒,将两头蒙上岩羊皮以制成长鼓并击鼓起舞,边唱边哭以祭盘王,该舞至今流传。如今,每逢盘王节等宗教祭祀活动,瑶族人民就跳起长鼓舞,示意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制作木鼓的情况并模仿祭祀礼仪,并唱起《盘王大歌》缅怀先祖。铜铃舞、刀舞、撾镲舞、龙虫舞等也都是祭祀性舞蹈,常见于盘王节、度戒、打斋、扫寨等宗教活动。瑶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如长鼓、黄泥鼓、扁鼓、牛角、铜锣、铜镲、铜钹、铜铃、唢呐等,但通常只在度戒、还盘王愿、扫寨、打斋、丧葬等宗教习俗活动中才启用,平常一般不用。另外,瑶族道公、师公等神职人员学识丰富,熟悉本民族文字,精通道经和宗教科仪,知晓各种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瑶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保持者,他们通过度戒、挂灯等宗教仪式向弟子们传递民族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就崇信密洛陀的瑶族集团而言,被视为密洛陀所赐的铜鼓有公、母之分,公铜鼓音质小而尖,母铜鼓则声大而钝。除公、母铜鼓外,还有皮鼓和铜锣相配合,此等乐器通常于欢庆达努节时方才使用,族员们边打边舞,显其粗犷豪放之风。在桂西布努瑶族地区,流传着叫兴郎铁玖舞的祭祀性舞蹈,它由猴鼓舞、藤拐舞、猎兽舞、开山舞、采茶舞、丰收舞、牛角舞、芦笙舞和花伞舞等十个单独舞组成。以上瑶族所有文化艺术主要是服务宗教习俗活动,在这服务过程它们自身不断得到创新、完善,从而整体上促进了瑶族民族文艺的发展。

(四)丰富族员民俗生活

瑶族普遍世居较为封闭的高山地区,与外界往来较少,其社交娱乐往往在宗教节庆习俗活动才得以较好实现。“(瑶)凡遇赛神,皆歌舞为乐”,“瑶人祀盘古,三年一醮会。招族类,设道场,行七献之礼。男女歌舞,称盛一时,数日而后散。三年内所畜鸡犬,尽于此会”,“瑶人大祀盘古,多于旧历岁朔,祀都贝大王,则以十月十日行之。祀时,男女成列,连袂而舞。相悦,则为夫妇。”瑶族宗教习俗活动本身已是无歌舞不兴,还常附带其它娱乐性项目,这就更大程度地丰富了集团族员们的民俗生活。如祭祀盘王期间,除了杀猪宰羊、宴请宾朋之外,还诵经作法,祭祀神灵,跳盘王舞,唱盘王歌等。与此同时,由男女青年开展的对歌活动是其觅得意中人的绝佳时机。再如举凡哪家有度戒活动,附近的瑶寨族员都会涌来观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度戒的最后一天晚上,外村来的青年男女与本村姑娘、小伙开始对歌,隆重的歌会常使人流连忘返。当今盘王节除了祀盘仪式,还包含各项文体表演竞技活动,观者云集,盛况空前。达努节也是如此,欢庆之时,每家每户都习惯用四两新麻祭祀,以示铭记先祖密洛陀的生日。节庆期间,村头寨尾、家家户户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出嫁了的姑娘也会纷纷带着儿女回娘家过达努节。家家杀猪宰羊、杀鸡染蛋,盛设家宴。宴毕,男女老少便衣着民族盛装,背锣抬鼓,从各个村寨汇集到事先选好的向阳山坡处,大家把各自带来的食物都放在一起以聚餐共享。族员们成群结队地汇集“歌山”,吹起唢呐,敲起铜鼓,唱起祝酒歌和撒旺歌。青年男女通常对歌几天几夜,互吐恋情,难舍难分。歌山上,还进行对跳铜鼓舞、吹琐呐、斗鸟、赛马和弓箭比赛等传统民间文体活动,其中要数敲铜鼓、跳铜鼓舞最具特色亦最为欢腾。铜鼓舞是达努节主要的民间祭祀舞蹈,現今还延展成为一种比赛项目。赛场中间,有一个木架系着两个铜鼓(分公、母鼓)和一个皮鼓。打铜鼓的方法主要是“悬打”,一般由四至五人出场表演。两个盛装打扮的女子各击公、母鼓,一个男子击皮鼓伴奏,一人打锣。锣声一响,铜鼓和皮鼓便随即被有节奏地敲打起来,击鼓者边敲边舞,忽儿侧身、忽儿反背,舞姿刚劲粗犷,锤锤击中鼓心;另有一人手拿芭蕉扇,穿插在四人中间为他们扇凉,并随鼓点翩翩起舞。或模仿猴子偷玉米、吃仙桃、攀崖跳树,或模仿勇士与猛虎格斗,获得观众热烈掌声与欢呼。之后,人们争着向“鼓王”敬酒祝贺,赠送礼品。

三、结语

不论操何种语言、居何处所的瑶族集团,宗教习俗作为瑶族各集团在特定历史阶段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文化传承,普遍涵盖其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诸多领域且渗透到各集团族员社会活动及个体生命仪程的深层内部,因而于其社会发展如加强族群内部团结、维系社会规范运行、促进民族文艺发展、丰富族员民俗生活等方面体现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六上瑶山[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90.

[2]钟敬文.民俗的凝聚力[N].中国纪检监察报(历史周刊),2016-2-1(B5).

[3]徐祖祥.瑶族的宗教与社会——瑶族道教及其与云南瑶族关系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93-96.

[4]奉恒高主编.瑶族通史(上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33.

[5]吴永章.瑶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603.

[6]刘锡蕃.岭表纪蛮[M].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中华民国七十六年:81.

猜你喜欢

瑶族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瑶族音乐传承发展的理性思考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关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瑶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分析
你好,瑶族长鼓
瑶族传统舞蹈的审美价值与保护传承
瑶族民歌进校园初探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瑶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探讨
海上“牧民”记
贵州瑶族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