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愿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之转变

2017-08-11张雯雯张娅洁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中核心素养

张雯雯++张娅洁

摘 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原动力、重构未来教育图景的重要举措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的时代愿景。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生着三重转变:教育观念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教师角色从“教师教学”到“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从“知识灌输”到“思维引领”。实现三重转变,要通过“时代化”引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方向、“专业化”支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生活化”贯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过程,从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思想政治学科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充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既表明了我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并向全社会传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一、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代愿景

教学改革是一项浩大的长期工程,从启动到推进再到逐步深化迄今已持续了数十载: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的启动,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全面实施;2012年,修订后的各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正式颁布;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核心素养”,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根据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将核心素养从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框架细化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细化为9大素养。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以德育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解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为基础教育改革事业书写了新的时代篇章,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构筑了新的时代愿景。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亟待完成的三重转变

思想政治课是较为系统地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学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教师角色的改变和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等方面提出了新规范、新挑战和新要求。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知识本位”到“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引下的教学变革不是教学内容和教育评价的简单修改,而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传统的教师观。以往教师只是一名拘泥于教材的“传教士”,师生之间是“教书”与“背书”的单向传输关系,而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二是陈旧的教学观。教学形式以课堂为中心、教学目标以考试为中心、教学活动以老师为中心、教师讲解以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五中心”扼杀了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造成了学生“三缺乏”,即自学能力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思想自律能力缺乏[1]。三是“为师是从”的师生观。学生在教师长期的“专制”教育下,缺乏批判精神,并造成师生之间关系严峻,甚至呈现敌对状态,以至于学生有问不敢提,最后有问懒得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的相互交融、相互结合,是对以往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之风的明确否定与转换。政治认同是学生对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受与肯定,在新阶段,则表现为坚持两个基本点,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和道德情操。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压缩饼干”式的“独角戏”教学,转而注重学生的接受与内化程度。理性精神即认知分析能力,在对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学习中,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死记硬背无异于浪费时间精力,把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目标与手段混淆不清,造成教育的本末倒置以及学生知行脱节的严重影响。法治意识是公民的基本意识。在接受法治知识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守法、用法意识,从而能在社会实践自觉规范自我行为。公共参与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检测思想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2]。在参与实践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以上分析表明核心素养更关注知识向素养的转化,着重研究如何让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性智慧,在公共参与中实现从“知识本位”的完美转化[3]。

2.教师角色的改变:从“教师教学”到“教师教育”

核心素养体系要求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教学的优化受制于教师角色的改变。在现代课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应是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取向,为此,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加以指导,教导学生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困境,实现知、情、行、意四者之间的融会贯通。核心素养把育人作为明确的目标,将教学目标与社会主流思想形态相渗透,转化为对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有效实现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健全心理”的教学目标。

崔允漷形象化地把“落实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作“1.0版”,三维目标比喻为“2.0版”,而核心素养则是“3.0版”,是对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的发展与完善。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施教。高中学生思想积极活跃,三观尚未形成又极易被社会多元思想影响,对事物的看法具有片面主观性,不懂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些同学甚至存在着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对每个学生坚持正确公正的分析评判,从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學的针对性,促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知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顺利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促进个性成熟。

3.课堂教学的变化:从“知识灌输”到“思维引领”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教学活动,应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其核心内涵即从“知识灌输”到“思维引领”的转变,教师要利用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从外部作用于学生内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现三个转化,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将脑中所学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增强能力中提高思想觉悟。

在引导式教学中,可通过积极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其作用最大化:第一,适时进行合理提问,激发学习兴趣。提问时,要讲究课堂提问技术;第二,以教材为基精选实例,提供思维材料。实例要具有思想,贴近生活,并结合学生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第三,正反面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广度,不要刻意避免敏感性话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理解领会为目的,对学生在认识上的困难和障碍进行启发引导[4]。此外,在教学方式上,项目中心式学习、情景化学习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以往“一言堂”课堂教学的突破,是适应核心素养发展的新举措[5]。在引导式教学下,要把握一个“度”,坚持既要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围绕教材进行教学,又不能使教学游离于教材之外,走另一个极端。在教学中要保持适当的灵活性,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综合各种“性价比”较强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积极互动,使课堂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三、核心素养下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转变的路径

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启动和推进,丰富和架构了新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新命题,要通过“时代化”“专业化”“生活化”来寻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新起点、新思路和新突破。

1.“时代化”引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方向

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波谲云诡大潮背后,是世界各国多元思想文化的交汇、碰撞和融合,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社会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时代化就显得颇为重要。这就要求教育主体、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时代化,具体表现为:改善教学的硬件配置,使科学技术充分作用于教学活动,提高教师应对新时代变化的能力,树立时代意识;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目标要适时增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容,教学目标的全面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突出教育重点;教育内容要不断充实、更新原有内容;教育方法的转换要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结合、同教师与学生的新思维和新需求相吻合、和现代科技手段相契合。“时代化”引领下的课改必将在教学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共同发展,带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全新的气象[6]。学科教育的时代化是“以人为本”发展的要求,是其本质需要。思想政治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而其必须要体现时代诉求,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才能唤发强大的生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7]。

2.“专业化”支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教学课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感器”,是教学与学习的本体,其内容与价值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与价值;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水平。为能使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其优越性、积极性,提升课程设计与教师的专业化刻不容缓。切合实际、彰显时代要求的优秀课程是集合专家学者、行政工作者、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各方智慧而成。专家学者和行政人员保证了课程的学术水平与政治方向;老师的切身经验与反思能反映课程的实施效果,有助于下一步的改进优化;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学习过程是课程的实践运用,是检测教学作用的本源;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见证者,对课程效果的了解最为明了,能真实公正地评价课程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因此,要重视相关人员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积极参与,使课程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

核心素养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强化师资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核心素养培训,在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学习的重点。其次,培养教师的学习意识与时代感,不要局限于某一专业某一领域。第三,学习新型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科技含量。通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才能将其真正体现在教学中。

3.“生活化”贯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过程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强调了生活世界的优先性,而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却呈现“板结化”的现象,僵硬、枯燥、教条,破除这一困境的唯一做法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生活,由此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效用。在回归过程中:第一,立足实际,理性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避免“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也要避免把其“万能化”。第二,莫要以点盖面,以偏盖全,“泛政治化”,把某个时段的政治要求与政策内容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与内容,而忽视了教育的总体任务与基本属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勿一味传授高端意識形态文化,这种片面的教育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觉与实践脱节,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对于生活中的多元文化,要积极面对,科学评价。

一种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理论来源于实践,最后也要回归与实践,而生活即是最大的实践。因此,教育者应直面生活实际,把核心素养融于生活[8]。

————————

参考文献

[1] 张慧玲.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子煜.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7).

[3] 黄丽萍.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密码”与核心“技术”——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0).

[4] 刘国胜.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杨东东,于泽元.论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6(27).

[6] 陈鲁峰.“核心素养”之“核心”辩析[J].教学与管理,2016(34).

[7] 赵娜娜.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化[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6.

[8] 朱宏博.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与生活化革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8).

[作者:张雯雯(198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张娅洁(1994-),女,山西长治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高中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