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二元关系的和谐与对立
2017-08-10杨丽
杨丽
摘要:海明威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自然的征服,他对自然的态度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二元关系的和谐与对立。研究海明威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思想;自然;和谐;对立
海明威的作品中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分析其对待自然的态度在当前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即是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分析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狩猎代表作品《非洲的青山》及经典短篇小说《大双心河》,以此来探讨海明威作品中的生态意蕴及其生态观的矛盾性。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多次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不厌其烦地描绘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依相偎的和谐景象。在《老人与海》中,他精心塑造了一个与大海相依为命的老渔夫,老人对大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难以割舍的感情:“他每想到海洋,老是称她为la mar,这是人们对海洋抱着好感时用西班牙语对她的称呼”。(吴劳,2001)老人沉浸在大海的怀抱里,与大海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副天人合一的和谐画面。老人不仅热爱自然景色还把对自然的爱扩展到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形式上,他对大海里的生物也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飞鱼、黑色军舰鸟、水母、海龟和玳瑁等都是亲密的朋友,这些充满灵性的生物抚平了他心灵的孤单,同时也体现了他尊重非人类生命的生态情怀。
海明威在《非洲的青山》中更是充满感情地描绘了非洲大陆迷人的自然风光,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了对自然界万物的热爱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景。他在小说的开篇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非洲旖旎风光的热爱:“看着我们在黑暗中经过的密密的灌木丛,感受着夜晚的凉风,聞着非洲舒心的气息,我整个儿陶醉了”(张建平,2011)。广袤的非洲大陆在他眼中就是一副原生态的画卷,潺潺小溪,青青绿草,巍巍大山,徐徐凉风等都是他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他远离社会的喧嚣,走进非洲的原始森林,徜徉在非洲美丽的大地上并用心地去体味大自然的馈赠,表达了其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愿。
海明威在《大双心河》中也表达了其皈依自然的情怀。主人公尼克是战争的受害者,他回到当年的大双心河寻找精神上的慰藉。大双心河是自然的缩影,尼克的回归即是与大自然的亲密融合。尼克走到大双心河时,阴霾的心随之淡化,心情逐渐愉悦起来,河还在,景依旧。青山碧水淡化了他的烦恼忧伤,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他忘记了战争,忘记了疼痛,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悠然境界里,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二、人与自然的对立
海明威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他在充分表达对自然热爱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了对自然的征服和践踏,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观。在《老人与海》中,他强调人类要不断地征服自然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人的价值。海明威不惜笔墨地描写了老人残忍地杀害蟆鳅的详细过程,曾经与海洋万物称兄道弟的和蔼老人瞬间变成了冷血杀手,老人对鱼的摧残凸显了他对自然界生物的蹂躏及在自然面前高高在上的姿态。老人是人类的代表,他把自然视为对手,意欲征服自然,在自然面前彰显人类的强大。尽管连续84天在海上无所得,老人也不返航,依然志气满满,他在心理上把自然放在了人的对立面,从一个侧面放映了海明威想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态度。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海明威也表达了与自然对立的一面。尽管海明威饱含深情地描绘了非洲美丽的自然风光,但他之所以对非洲充满欣赏和向往更多的是因为那里可以为他提供创作素材,可以提供打猎的场地。他对自然的爱不是纯粹的,而是以能否对自己有用为前提的。因此说他“笔下的自然已经是被人的感官过滤后的产物,只是充当生活图画中的风景,或是成为满足人的征服欲望的场地,当着各种各样的配角”(黄兰,2009)。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还充满自豪地讲述了他在打猎时征服野生动物的情景,看着一个个猎物倒在他的枪口之下,他认为这才能显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主人般的姿态。海明威对非人类生命的恣意践踏表明了其生态伦理思想的不足。
在《大双心河》一书中,主人公尼克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密融合中净化心灵,然而这一和谐的主题并未贯穿始终,他同时也流露出了征服自然的欲望。对尼克来说,自然是“某种必须被征服,被控制的东西;它不是根据它自己而是根据尼克的需要来定义的”(戴桂玉,2009)。尼克对自然的态度也反映了海明威的矛盾生态观。
三、结语
海明威是一个对自然充满复杂情感的作家,他在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热爱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自然的征服和控制的欲望。海明威对自然的态度是人类的缩影,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因此研究其作品中的生态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