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体验: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要素研究

2017-08-11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步行街小品商业

姜 娅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关注体验: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要素研究

姜 娅

(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优秀的商业街,前期要有精准的商业定位和业态配置,首先要考虑本地消费力的支持,注重打造本地特色;其次要注重街区的体验营造,方便交互活动,加强街区辨识性;再次要做好后期经营管理,注重街区特色打造,创办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街区活动。

体验经济;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

一、人的活动、商业业态与步行街的关系

丹麦建筑师杨·盖尔认为建筑的室内外生活比空间和建筑本身来得更根本、更有意义。他将这些活动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三种,并认为人们的必要性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好坏关联不大,但随着环境质量的提高,自发性活动的频率会随之增长,从而带动社会性活动频率的稳定上升[1]。

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于娱乐、休闲、文化、饮食等多方面的体验需求增多。体验经济下消费者行为的变更为商业步行街带来了特色化、人性化、多元化的新发展要求,单纯的购物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住宿、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式街区成了商业步行街发展的新趋势。改善街区环境、丰富街区活动、激发街区活力、提升街区经济效益成为商业步行街在发展中亟需思考的问题。

商业步行街也与商业业态发展紧密相关。体验经济发展下,消费者希望街区空间能带给他们符合商业业态发展多元化、特色化、复合化的体验需求。购物52%、娱乐18%、餐饮30%的业态分配被看作是商业业态配置的黄金比例。目前,餐饮、娱乐比重加大是业态配比的趋势,且商业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商业步行街应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进行业态配置。如苏州李公堤在Life Style Street Mall概念下将一条异域风情的商业步行街与各主题岛串联,业态布局除零售、休闲、餐饮、娱乐外,着力强化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传统商业步行街还不断往复合化方向发展,随着步行街结构的不断优化,大型商场、百货公司进驻传统商业街,如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上就分布了广百百货、天河城广场等多家百货商场,为消费者购物带来了多层次的消费体验。

二、体验经济下的街道形态设计

为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体验需求,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活动需要,街区除了提供购物空间,还需营造吸引消费者驻足的休闲、体验空间,为街区产生丰富多样的活动创造条件,不同的街道形态能带给人不同的体验感受。

(一)纵向与横向空间

街区的纵向空间主要是指街区的长度以及街区纵向上的层次,横向空间则主要是指街区建筑物之间的宽度以及街区高度与宽度的比例关系。

1、纵向空间 研究显示,在没有吸引力的环境中,人的步行长度为180米,大概花费2分钟;在有吸引力但气候不佳的环境中时,人的步行距离延长为380米,步行5分钟;在既具有吸引力又能遮蔽雨雪的环境中,人的步行距离可延长至750米,步行10分钟;在比较有吸引力的完全人工条件下,人的步行长度可达1 500米,步行20钟[2]。可见,商业步行街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合理的街区长度之外,还需考虑街区环境的空间质量、功能配置等多方面因素。图1表示了休闲空间增多与人流流动线的关系,当街区只提供购物功能时,人流动线也比较单一(图上部分),人在街区逗留的时间也比较短。随着公共休息区、广场、展示区等休闲空间的增多,人的流动线也随着复杂起来(图下部分),人们在街区逗留的时间会不知不觉地延长。

图1 休闲空间增多与人流流动线的关系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指出,我国禁止车辆驶入的商业步行街长度不宜超过500米。从纵向空间来看,除了需要考虑合适的街区长度,最重要的就是考虑步行街的空间层次划分,把握街区近景、中景、远景的景观层次。

从宏观层次来说,首先要把握街道与广场、休息区或其他空间的关系。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材质、不同绿化环境等形成的空间节奏都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步行空间的节奏设计对步行街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如图2右侧的设计空间与左侧的空间给人的体验有很大不同)。对于商业步行街纵向空间的改造与设计,需根据街区的定位、特色或者主题,结合传统商业步行街原有的环境特征,创造适宜的空间序列节奏,同时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丰富街区的纵向空间的层次以及深度,如引导、暗示、铺垫等。

图2 纵向空间结构转变

从微观层次来说,街区空间的界线划分可分为硬性边界和柔性边界。硬性边界是指由建筑、构筑物等实实在在的外轮廓形成的实体空间界定,柔性边界是指铺装、绿化景观所形成的隐性边缘界定。硬性边界决定的是街区的主要空间结构,柔性边界起到的则是深化街区空间层次的作用。好的街道设计,应该将硬性边界和柔性边界设计结合起来,形成街区景观的虚实对比,丰富街区的空间形态,不至于给人留下太过简单、乏味的街区印象。图3(见下页)将休闲区与人行区用明显的隔断隔开,形成了明确的空间界定,是利用硬性边界划分街区空间的形式之一。图4 (见下页)在树荫下设置座椅,没有明显界定休闲区范围,但却在心理上给人形成了范围的存在,是街区中的柔性边界表达。

图3 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硬性边界

图4 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柔性边界

2、横向空间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指出:人的感知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人们对步行街的整体感知与街道的高(D)宽(H)比存在着一定的关联,D/H=1时高度与间距的关系匀称,D/H<1时有紧迫感,D/H越大越有远离感。因此,为了获得不同的体验感受,对不同的街区应该采取不同的尺度[3]。目前,我国传统商业步行街的高宽比大约在1∶1.5到1∶2.5之间,以两三层的建筑见长,建筑围合的街道空间相对紧凑,带给人比较亲切的感受。虽然街区的高宽比例已由原来的建筑相对固定,但局部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如根据街区自身特点,对于较宽的街区可适当增加景观、小品、构筑物等减小人对空间的视觉感知,而针对较紧凑的空间,则应尽量减少构筑物、景观小品等的摆放,在材质上可以选择一些视觉感受上比较轻质的材料,缓和建筑物之间距离太近带来的压迫感。

横向空间的层次营造和建筑的形态有很密切的关系(如图5)。利用视线遮挡营造丰富的街区空间层次,会给人们带来多样化的、充满惊喜的体验。

图5 不同建筑形态下产生的空间效应

(二)静态空间与动态空间

空间的静态与动态是以“人”为中心来说的,街区中的动态空间是指街区中的交通空间,通常比较开敞,比较喧闹;静态空间是指能让人保持停留的空间,比如街道中设置的休憩区。

动态空间在传统商业步行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设计重点是满足交通的通便性与舒适性。便利且适宜行走的空间能吸引更多的人群,为街区增添人气,为商业步行街带来活力和效益。随着街区人流的增长,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好的逗留空间就开始被需要起来。杨盖尔认为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一般是沿着建筑立面的地区或两两空间之间的过渡区,因为在那里能让你观察其他空间,且不会影响他人的通行,同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容易产生安全感。合理的、丰富多样的静态空间设计能够延长人们在街区的停留时间,提高步行街的活力。

1、入口空间

街区入口是街区给人第一印象的展示窗口,对于入口的设计,我们往往是设置入口广场,或者设置牌坊、标志物等形成入口空间的隐形界限,在心理上给人营造出街区入口范围。在体验化、特色化的驱使下,商业步行街的入口设计除了需要暗示入口空间,给人们留下印象,还需为街区的特色文化、主题形象带来积极而深刻的空间印象。如图6,黄兴路步行街的入口空间以黄兴的人物铜像为标志,步行街入口形成了隐形的范围界定,强化了入口空间,但“黄兴路商业步行街”几个标志性文字的摆放并不明显,缺乏特色化,入口处的商业招牌面积过大,给空间带来了消极影响;深圳欢乐海岸入口空间则序列井然,建筑、地面、字体在颜色的明度上形成黑白灰对比,构造了一个富有韵律感的空间,字体设计活泼、简洁,配合背景建筑与环境为街区欢乐气氛的营造、街区主题的迎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6 黄兴路步行街与深圳欢乐海岸入口空间

2、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一般位于街道的中部,或者是纵向与横向街道的交汇处。广场提供给人停留、交谈、娱乐的空间功能,除了能调整身心还起到了连接作用。据调查,人能保持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是在300米左右,超过这段距离,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停留空间,让步行者有适当调整。随着人们交往活动的增多,广场空间成为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元化、体验化下的广场空间,应能给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提供场所。相比西方,我国的传统商业步行街在广场空间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广场空间还停留在调节街区空间节奏的功能上,交往、娱乐、休闲功能明显不足。例如,相比广州北京路步行街,芝加哥广场上的环境装置反射着周围的环境和光,就便于形成人与空间的互动。

3、封闭空间

当人一直处于外部空间时,需要一部分的封闭空间来进行调节,在空间营造上这是整顿空间向心力的一种方法,也是容易使人获得安全感的空间形式。街区中封闭空间的营造是相对而言的,如图7,左图建筑物的转角以直角突出的形式成了街道中的阳角,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外部空间即使是在转角处也会形成纵向缺口,空间的封闭性明显减弱;右图保持转角所形成的阴角空间,更能给人带来安心的感觉,空间封闭性得到加强。在传统商业步行街中,完全四个方向的阴角空间形式的封闭空间比较少见,在运用封闭空间营造的原理上,我们主要是利用墙体、构筑物的高度产生的向心力来营造相对的封闭性空间。

图7 棋盘式的空间与阴角空间(图片来源:《外部空间设计》)

封闭式空间就像空间中的调味剂,可以增添街区空间体验的层次,营造多维度的体验感受,图8是利用阴角空间形成封闭式空间的方法。

图8 阴角空间的利用

体验经济发展下,对于空间形态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做好空间与人之间的互动。对于街道形态的分析,都应站在人与空间关系的分析角度,不管是纵向空间与横向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空间之所以会有活力,是因为空间中存在着人的活动,否则,没有人活动的空间,将毫无存在的意义。

三、体验发展下的街道界面设计

商业步行街的街道界面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显性界面和隐形界面。显性界面是指显性实体给人形成的综合感受,主要是指道路的底界面、建筑外立面形成的临街界面以及街道的顶部界面,隐性界面是指显性界面以外的其他界面。在空间体验中,显性实体之间的空间界面是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并填补构筑的,是人主观臆想出来的界面形式,隐性界面则是由多种物质因素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形成的,其存在的本身受到多种实体的影响,所以,这里笔者将景观环境中的小品、绿化等反复出现但不能单独构成空间影响的景观实体归纳到隐性界面中,以便能更好地理解两种界面在空间中的作用方式。

(一)显性界面的体验设计

传统商业步行街的显性界面包括底界面、垂直界面以及顶部界面,是人通过感官感受街区最直接也是最首要的界面形式。

1、底界面设计

底界面主要是指承载人们行走的地面。由于人的视线范围有限,人们总是习惯于注视眼前的区域,地面是带给人视觉和触觉感受最为直接的一种界面,材质的不同、拼贴样式的不同,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体验感受。同时,步行空间的生成往往与底界面的形状、质地、色调、尺度等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越强,对空间的限定性就越大[4]10-22。底界面是生成街区整体印象的重要界面,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地面材质的防滑,确保雨雪天气的行走安全。其次,需要考虑材质肌理带来的触觉体验,确保行走的舒适性。再次,也需要认真考虑铺地材质、样式、颜色以及街区的内部高差的处理给人带来的不同体验感受,应结合街区特色、地域文化、商业定位、人的情感等因素,综合来考虑街区铺地的设计,为街区特色化、主题化、人性化的街区体验塑造积极印象。

2、临街立面设计

芦原义信把建筑本来的外观形态称之为外部空间的“第一次轮廓线”,而建筑外墙的突出物和招牌等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则为“第二次轮廓线”。临街立面主要是指街道两旁建筑的垂直界面,主要由建筑形态来决定,不同的建筑形态带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此外,临街界面造成的空间感受还与建筑外墙的突出物、广告牌等的设置有很大的联系。在人性化、体验化的要求下,传统商业步行街的改造或者再设计应遵从统一中变化的原则。

对于临街面的设计,首先,需要根据拟定的街区主题以及特色,尽可能地统一街区内建筑的风格或者颜色,就像人搭配衣服时一样,不要出现过多的颜色,当然在某种特殊的主题下时,可以做适当调整。传统街区常给人以杂乱的印象,大多数原因是广告牌过于花哨。应该站在街区整体色调的视角,严格控制广告牌尺寸、位置以及颜色。体验发展下,广告牌还可以根据特定的元素来设计,形成自身的特色,转消极为积极因素。

3、顶部界面设计

顶部界面通常是指建筑顶棚、天桥或中庭等联合垂直界面形成的半围合空间形态,街道两旁宽大的行道树也可以看作是边界比较自然的顶部界面。顶部界面的不同形态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如图9中a、b、c三图分别表示了被顶棚覆盖下的街区、设置有中庭的街区以及被高大行道树覆盖的街区中人们的行走状态,可以看出顶部界面的形态会给消费者对空间的界定形成心理暗示。顶部界面的处理还能使街道两旁的空间产生连接作用,并相互渗透,增强空间的围合感,特别是在天气环境不好的时候,能形成更加适宜的逛街环境。

(二)隐性界面的体验设计

隐性界面是依靠多种显性实体作用于人脑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假想界面。景观小品、景观绿化是构成街区隐形界面的重要元素。

图9 不同形态的顶部设计

景观小品是景观环境营造中的点睛之处,对体验环境营造起到点缀空间、塑造空间的效果,能带动体验环境营造的积极效应。小品集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主要分为建筑小品、生活类小品、交通设施小品三类。

1、建筑小品 主要是指雕塑、壁画、亭台、楼阁、牌坊等,因为它们存在的体量较大,是街区景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建筑小品的设计应该以街区的整体形象为主导,依附于街区的主题与特色。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与上海南京路入口牌坊对比,王府井入口大尺度的空间感与牌坊的相得益彰,彰显了中国北方的民族特色,带给人宽敞、古朴的空间体验,而南京路步行街相比起来,在特色的营造上略逊一筹(如图10)。

图10 北京王府井入口牌坊与上海南京路入口牌坊对比

2、生活类景观小品 这类小品包括座椅、电话亭、邮箱、邮筒、垃圾桶等,这里主要以座椅的设计为主来进行说明。街区中休息座椅的设置不仅要美观,有足够的座位,还要坐得舒服,更重要的是考虑不同的座椅形态除了能积极地营造空间外,还能给人之间的交往带来怎样的变化(如图11)。

图11 不同形态的座椅带来的不同空间

生活类景观小品还需要设计师进行跨界思考,常见的手法是与水体景观、绿化结合,对于这类小品可进行趣味设计,为空间带来活力,图12是H&M独立店前的休息椅设计,它将绿化与休息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当人坐下时,植被高度恰巧为人的背面提供了天然的“靠背”,让人在心理上形成安全感,此外,这里将座椅的形态设计为带状,从形态上说存在着强烈的新鲜感,吸引人们驻足,同时不锈钢材质的选取与相对狭窄的空间搭配非常合适,为空间增添了几分轻盈与活力,不失为体验设计很好的例子。

图12 H&M独立店前的休息椅

3、交通设施类小品

交通设施类的小品包括街区交通指示、街道名称指示、商店名称指示等,它是街区甚至城市信息传播的媒介,是将人与街区空间联系起来的纽带,也是展现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其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在内容上需确保导示的简单、易懂,将信息以迅速、明了的方式传达给逛街者。第二,在造型上导示设施需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来进行设计,导示设施本身就是信息的承载,通过融合城市特色文化,将步行街的建设提升到城市建设的层次上来,是形成街区特色化、体验化的途径。第三,在位置上,导示设施需摆放在比较明显的位置,以方便人们找到,也应根据街区的不同尺度,控制导示设施与街区空间的体量关系。第四,注重风格的统一,构成导示系统的完整性,既能给街区整体印象的塑造带来积极影响,还能为导示设施的位置形成积极暗示。

四、余 论

近年来,我国兴起商业街建设热潮,但多数属于“大干快上”赶项目,人为的仿古街区随处可见,虽然以期带动当地商贸旅游发展,结果却不甚明显。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仅仅依靠外在的装饰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有前期准确的商业定位,业态配置上应先考虑本地的需求与特色,要有个性化的店铺和独特的产品,有本地消费力的支持,站稳脚跟,才能扩大发展。其次,要有好的街区设计,将商业街步行街建设上升到城市文化建设的层面。即:好的街区景观是要有文化底蕴的,要能展现城市的精神样貌,这种文化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造就的。还要重视人的因素,步行街的空间形态要调试到适合人的尺度,能支持街区各种商业活动或重大节日活动。注重动静空间的结合,通过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为人的各种交互活动带来可能。第三,注重街区隐性界面的设计,合理规划街区导视系统、座椅休闲系统以及景观小品系统,为街区塑造积极印象的同时,增强街区辨识性。第四,是做好街区后期的经营管理,除了治安、卫生管理外,管理者应注重街区文化宣传,积极打造街区特色,创办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街区活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从来不是简单的装饰街区,只有前期准确的商业定位、中期优秀的规划设计、后期灵活机智的运营管理三者结合才能塑造出一条好的街区。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张朵朵.论现代步行街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4.

[3]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张建蓉)

Pay Attention to Experiencing:the Study of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JIANG Ya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48,China)

At the early stage,an excellent landscape design for the business street should be reliant on accurate positioning,besides catering to local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Secondly,great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the experiencing of interactive activities and distinguishing the business street from the others. At the late stage,good management is vital to an excellent street,forming distinctive features as well as organizing the distinctive and influential activities.

the experiencing economy;traditional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s;landscape environment

J198;TU984.182

A

1006-4702(2017)04-0153-07

2017-01-12

姜娅,女,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步行街小品商业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临宋人小品》
“购买”快乐
商业前沿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