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改良系对粗缩病的抗性研究

2017-08-11李金渔闫保罗

种子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病指行间自交系

李金渔,闫保罗

(1.茌平县胡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聊城252121;2.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两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改良系对粗缩病的抗性研究

李金渔1,闫保罗2

(1.茌平县胡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聊城252121;2.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利用热带材料Sw1改良了2个黄改系材料岱18与256,田间鉴定被改良材料穗行间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穗行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说明通过育种手段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病性。

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玉米自交系∶使用热带种质材料Sw1作父本,自己选育的黄改系材料岱18、256作母本,杂交后用各自的母本材料回交,然后经5次自交得到的材料,每种选系材料种植6个穗行。供试材料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材料来源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5—9月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试验采用自然接种的方法,试验地四周紧靠麦田,灰飞虱虫源丰富。5月19日播种,种子不包衣,不撒毒砂防治地下害虫,小区种植,小区面积6 m× 2.4 m,行距0.6 m,株距0.24 m,单粒穴播,重复2次,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大田。6月10日调查虫量,灰飞虱平均7.2头/株。在灌浆期进行抗病性调查,调查中间2行株高,划分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依据病情指数得出材料的抗病性。根据苗洪芹等[1]提出的病级划分标准划分病级:0级,健株;1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4/5左右;2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2/3左右;3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2左右;4级,株高为健株株高的1/3左右,整株显症或提前枯死。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

病情指数=[∑(植株各级病株数×相应级别)/(总株数×最高级别)]×100抗病性划分:高抗(HR),病情指数0~10.0;抗(R), 10.1~30.0;中抗,(MR)30.1~50.0;感(S),50.1~70.0;高感(HS)>70.0[2]。

2 结果与分析

见表2(1)。

Sw1为热带种质,256、岱18为黄改系自交系。由表2(1)、表2(2)、表3(1)、表3(2)可看出,Sw1病情指数为12.5,级别为抗;256的病情指数为69.85,级别为感;岱18的病情指数为88.28,为高感。而这两种材料组材选出的不同穗行间的抗病性也有明显差异,选出的6个穗行中有4个抗病材料,2个感病材料。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利用抗病材料,可以改良感病亲本,这为选择抗病株系提供了可能。

表2(1) Sw1改良256不同穗行间粗缩病的抗性表现

表2(2) Sw1改良256不同穗行间粗缩病抗性表现的计算方法

从平均病指来看,Sw1与256的平均病指为50.4,选出的6个穗行平均病指为31.3,Sw1与岱18的平均病指为50.39,选出的6个穗行平均病指41.01,说明育种者有目的选育能显著提高自交系的抗病性。

表3(1) Sw1改良岱18不同穗行间粗缩病的抗性表现

表3(2) 改良岱18不同穗行间粗缩病抗性表现的计算方法

3 结论与讨论

3.1 粗缩病的抗性遗传方面

现已发现在玉米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存在抗性位点,不同的材料存在位置不同,数量也不同。所以,玉米对粗缩病的抗性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亲本的抗性直接影响杂交种的抗性,使用高抗粗缩病亲本才能选育出高抗粗缩病的玉米品种。

3.2 基础群体构建方面

热带种质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玉米粗缩病抗源,应充分利用其抗粗缩病强的优势;黄改系综合抗性好,一般配合力高,在黄淮海区适应性强,从其杂交后代中有可能选出高抗粗缩病玉米新种质。

3.3 抗粗缩病玉米新种质的选育方法方面

根据经验,黄改系与热带种质杂交后要用黄改系回交一次,这样得到的自交系更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若没有用黄改系回交,新种质中的热带基因与黄改基因各占1/2,这样得到的自交系营养生长较旺盛,但是经济系数低,特殊配合力低。

3.4 本试验有待改进之处

本试验仅选用了2个改良黄改系对粗缩病进行鉴定,得到了抗性较好的穗行,若对抗性较差的瑞德系进行改良也可能得到抗性较好的自交系。同时,对新得到的自交系进行广泛组配,有可能得到抗粗缩病的高产组合。

另外,采用自然接种鉴定有其局限,不能排除灰飞虱种群的数量、带毒率、对不同玉米取食的趋向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致玉米本身不能客观反映其真实抗病性。若要得到更准确的抗病结果,应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分批多次鉴定,更能表现其真实的抗性。为消除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的单粒播种及未防治地下害虫等方法影响了苗全,造成了试验误差。

[1]苗洪芹,田兰芝,路银贵,等.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J].植物保护,2005(6):87-89.

[2]薛林,陆虎华,彭长俊,等.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6):806-810.

1005-2690(2017)07-0139-02

S435.13

A

2017-06-13)

猜你喜欢

病指行间自交系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玉米自交系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及抗旱性的相关性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参观2018书刋国博会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