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2017-08-11朱会姗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制度内容信息

朱会姗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进程的背景下,我国市场经济也面临着日渐猛烈的竞争,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也不断加大。为了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我国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但就目前具体情况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依然有很多问题,面临较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存情况,找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策略。

近些年,全世界各地相继爆出一些影响极其恶劣的财务舞弊行为。公司管理人员为何愿意违反公司规则铤而走险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使得外界开始对公司宣称的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产生疑虑。在媒体的曝光下,我们发现一些备受瞩目的大公司受利益的驱使,利用公众的信任,成为会计造假的主要力量。因此,这就迫切要求上市公司尽快建立真正实用的内控制度。经过不断的改进,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及质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其总体披露情况与世界趋势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涵

上市公司向外部进行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内部控制信息。但截至目前,依然无权威的专家和有力机构对此概念赋予确切定义。从字面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公司向外界披露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而基于《内控指引》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把它解释成: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指公司的管理人员参照相应的规定,按期将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合规、有效性评定,且采用合理的方式公布出去。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不统一。我国不断公布的各式不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之间有着不统一的现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标准和要求不一致、关于请或不请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要求不一致等等,其实施过程中,不利于上市公司对详细规则的解读及应用,容易导致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时的随时披露及有挑选性的披露现象。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不明确。目前法律法规中关于一系列详细披露事宜的规定不明确,相比公认的内部控制评定规则产生极大差异,这不但不便于理解,也难以实际推行。关于内容界定不明确主要包括对披露内容和格式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对披露的主体及相关职责划分不明确、监督主体没有统一要求。

内部控制披露的效果不显著。中国证监会和相关部委陆续推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细规范,理论内容上已经比较丰富,可现实推行的程度与理想的想法仍存在极大差距。在关于上市公司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部分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多是走一个形式,没有依据有关要求披露关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或只通过监事会的报告给予极其简单的披露,无实质意义;绝大多数公司属于“报喜不报忧”,仅倾向公布对公司有好处的内部控制信息,但关于内部控制中现有的缺点和不足,更多愿意选择回避或隐瞒;而且不披露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

改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途径

增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就目前来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意识不强,并且法律法规关于强制性披露要求的规定极缺乏。因此,要想改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不能依赖公司的自愿披露意识,只有凭借强制性的规定信息披露制度:一要明确披露方式。要求所有准备上市的公司将内部控制的完整信息在招股说明书充分及时的披露,已经上市的公司,其公司的董事会应将内部控制的有关信息年度报告中公布;二要确定公司的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的负责任主体,将内部控制的责任具体到真正拥有公司权力的人;三要确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详细内容。中国证监会应基于调查分析公司外部信息需求者的信息需求及协调各方利益,研究出规则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具体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标准,在根本上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要思路是逐步优化提升公司内部治理效果,具体可优化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现象;优化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在奖励与约束机制、薪酬、人员的任命和考核等几方面着手,增强独立董事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监事会独立性,摆脱管理层的操控,让其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外部监管环境。公司基本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信息披露的多少和披露信息的质量都受到成本利益的影响,因此只要违规收益与违规成本不成比例,公司就可能会选择信息造假行为。然而,缺乏有效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也会促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问题严重。解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不仅要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而且要有强有力的监督管理确保其真正实行。另外,相关的部门应严密监督上市公司的自我评定报告、中介结构的审计意见,确保提供的信息有用及有效。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对外部信息使用者越来越重要,优化内控体系不仅利于公司长远健康发展下去,而且对外部投资者来说也意义非凡。第一,站在政府角度来看,出台完善并能有效推行的内控制度,是政府相关部门不可推脱的责任;第二,有效的内控制度利于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增强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防范意识;最后,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加强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提升公司外部形象。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依然在不断丰富,我们应怀着乐观的态度,基于前人的研究,开展进一步的学习。相信,通过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更深入一层及更长时间的研讨,最终我国在内部控制披露方面会有巨大的改进。

猜你喜欢

制度内容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