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敬泽:文是大自然的美与形式

2017-08-11夏丹

投资与理财 2017年8期
关键词:李敬泽京戏单面

夏丹

如果作为文人,李敬泽应该是比较接近古代从政的那一类文人。他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本人又是文学评论家,刚刚出版的《青鸟故事集》被称为文体无法定义之书,又像李敬泽的生命体验之书。

我没有采访到他,一个叫做刘荣的记者这样描述他的书房:

“李敬泽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办公室,摆了不少绿色的盆景。树叶之美婆娑生姿,被李敬泽称为‘文。文可通万物,如风过水面,既细微,又宏博,让李敬泽想到了先秦时代自由、活泼的文学精神。他希望,终有一日,这种精神将会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解放与复苏。

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李敬泽都同样追求庄子式的趣味和驳杂。书房里分类摆放着文学、哲学和历史书,有一处几乎都是分类史。偌大一个中亚,曾经是几大文明交融的地方,那些探险者的游历笔记,中西器物的由来,人类学者的梳理考证,都是李敬泽的兴趣所在。”

我们现在说“文”。他认为“在原初意义上,所谓的文,第一是大自然的美与形式。大自然有一个实质,但是大自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所有的这些美和形式,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纹,都是“文”。

对于我们现在的时代,即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他称这是后人类时代。想想也是,不光是在具体事务操作层面,即使是在艺术创作上,人工智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侵犯性。下围棋,人下不过阿尔法狗;画画,人类学十几年才学会临摹,机器人一分钟就学会了,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写诗的机器人。

但是有些事情还是得有人来做,比如写字。我们的书写,可能会犯错误,可能写得有毛病。一个人会带着他所有的东西,他的弱点、他的缺陷,带到这个字上来。它不仅带着你的心,还与你的身体密切相关。

这种手工感才是人类的自信。“这样的一种字与这个人的相互的关系,这个可辨认、可指认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也是这门艺术的生命所在”。

李敬泽从很小就与书法结缘。小时候最烦的三样就是:《说文解字》、柳公权加京戏。但是,人到了40多岁,快50岁了,忽然有一天电视里放京戏,腿就开始跟着抖。写字也是,指不定哪天基因里的病就犯了,有笔有墨就开始手痒,要写字。

至于今天,当我们说到文人,确实和古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得承认,也正是因为建立在巨大的相同之上。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写毛笔字呢?这就是和古人相同的地方。现在的人向往古人那种完满的生命状态,他可以是文人,可以是寫文章的人,他可以做地方官,可以带兵打仗,他也可以写字、画画,他还可以经营田产,他做的事很多,很完整。

我们和古代真正的差异,他认为,就在于我们现在是一个被单面化的、越来越单面化的人。要对我们现在的单面性保持警觉,保持反思,乃至于批判和反抗。这才是如今讨论文人这个概念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李敬泽京戏单面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2年5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2年4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1年12月)
留在心中的那份挚爱
《会饮记》
李敬泽的文学批评论略
论京戏运用新媒体去吸引青年观众的可行性
On “Xi”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有限的现场,有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