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材出版现状及建议

2017-08-11

传播与版权 2017年6期
关键词:章节建筑业教材内容

李 帅 鲁 正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材出版现状及建议

李 帅 鲁 正

“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相关教材出版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基于对市面上“建设工程法规”课程相关教材的调研,对该课程教材出版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该课程、建筑业、高等教育及出版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提出该课程教材出版建议。

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出版;现状;建议

[作者] 李帅,博士,机械工业出版社策划编辑、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鲁正,博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设工程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逐渐加大,但建筑业的发展尚不完善,部分市场主体的信誉观念和履约意识还较为薄弱,机制等方面还未完全理顺,相对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滞后,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制约了建筑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建筑过程中各种利益冲突明显增多,依法建筑已成为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1],这就取决于建筑工程专业从业人员法律知识素养的普遍提高,因而对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设工程法规”已成为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

“建设工程法规”这门课程既具有法规类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又兼具工程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它不仅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本科生课程,更是多种执业资格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在工程领域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该课程教学质量对我国未来建筑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意义重大[3]。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该课程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知识接受效率不高的问题。为改善这一现状,部分高校提出课程教改方案[4-5],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虽然具有一定成效,但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受教材影响,一门课程的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教材对教学方式具有很大影响,教材出版水平的滞后将对学科建设进程形成制约,值得广大出版工作者和教师的重视。

本文对市面上“建设工程法规”相关教材展开调研,对照教材内容、教材编排形式等基本情况,分析“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出版现状,并进一步寻找提出教材出版建议,从而有利于我国“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出版及建筑工程领域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出版现状

(一)知识点罗列,缺乏特色与观点

目前,“建设工程法规”相关教材之间内容相似程度较高,大都以罗列知识点的形式进行介绍,按法规内容分类叙述,类似于法规内容的复述,略显刻板生硬,且各章节间联系不够紧密、条理性不强,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教材应当体现编写者的个人水平,但现有教材大多缺乏编写者的感悟与归纳,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使得教材使用过程中带给学生的只是一系列单纯依靠记忆的法律规定,而并未体现法理精髓或传递法律思维,实用价值有限。

(二)内容相对滞后

通过对市面上2006—2016年出版的30多本“建设工程法规”相关教材调研,每年出版数量占比和出版年份统计如图1所示。

图1:“建设工程法规”相关教材出版年份统计

从图1中可见市面上2006—2016年出版的教材65%于2014年前出版,而近年建设工程相关法规修订频繁,还有部分法规已被废止。大量的法规是在市面上65%的教材出版后完成了修订,导致目前教材内容滞后于现行法规的问题较为普遍,同时教材中选用的案例过时现象也较为普遍。内容的陈旧,使得教材实践性大打折扣,影响了“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案例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经由案例对相关法规的记忆与理解效率将有明显提升,且案例讨论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兴趣。此外,将法规知识引入案例中进行分析也符合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需求,因此有效的案例分析很有必要。但是本文调研的2006—2016年“建设工程法规”相关教材,仅有半数含对应章节内容的案例分析,而且案例往往仅针对某一章节设立,未体现其综合性特点,使得各章节间知识点相对孤立,也削弱了案例本身的代表性价值,案例在内容组织中未起到有效作用。

另外,调研中发现,虽然部分教材含有案例分析,但案例大多为情境的假定或造成恶劣影响的特殊案例,对在建筑业中由于不规范存在着的工程款拖欠、无序挂靠等现象,虽未造成及其恶劣影响,但更为普遍存在且引起广泛争议的不规范现象未进行很好的讨论,使得教材不够“接地气”,案例分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编排方式的分析

一本教材的优劣很大程度在于编排方式,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所调研的教材存在以下不足:

1.编排缺乏创新,相对孤立。分析所调研的教材,编排形式可归纳为两种:一种为完全按照专题划分章节;另一种为按专题和法律本身两者混合划分章节。大部分教材采用前者,这些教材章节的划分均采用按建设工程关键环节或参与单位类型划分,章节名称、章节内部知识组成大致相同,导致大部分教材形式、内容均相近,无自身鲜明特色。后者则在实际出版中存在知识内容难以灵活排布,造成全书条理较为混乱、同类内容重复冗余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教材采用了按全书逻辑顺序将法律内容部分介绍的方式避免重复,但这样一来将法律本身单独成章的必要性也被弱化了。总体而言,按专题划分章节更为可取,但编排方式千篇一律成为突出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在调研样本中,有两本教材采用了更为新颖的编排方式。其中一本将主要知识环节划分为项目,各项目中采用案例导入、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将部分知识点串联,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知识的实践性和整体性。另外一本通过设立学习情境、划分学习单元的方式编排,将情境教学法引入教材,对教学实践有很大帮助。但以上两本教材仍存在着各项目、情境相对孤立的问题,在突出建设工程的流程化、整体性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

2.章节编排逻辑性不强。所调研的大部分教材含有以《建筑法》目录中“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命名的章节,这样的安排虽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知识体系的漏洞,但会使得各部分相互割裂。法律本身以阐释规定为目的,其各部分相对独立可便于查找、避免冗余,但教材的目的为引导思维、辅助理解,仍按法规目录进行专题划分并无必要性。以上述专题划分方式为例,建筑工程监理本身涵盖安全生产管理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建筑许可中本身很大程度上也设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需求,而安全生产设施的“三同时”原则也对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过程提出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贯穿建设工程始终,当安全、质量分别独立划分章节,而其余章节以建设工程各环节划分,将容易出现分类标准的重叠,使学生在使用教材时难以对所学内容有明确的认知。

二、“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出版建议

(一)转变编写理念,精选教材内容

“建设工程法规”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唯一开设的一门法律类课程,应当先为学生建立法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工程方面的法规讲解更为合适,因此加入关于法律基本知识的章节是有必要的。

目前,该课程越来越强调实用性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步从知识灌输型向思维引导型转变,教材编写理念也应适应课程的发展,由过去的知识整理、叙述型转变为强调流程化、可操作的应用导向型,改善法规教材将各种法律条款简单罗列的现状。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详细内容能很好地加深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所以在附录部分加入主要法律法规的详细内容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建筑业对于从业人员法律素养的具体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进一步明确教材内容的针对性,突出教材内容重点,同时适当地增加一些拓展知识,兼顾执业资格考试中相关的建设工程法规;吸收建设工程实践中的最新成果,涵盖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最新法律、法规及其司法解释,并对法规的修订情况做出强调。

(二)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立体化

添加与多平台、互联网教学相配套的资源,充分发掘互联网的辅助功能,建立互联网和教材互为补充的教材出版生态环境,有效拓展纸质教材,将平面教材向立体化发展已成为可能,这是新技术发展带给我们传统出版业的新机遇。

利用在互联网资源更新与使用的便捷性,每本书可以建立一个APP,每页插入一个二维码,当教材中所使用法规内容发生局部调整时,可及时进行说明,还可跟随社会热点进行案例分析的更新,有效改善“建设工程法规”教材内容过时的现象。对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自学的内容在教材中进行筛选与标注,添加相关教学视频资源的索引,添加与企业互动教学相关的教学方案的索引等等。

将纸质教材与互联网资源有效衔接,合理充实纸质教材内容,方便读者的使用,教材不仅仅是几百页的纸,它将是有着生命力的“活”书。

(三)引入最新热点案例

教材内容陈旧是长期以来制约“建设工程法规”课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紧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各种问题,如合同问题、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纠纷的处理问题,在教材中引入最新热点案例:一方面,最新热点案例的分析保障了教材的时效性,可引起学生共鸣,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将知识点串联,突出了知识体系的整体性,便于学生的联想与整体把握。

建议在教材编写的准备工作中对最新热点案例加以深入了解与剖析,对多方意见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司法解释,提出多样化分析过程与结果,调动读者联想思维,使之具有论辩性,同时将案例合理拆解或进行合理的假想补充,为知识点的融入提供完整框架,加强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学生了解建筑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法律法规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与国际接轨,引入国外法规介绍

随着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从业人员承担海外项目的机会不断增多,因此建议增加“中外合作设计规定”“建设工程国际通用合同范本”“国外建设法律制度简介”等内容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在国际市场执业的竞争力。

(五)编排贴近实际工程流程

建议按实际工程运营的阶段顺序划分各篇,以工程运营的流程化视角辅助学生对知识点加以记忆、串联、理解,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这样的划分归类也便于读者在后续的实际工程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查找与应用。各篇内以法规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划分各章,加强叙述连贯性与条理性。各章内再以相应法规条文具体阐释的问题划分各节,并对各章内容进行模块化编写:问题讨论、法规详解、疑难释义、问题分析、实践应用、问题与讨论等模块。通过问题的提出、知识铺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以问题导向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学习与理解。

三、结语

在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工程建设却乱象频发的现实背景下,“建设工程法规”作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教材出版日益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重视。本文详细分析了该课程教材出版现状,并结合该课程、建筑业、高等教育及出版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从内容选取、编写理念、内容呈现、编排方式等方面就该课程的教材提出了出版建议。通过教育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出版具有权威性、时代性、互动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立体化“建设工程法规”优质教材,为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1]罗世荣.在高等建筑院校开设建筑法规课程的设想[J].高等建筑教育,1997(S1):39-40.

[2]项勇,郝利花,等.建设法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顾勇新,王形,应群勇.中国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质量,2013,31(1):3-8.

[4]董玉立.建设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6(6):198.

[5]佘立中.建设类专业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25-27.

猜你喜欢

章节建筑业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