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河之渡
2017-08-11梁旅珠
梁旅珠
晚餐后,女兒冲过来对我说:“妈妈,詹姆士跟我说他带过比尔·盖茨、吉姆·罗杰斯、查克·罗理士,还有洛克菲勒家族呢!”她做了个鬼脸:“听起来,比尔·盖茨是个相当无趣的人喔……”
很难得看到女儿连着几天跟我们的肯尼亚导游詹姆士同桌吃饭,不但不觉得尴尬无聊,竟还有兴趣主动跟他闲谈,然后再兴奋地带着当晚出炉的新鲜话题来向我“报告”。我相信在肯尼亚,像詹姆士这样经验丰富又精通德英法语的超级导游,必然服务过不少世界级的名人。不过,世界上有无数精彩的旅游地点,非洲可以做Safari猎游行程的国家更是不少,为什么这么多名人都选择来到东非的肯尼亚呢?我想,应该都是为了年年在马赛马拉上演的动物迁徙大戏吧!
位于肯尼亚南部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1800平方公里,与南方邻国坦桑尼亚的“赛伦盖提国家公园”相连,整个区域合称为“赛伦盖提—马拉生态系统”。每年,多达两百万只的草食动物为了充足的草源,跟着雨水的气味逐水草迁徙,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巡回移动。由于数量庞大,远观草原上密密麻麻的动物如蝼蚁般涌动,气势之磅礴,堪称自然界最壮观的迁移现象。
目前的迁徙模式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原因不明,有人认为可能是气候变迁造成的。每年的六七月当坦桑尼亚赛伦盖提的旱季来临,动物群就会北移至肯尼亚境内雨水较丰的马赛马拉,因此有人笑说,人类无法自由跨越国界,非洲动物却轻易拥有“双重国籍”。这些“草食系”动物的食量惊人,整个生态系统内不论哪个地方,原本草长平均一两尺高的大草原,在动物大军压境过后,竟像被剪草机剃成了平头一样光秃整齐,难怪它们得努力搬家觅食,等明年草长出来后再回来。
大迁徙的动物数量最多的是牛羚,约有150万头,剩余的则是为数20到30万头的斑马,以及汤氏蹬羚。斑马数量虽然相对较少,却通常是带头冲锋陷阵的“先遣部队”。主角牛羚是羚羊的一种,但看起来像牛,还有张比马脸更长的黑脸,模样相当奇特。有趣的是,此行发现所有的当地司机都不喜欢牛羚,而且竟然都是因为觉得它们“长相太丑”!
大批草食动物现身,当然也伴随上演各类精彩血腥的猎杀画面,因为对狮子、豹和鳄鱼等肉食动物来说,一年一度“自己送上门来”的美食周年庆,怎能不令它们摩拳擦掌、严阵以待。“赛伦盖提国家公园”的面积有马赛马拉的十倍大,动物的百万大军也只有每年的七到九月过境马赛马拉,但想看动物大迁徙却不得错过此地,因为马赛马拉的草原中,有一条盘踞着大批尼罗鳄的马拉河蜿蜒穿越,迁徙过程中最惊险的“马拉河之渡”,就发生在这里。
我们到马赛马拉的第二天下午,才刚赶到马拉河边,就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数以千计的斑马和牛羚准备渡过马拉河,先是几只斑马有意领头,但不知发生何事,在一阵骚动之后全数退回岸上。五分钟后改由牛羚发动,它们开始义无反顾地接连下水,奋力往对岸游。但就在此时,一只牛羚却突然往下沉,原来是被一只大尼罗鳄咬住了!
可怜的牺牲者是一位母亲,因为此时一只小牛羚在水边发出声声哀鸣,几度试图下水,终究还是只能放弃,眼睁睁看着母亲的身影随着紧咬不放的鳄鱼没入滚滚泥流。如此教人鼻酸的场面,却是自然界无法逆转的现实,因为鳄鱼在这段时期若是没有吃饱,将会饿死。
在马赛马拉的最后一天,我们再度幸运地看到了最经典的“马拉河之渡”,而且过程长达一个半小时。詹姆士说,这是他入行三十年来看过连续渡河时间最长的一次,司机也说曾有人来了肯尼亚五趟都无缘亲眼目睹。很少人有机会像我们这样,不但清楚看到几只鳄鱼合力把斑马拖入水中的过程,还看到鳄鱼衔着死去的猎物,逆流游到水边找树枝卡住“暂存”,立刻回头再战。
在马赛马拉,大约10%—20%的迁徙动物会在路程中牺牲,不过十月它们离开此地回到赛伦盖提东北部时,七成的母牛羚都有了身孕。据说来年二到四月,当它们移动至赛伦盖提西南部时,将会发生成千上万的牛羚同时在草原上生产的奇景!
Some say eat or be eaten
Some say live and let live
But all are agreed as they join the stampede
You should never take more than you give
一趟东非之行,为我熟稔多年的“狮子王”歌曲,配上了最生动真实的MV画面。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