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专业评估视角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以辽宁省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2017-08-11曾文海周洪兵艾松元翁峥峥
曾文海,周洪兵,袁 波,艾松元,翁峥峥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省级专业评估视角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以辽宁省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曾文海,周洪兵,袁 波,艾松元,翁峥峥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在非测绘专业测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评估公示数据为基础,从省级评估视角下研究、分析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与方法,为提高工程测量教学质量提供思路与途径。
省级评估;工程管理;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各领域建设工程呈现出规模大型化、技术复杂化和系统化、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趋势,社会人才需求在质与量上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随着市场、社会需求变化,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年上升,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当期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新难点。在全国大多数高校开办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工程测量课程既是一门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主干课[1],也是该学科建设的基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度融合现代工程技术知识的工程测量应用能力和对综合项目管理能力的认知基础。就目前而言,对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较多,而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的分析研究较少,笔者以辽宁省各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评估公示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与举措。
1 辽宁省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现状分析
2013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精神下发了《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于2014年对全省各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共20所,参评16所)实施评估。笔者根据各高校参评中公示的基本信息、资料,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人事司颁布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下文简称《专业规范》)及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自身特点,对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代表的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对未来高校该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有益的帮助。此次参与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6所高校皆开设了工程测量课程,并在课程建立与开展上投入了相应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分析此次省级评估指标,可以发现课程教学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影响专业教学评分。
1.1 仪器、设备等硬件情况
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主干课程,它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情况直接决定着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测量仪器、设备情况见表1。
表1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测量仪器、设备统计 (台)
(数据来源: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材料公示[2])
1.1.1 仪器设备的建设缺乏完备性与针对性
近年来,随着以3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工程建设中[3],工程测量的知识内容也在逐步增加;同时,基础知识老三仪“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是必须要纳入教学范围的,这样就导致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仪器设备在服从教学内容基本需要下稳步增多。公示数据显示,部分院校仪器设备品种不齐全,同时备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3种仪器的高校只占56.25%。仪器设备的非完备性致使某些高校需通过租赁等形式引入教学设备,引致部分常规性教学内容开展失去稳定性与可靠性。与此同时,仪器设备的购置未能与现实实践需要进行有效对接,设备引入缺乏指向,造成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如有的院校在某些常用仪器购置上比重相对过低,37.5%的高校并不具备全站仪,有的不注重业内成图软件(如南方CAS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测绘仪器的配置。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的建设缺乏完备性与针对性使整个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课程教学的最终实施效果。
1.1.2 仪器设备的更新缺乏配套性、延续性和时效性
在学校管理制度与仪器设备使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仪器设备引入不能一步到位,往往是以更新、补充为目的的长期过程。公示数据显示,大部分高校测量仪器设备的购置具有不同时间跨度下多次购买的特点,同时暴露出部分院校前、后期同类设备购买品牌不一、多种品牌仪器混淆于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致使仪器设备采购缺乏延续性与配套性,还有部分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在使用超龄水准仪或经纬仪,实践教学仪器操作、使用和工程实际应用相差较大。差异化、多品种仪器的混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和受教者的学习负担。
1.1.3 缺乏对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仪器设备若配有长期、合理的维护与保养服务措施,可支撑更长期的教学工作进而有效地节约教育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对仪器设备进行常态化的维护、保养是教学实践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仪器校正台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对仪器进行使用前后的常规性检查,适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修理,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公示数据显示,各所高校购买仪器校正台甚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仪器设备的维护、修理效率偏低,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教学使用和未来使用年限。
1.2 课程培养方案情况
课程设置开始即明确培养目标[4],工程测量课程在授课形式上可分为:课程学习(含理论课及课间实践)和综合实习两部分[5],理论课和课间实践(部分高校亦称其为测量实验课)往往是交叉完成,综合实习经常是通过集中时间在户外区域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其授课内容与学时的合理分配是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专业规范》规定下的学时为:课程学习32学时和综合实习1~2周[6]。辽宁省各所高校情况如图1所示,通过研究公示数据可以发现:①现在普遍认为32学时的课程学习对现代测量技术不断改进的课程教学而言,仍难以支撑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参评高校课程学习普遍超过32学时,但高校间差异较大,其中最低与最高者学时分为32和63;②56.25%的参评学校综合实习学时数未超过1周(32学时),近年来,测量课程学时在减少的同时内容却在增加,总学时的相对压缩还会激发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矛盾[7],较少的综合实践学时会限制或不利于学生测绘实践能力培养;③在课程学习编排上,25%的参评学校课间实践学时不足或未合理安排,使课程学习只能局限课本而不能穿插仪器基本操作等课间实践内容,课程教学大纲编排脱离课程教学自身特性而失去客观性。
图1 辽宁省普通高校工程测量课学时汇总
1.3 师资与教学情况
师资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引导者,也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良好、稳定的师资是测量课程教学目的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公示数据显示,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有37.5%的学校任课教师为外聘或非本专业专任教师;高层次教师比重偏低,可显示出的任课教师中72.7%的任课教师不具备高级职称;实践性人才偏少,可显示出的任课教师中36.4%的任课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历。优秀师资不仅要在教学中探索形成,还应借助外力(稳定的教学实践培养)[8]。缺乏高素质、实践经验的稳定师资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在辽宁省高校无省级以上精品课。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惯于传统、缺乏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最终教学效果与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省级评估反映出辽宁省部分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测量课程在硬件、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调查显示,2007年国内高等学校中共有311所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至2016年已增至429所。高校办学近10年来的快速增长及测量学科自身变化、社会人才需求使工程测量人才培养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更好地实施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将显得尤为重要。
2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与措施
在分析非测绘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次省级评估指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认为“工程测量”课程应进行较为全面、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效果,以适应和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综合知识结构人才的要求。
2.1 注重建立高效、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大纲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施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在当代各所高校还在为建设研究型还是应用型本科教学抉择之时,历届毕业生已然在本科学习结束后方向性就业中进行了选择。以笔者所在学院2016届工程管理班毕业生为例,32.4%的学生选择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或出国留学考试等研究型方向,63.2%的学生选择自己本科专业对口的应用型社会岗位实习并就业。大学必须为具有不同禀赋和志趣的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提供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9],充分结合本科教学下人才流动方向及学生差异化从业意愿,建立高效、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实施大纲。笔者所在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将“工程测量”中课程学习(含理论课及课间实践)部分设立为“工程测量I”(专业主干课),综合实习部分设立为“工程测量Ⅱ”(综合实习及软件使用)(专业任选课)两部分。首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体现弹性特点,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工程测量》学习的深度。其次,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并补充了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内容,并在“工程测量I”(专业主干课)课时上有所增加(主要增加施工测量及全站仪和地形图测绘及运用等),同时对理论课及课间实践内容采用学时30+34的比例分配,加大了课间实践的学时比例,专任教师根据弹性的教学大纲、依实际情况调整授课,自主安排理论课及课间实践内容相互穿插,便于学生对理论课授课知识的消化、理解。(课程学习学时安排见表2[5])
表2 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2.2 注重课程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建设与维护
教学内容应服从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仪器设备是课程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引入时应服从教学基本需要。首先,应针对课程教学内容,采购相应品牌、规格的设备及仪器,以便于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做到常规的教学设备、仪器要完备,广泛的应用性设备、仪器需重点投入,高精尖的仪器可以通过少量购置、或与仪器厂商协助试用、或向兄弟院校借助等方式引入课堂,使学生熟悉并能使用各类测绘仪器。其次,应注重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建设的阶段性与延续性。结合国内外设备、仪器生产商众多、不同品牌仪器操作使用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传统测绘仪器新旧更换应保证教学上的延续性,通过设备、仪器购买阶段性实现短期、中长期的教学实施需要。新型仪器设备需近期使用与长期发展相结合、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数量与质量兼顾,在考虑仪器设备本身先进性与应用价值的同时,充分考量其购买价格与教学使用的必须性,提高新型仪器设备购买后的性价比。最后,注重建立一套完整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做到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行而高效的常规维护、保养可以有效地降低仪器的故障率和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率,提高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经费投入不及时与教学设备老化间的矛盾。
2.3 高素质且稳定的师资力量下的教学方法变革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课程教学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高素质且稳定的师资力量,同时高素质的师资能引导教学方法适时变革,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笔者所在学院共设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学3个专业4个培养方向,其中3个专业都开设“工程测量”课程。学院共有6位老师承担过“工程测量”的教学工作,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历以上的占60%以上,老中青教师比例合理,梯队建设已经成型。再者,课程的组织要有创新与突破,尤其在目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引导性教学下提高学生自学和探知能力。结合工程测量的教学特点,可以采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用微课、模拟试验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近年来教学需求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MOOC(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等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高速发展,可以利用这种网络化视频教学方式对原来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革新课程教学方法,搭建良好的师生交互平台[10]。通过网络化平台使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去学习具有优势资源特点的课程,从而有利于解决课程内容与课时不足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4 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
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进行教学水平鉴定这也是评价的本质使然[11],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对高校教学水平提高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当代高校课程教学是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的矛盾体,一方面高校教学知识的专业性、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应面向社会专业人才需求,即教学内容职业化属性决定了其开放的社会属性。另一方面在高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机制下,课程教学缺少有效的外在质量评价制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缺少客观存在的体制压力与教学水平提升的外在动力,更多的教师往往在封闭的空间、时间上完成自设的授课内容。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2],2015年江西省教育厅按照“共同参与、共同可接受”原则,制定了《江西省201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单位在校级教学常态监控基础上,要求建立学院级别的教学评价与督导机构等一系列举措,反映出高校开始注重建立顶层设计下的包括学生评价促教(教学相长)、院校级评价促改(改革教学)、省级专业评估促优(优化资源)、专指委评估促建(学科建设)的发展性与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以期通过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可见,未来约束机制下的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建立条件逐步成熟,对高校“工程测量”课程乃至各门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意义深远。
3 结 语
“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测量仪器、技术、方法的不断革新和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人才培养面临着学科变化与社会需求的多重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地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注重测量仪器设备的建设与维护,整合并优化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评价考核体系,更加关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才能有力地保障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1] 谭衢霖,杨松林,王斌.工程测量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0(12): 69-72.
[2]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材料公示[EB/OL].(2016-7-28).http:∥zy.upln.cn/gongshi2014/spec/120103.html.
[3] 李爱民,闫超德,吴连成.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336-337,429.
[4] 王永志,潘红伟,刘小生,等. 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改革与优化[J].测绘通报,2015(11):122-124.
[5] 余莹,赵海云.卓越计划下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5(12):122-124.
[6]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6-30
[7] 郭范波,邱战洪.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 2014(6):128-130.
[8] 程欣.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理念认识与实践思考:基于美国斯坦福大学CTL的个案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 2012(6):117-120.
[9] 陈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5(1):4-6.
[10] 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11] 史晓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J].教育评论,2014(3):48-50.
[12] 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77-180.
A Study of Teaching Reform for Engineering Surveying Cours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rovincial Specialty Evalu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Liaoning Province
ZENG Wenhai,ZHOU Hongbing,YUAN Bo,AI Songyuan,WENG Zhengzheng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technology,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the a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of non-surveying majors. Based on the published data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assess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vincial evaluation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nd methods in the future, which provides idea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provincial evaluation;engineering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urveying;teaching reform
曾文海,周洪兵,袁波,等.省级专业评估视角下的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以辽宁省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测绘通报,2017(7):147-151.
10.13474/j.cnki.11-2246.2017.0243.
2016-08-08;
2017-01-01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6YB041)
曾文海(1975—),男,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与测量教学工作。E-mail: 55912583@qq.com
G64
A
0494-0911(2017)07-0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