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构想
2017-08-11左佳
左佳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生物体及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是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河流、滩区草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辽河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主要有城镇生态系统、人工林(护堤林)生态系统。其中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仪器条件好、特异性高的特点,为各类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发展、繁衍生息的重要条件。
物种多样性。辽河保护区物种丰富: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丹顶鹤、遗鸥、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及小天鹅、苍鹰、夜鹭等鸟类;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重要经济鱼类如鲫、鲂、鲤、乌鳢、文蛤、辽河刀鲚;水产品如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等。
遗传资源多样性。辽河流域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传统文化形成了区域内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中草药、观赏植物、柳条、苇席等遗传资源丰富,同时保护区优良的生境为天然优良物种种质保护及其经济性状改良提供了基因库,其中野大豆是我国难得的种质资源。
机遇与挑战
机遇。首先,联合国决议将2011-2020年确定为生物多样性十年。致力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开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造福子孙后代。其次,国务院下达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计划”为我国今后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方向,“计划”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以及保障办法等,并明确必须进一步推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坚持持续发展、优先保护、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统筹经济社會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第三,党和政府对辽河治理高度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要“推进辽河保护区建设”;辽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建设文明富庶幸福新辽宁过程中,要“加强辽河等江河保护,打造沿河生态带、城镇带、旅游带”;辽宁省政府第178次省长办公会议提出,“争取经过两到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彻底摘到辽河重度污染的帽子,重现辽河生机”;2011年8月2日周生贤部长做出“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辽河保护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批示。
挑战。目前,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暴露出保护意识淡薄、科研基础薄弱、体系建设不完备、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匮乏等问题。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生产开发活动的大力发展,加剧了辽河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了物种及栖息地恢复和保护工作的难度。另外,在保护区周边流域,一些人为的环境污染对水生与河岸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栖息地也构成了潜在威胁。主要表现在:辽河两岸的政府及群众爱护母亲河的自觉意识尚未彻底觉醒,沿河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辽河滩区已封育62万南,虽改变了原来玉米等农作物直接种到河边、农药化肥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的状况,但目前仍有大面积滩区未实现封育,农业开发强度依然过大;水质水量没有完全达到健康河流的要求;辽河口湿地受油田生产作业及旅游开发影响严重,鸟类栖息和迁徙停歇环境受到不同程度干扰;永久性河闸及临时性生态蓄水工程对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管理能力与治理保护的客观要求尚存较大差距。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构想
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体制的确立,加强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保护的能力,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和物种保护的积极性,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适度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采取行动,更为有效地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生态系统、以及遗传资源等,以保障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
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存理念,应当禁止掠夺性使用环境及生物资源,科学、合理和有计划地开发环境和生物资源,鼓励并促进相关可持续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自然恢复为主,适度人工干预。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应充分重视并利用这个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度的进行人工干预,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为着力点,进而改善整个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公众参与。要重视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力量,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来,做到信息公开,建立舆论监督渠道,建立全民参与的长效的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
水域生物多样性和河岸滩区保护的优先区域。在已建立的19个重点监测区域基础上,拟增设6个优先保护区域,每个保护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在辽河干流水面较开阔、生境条件较好的区域选址,并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护区域面积可视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同),所在地为:昌图县福德店、通江口;新民市毓宝台、石佛寺水库;台安县大张桥;盘山县盘山闸。
重点保护国家珍稀动植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夜鹭、苍鹰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动物如赤狐、狗獾、黑雁、鸬鹚等。
海岸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在辽河湿地的功能区划中,将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外围海岸带区域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重点保护黑嘴鸥等世界濒危鸟类的种群及其繁殖地;丹顶鹤、大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斑海豹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其繁殖地;中国毛虾、中华绒螯蟹、文蛤等重要水产品;翅碱蓬、芦苇等湿地植被资源。
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将保护任务层层细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与行动计划实施进展的时时评估机制,对战略执行情况和行动计划进行检查、评价和监督,并定期报告相关执行情况。
落实配套政策。遵守现有法律法规,鼓励创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及制度。以优先保护区域为重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以及技术手段等,加强各项保护政策措施的有效执行。
提高实施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重视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生物多样性管理保护能力、生物多样性调研能力、评估和监测能力。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保护执法管理、调研与评估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投入,增设投资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引导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群众、以及国际资金积极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多元化多主体的投资模式。加大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对支持生态补偿系统建立、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能力建设、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形成稳定长效的资金投入。
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并学习国外先进方法和经验;组织开展相关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培训等工作;提高合作水平,丰富合作方式,积极开拓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合作范围;加强对国内外生物多样性热点问题、动态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培训或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等形式,不断提高辽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