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新产业内外制度因素与创新效率的关系

2017-08-11杨晨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8期
关键词:股东效率制度

◎杨晨

战新产业内外制度因素与创新效率的关系

◎杨晨

目前,各国纷纷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牵引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自主创新成为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在实践中其发展却受制于外部制度和内部制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内外部因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外制度因素;自主创新效率

进入21世纪以来,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迅猛,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各国纷纷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简称“战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自主创新是关键。为了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战新产业是否能够掌握更多具有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效率,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讨论的热点。以往关于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研究很少,针对战新产业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本文从战新产业内部和外部制度因素协同作用角度出发,对各因素与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内外制度因素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1.政府干预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政府干预对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新兴产业的重点扶持,政府能够为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支持政策和激励手段,如产业扶持基金、各种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府通过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直接影响战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国家干预能够为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提供研发的基础保障。相关研究显示:在战新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干预可作为弱产权保护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主导战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它通过扮演“援助之手”的角色,对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提供各种补贴和政策优惠,这不但能够促进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还能促进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但是政府干预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实行政府干预会对企业的市场化过程和规模化经营产生制约,从而降低企业的规模效率。由此可见,目前特有的制度环境中,政府干预与企业规模效率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2.股权集中度与自主创新效率的关系

适度集中的所有权,能够对公司代理人实施有效的监督,有利于大股东力量在董事会的制衡。但是当公司控股股东行使控制权的时候,股权的过度集中会侵犯到中小股东的利益,会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使大股东获取隐形效益,即大股东的“堑壕效应”(大股东让公司尽可能投资在他所擅长或专精的领域,以使公司对其更加依赖)。因此,股权过度集中容易出现与企业研发支出负相关的现象,不利于解决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代理问题。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适度集中的所有权能够促进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降低企业相关的代理成本,减少企业相关的签约成本。但是当股权过度集中时,会导致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反而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因此,股权集中度与自主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与自主创新效率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3.内部人所有权与自主创新效率的关系

与外部股东相比,企业内部人更容易获得内部信息,更加了解企业状况。而经理和大股东就是内部人的主体,他们决定着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对研发采取支持激励态度,更可能投资于保持企业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研发项目,并且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另外,企业员工也更积极致力于企业创新,他们期望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获得更加稳定的长期劳动合同。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经理和董事更加重视研发及创新的投入,内部人所有权与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4.机构投资者与自主创新效率的关系

一是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战新产业的发展来说,机构投资者能够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二是机构投资者是监管者、公司治理和金融市场的研究者,其具有信息收集方面的优势,能够持续地影响管理者研发、投资决策等行为。另外,机构投资者在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其行为既能够满足员工短期利益的需求,又能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会促进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与其规模技术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同时会增加监督和管理成本,阻碍企业进一步扩大研发规模,并且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会对创新规模效率产生一定影响。

5.外资投资者与自主创新效率的关系

引入外资股东能够促进战新产业各方面的发展。如外资企业能够为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创新资源、特定的创新和管理知识,为国内公司提供金融资金。但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来说,外资的引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外资持股不利于企业的财务冗余资源流向研发投资活动,削弱了本土企业创新的力度。

我国B股、H股市场外资持股比例较低,战新产业企业中,外资平均持股比例为2%,远远低于其他所有权构成比例,导致其对自主创新效率影响较弱。另外,技术壁垒具有制约性,再加上外资与本土企业技术差距较大,国内企业很难通过技术引进、技术转移等方式引进国外尖端技术。如我国数控技术95%依赖于进口,高性能集成电路84%依靠进口。在先进技术方面,合资企业很难获得母公司的先进复杂技术,导致外资所有权与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自主创新效率无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与规模效率无显著相关关系。

政策建议

1.启示

(1)内外制度的适度集中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能够激励员工和管理层积极致力于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公司业绩,促使终极控制人更加重视代理问题,有效减少管理层所有权和员工所有权的代理成本、监督成本,从而实现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内外制度的过度集中会带来负面效果,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终极控制人往往会利用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实现自利目的,进而影响到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另外,终极控制人的过度集中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和空间受到抑制,导致公司治理过度强化。因此,战新产业企业要把握好这个度,为了最大化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既要充分发挥终极所有权人的积极作用,又要抑制内外制度的消极作用。

(2)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外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技术壁垒等因素,对自主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会导致战新产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采取更加多元化的外部投资方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融资租赁、PPP等方式引进外资,创新引资模式,提升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曲水流觞 胡时芳/摄

(3)当政府拥有战新产业自主创新的实质控制权时,政府干预在目前特有的制度环境下,对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弱产权保护机制的一种替代机制。但是政府的投资往往注重战新产业的价值最大化,会更多地关注政治和社会利益,阻碍规模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要完善战新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根据各地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战新产业,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统筹考虑战新产业发展的政策,寻求更有效的资金投入方式,实现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调整优化政府投入结构,明确产业政策的保质期,强化政策评估,避免出现政策洼地效应,从而提升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效率。

2.建议

(1)根据产业发展特点,从战略高度上,提升原创技术供应能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引导和保障体系,并加以部署。产业发展初期,政府要将重点放在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上,继续增加各方面投入力度,如产业扶持基金、技术供给和基础研究等,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培育产学研联合体,促进自主创新技术的利用和扩散;产业发展后期,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适度降低政府干预程度。

(2)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依靠企业自身研发创新、开发尖端技术,调整和完善结构。同时,从仿制变为自我设计、创新,掌握更多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在股权分散情况下,为了解决股东的“搭便车问题”,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应界定在相对集中的层面,同时其他股东可实现与之相制衡,使公司的股权结构朝着股权适度集中、有相对控股股东存在的方向发展,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制度,提升战新产业自主创新效率。

(3)通过加大财税政策的倾斜力度、完善金融投资融资政策,促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建立政府、企业风险分担机制,分担战新产业的创新风险,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F402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8.008 编辑:张涵

猜你喜欢

股东效率制度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某些单位的制度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