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可以女性意识的自主觉醒

2017-08-11汪可欣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觉醒女性意识

汪可欣

摘 要:盛可以作为一位女作家,在创作中提炼出了独特的主题——两性关系问题,爱情、婚姻、女性是她笔下的高频词,盛可以笔下的爱情和婚姻往往都呈现出千疮百孔,着重揭示了底层女性在婚姻上的悲剧命运,外出打工的女性内心渴望有一份感情上的寄托和归属感,但盛可以小说中大多都是有性无爱、支离破碎的婚姻,通过这些失败的婚姻,揭示出温情的家庭下人性的丑恶和自私。

关键词:女性意识;觉醒;盛可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1

董丽敏论述到:“女性”并不只是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更是覆盖着国家民族、阶级等特性的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人,女性的解放并不是建立在“身体”基础上的单纯人性的释放,其所属的国家、民族、阶级等的解放要求,也应该被视为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内容。盛可以的作品直面女性的欲望,呼喚对欲望的尊重和爱情的选择,呼唤女性意识的自主觉醒,呼吁女性自身的价值,以此引起全社会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西蒙·波伏娃认为“所有价值的源泉来自于人的自由,”为了将“自我”呈现出来,“自由”必须通过行动、努力、筹划才能获得,倘若有人愿意拯救自己的存在,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他的原始自发性提到自由的高度,通过揭示一个特别的内容,不自由作为最终目标,将“自由”视为其伦理道德思想的最高原则。盛可以直面女性的主体意识,包括女性话语权、女性性意识等的寻求,论述了女性写作并不是颠覆男权,只是想唤醒女性的身份认同、解构以往的认知缺陷和实现两性和谐,真正的女性写作,并不意味着与男性相对抗,也不是颠覆了男性话语中心之后再建立一个话语中心,而是呼吁人们注意现实性别文化的残缺,女性写作应走向“人”的深层发现与建构。

盛可以用其伶俐冷酷的写作风格,阐释了婚恋问题的悲剧命运,如《水乳》中的平头前进和妻子左伊娜,左伊娜对爱情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而平头前进是为了分房跟她在一起的,不在乎左伊娜的身体与感受,执意要左伊娜流产,原本相爱的两个人因婚姻的枯燥生活而使婚姻千疮百孔;再如《道德颂》中的水荆秋和梅卡玛的婚姻,是在有爱的基础上结婚最后也是失败的婚姻,《无爱一身轻》中方东树和林芳菲在无爱的基础上维持着名存实亡的关系;盛可以在小说中使男女主人公无论以哪种状态结婚的,最终都会失败,支离破碎、无爱的婚姻遍地都是,通过失败的婚姻揭示出人性的虚伪和自私。

女性意识最早是由法国作家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的,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差别,强调女性要在男权社会中有所觉醒,就必须要改变女性处境的时实际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两性平等。盛可以笔下在外打工的女性一般是青春少女,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未成熟,漂泊感和内心的彷徨使她们无依无靠,内心渴望一个感情上的寄托,在城市中打拼使她们对感情失去判断力,《北妹》的主人公钱小红在家里与自己的姐夫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被迫离家出走,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从县招待所辗转多地到S发廊,她和李思江总是于男人情爱挣扎,即使到最后被伤的体无完肤,她们也甘愿付出。新时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女作家的性别书写,都被先验地植入到一种性别对抗的叙事范畴之中,在叙述底层女性的深渊经验和命运际遇时,不少作家都能以现代“启蒙者”的优越审视心态,因为对女性自身的文化审判与历史批判不足,导致在把握两性关系时,不少作品都把女性的苦难咎为男性负载的传统罪责,故而放大了男性之罪和男女两性见的敌对性,而盛可以在叙述过程中,将男性的出现定位于一种为女性形象塑造而需要的背景,以此来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空间。

盛可以始终立足于自己的女性立场,其女性题材小说多围绕婚姻、爱情、生存、伦理、尊严等这些女性的敏感话题展开的,不断的诉说女性个体生命体验,通过两性关系来思考女性在这个时代中的位置,透析女性在情感、社会上的弱点导致在婚恋上的悲剧命运和两性的矛盾,表现对女性生命的终极关怀,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顺鑫.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乔以钢、关信平.跨文化交流与性别[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5]李银河.女性势力的崛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乔以钢.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1(11).

[7]戴锦华.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J].文学评论,1996(5).

猜你喜欢

觉醒女性意识
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位居两极的《旧约圣经》女性形象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