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从起步就要防控风险

2017-08-11单婧姣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环境与生活 2017年7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

◎单婧姣(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绿色金融从起步就要防控风险

◎单婧姣(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绿色金融又被称为环境融资或可持续性金融,是绿色发展新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我们要把风险防控摆在重要位置,增强预见性,提升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水平。

中国需理性承担大国责任

今年3月,美国特朗普总统在能源、气候变化领域出台一系列新政策,这将大大迟滞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从国际看,随着特朗普气候政策的大倒退,很多国家寄希望于中国能承担起更大、更多的国际责任。

中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应对气候变化做了大量工作。然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要正确评估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和责任,既要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强烈期待有利的一面,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承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按照自身既定节奏,把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估计足,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力求做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避免一窝蜂追捧“绿色金融”

随着全球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不断取得共识,近年来,绿色金融开始得到实施与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银行出台了相关法律和文件。2016年8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全球首部由政府主导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体系概念,并就市场运行和监管制度、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以及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构建了政府、金融机构、环保企业等多方参与协同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

多方面情况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运行中仍存在较高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体系不完善,主要以支持绿色产业的信贷业务为主,市场形态单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缺乏支撑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性保障;信息机制不健全导致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还存在较高风险。在这些因素交织碰撞、叠加影响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金融机构未做好准备,就“一窝蜂”追捧“绿色金融”,最后留下诸多风险隐患;或是金融机构缺乏对项目的把控、研判和识别能力,在项目和客户的选择上模糊不清,对投资风险预估不足造成损失。

对政府和监管部门而言,可多发挥绿色金融的引导者、协调者和推动者作用,构建绿色金融资格准入管控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政策,细化绿色产业项目和活动、形成项目名录,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从政策上进行引导,为绿色金融健康运行创造良好秩序。

让人欣慰的是,今年6月,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创新实验区的总体方案分别公布,在实施原则上均提到了市场运作和防范风险。

金融和环保人才应跨界合作

绿色本身具有环保、安全、和谐之意,绿色金融需要一支懂环保、会金融、能防范的专业队伍,为行业建设发展保驾护航。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人才明显不足的实际,金融界和环保界可携手合作,取长补短。

金融界可以探索邀请环保专业人才辅助金融决策的工作机制,发挥“1+1>2”的叠加效应。一些绿色金融项目可酌情引进相关环保行业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才,帮助提高绿色金融领域新型风险识别能力,科学设计风险预警与防范处置机制,避免无谓地上项目、碰鼻子、交学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
节俭绿色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金融权力榜
P2P金融解读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