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米

2017-08-10李汝珍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镜花缘公道鲁滨逊

李汝珍

林之洋道:“九公,你看前面一带树林,那些树木又高又大,不知甚树?俺们前去看看。如有鲜果,摘取几个,岂不是好?”

登时都至崇林。迎面有株大树,长有五丈,大有五围;上面并无枝节,惟有无数稻须,如禾穗一般,每穗一个,约长丈余。唐敖道:“古有‘木禾之说,今看此树形状,莫非木禾么?”多九公点头道:“可惜此时稻还未熟。若带几粒大米回去,因是罕见之物。”唐敖道:“往年所结之稻,大约都被野兽吃去,竟无一颗在地。”林之洋道:“这些野兽就算嘴馋好吃,也不能吃得颗粒无存。俺们且在草内搜寻,务要找出,长长见识。”说罢,各处寻觅。不多时,拿着一颗大米道:“俺找着了。”二人进前观看,只见那米有三寸宽,五寸长。

唐敖道:“这米若煮成饭,岂不有一尺长么?”多九公道:“此米何足为奇!老夫向在海外,曾吃一个大米,足足饱了一年。”

林之洋道:“这等说,那米定有两丈长了?当日怎样煮他?这话俺不信。”

多九公道:“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饭来,虽无两丈,吃过后满口清香,精神陡长,一年总不思食。此话不但林兄不信,就是当时老夫自己也觉疑惑。后来因闻当年宣帝时背阴国来献方物,内有‘清肠稻,每食一粒,终年不饥,才知当日所食大约就是清肠稻了。”

林之洋道:“怪不得今人射鹄,每每所发的箭离那鹄子还有一二尺远,他却大为可惜,只说‘差得一米,俺听了着实疑惑,以为世上哪有那样大米。今听九公这话,才知他说‘差得一米,却是煮熟的清肠稻!”

(选自《镜花缘》,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

赏析

《镜花缘》中对“大”米的描写,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其实你细想呢,得到“木禾”或“清肠稻”,应该是农业社会中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一种愿望、一种策略。这个愿望,到今天又何曾改变?袁隆平先生就说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的。

思维以不羁为美。如果我们正儿八经地研究鲁滨逊形象感到疲劳了,也可以这样想:除了稻子、大麦,鲁滨逊就没有别的粮食了吗?鲁滨逊也幻想过天上掉面包吗?小说中没写。为什么没写,一来这样的情节与小说的主题、风格不相配——作者没有这样想;二来这不符合鲁滨逊的性格,他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改造环境和社会,他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幻想的。当作者创造了一个人物后,他就会在作品中以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作者也无法改变——作者不能这样想。

这种“对比式”的阅读,会令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清楚、深刻。

現在回头整理一下我们本次的阅读过程:我们的研究活动是从确定“种田”这个“话题”开始的。为了探究这个话题,我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在一个个点上扩充阅读内容,使得扩充的内容与原文形成了注释、补充、对比的关系,以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对鲁滨逊的形象理解得更加深入了,我们的感受更加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思维也更加灵活了。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以称这种阅读为“话题阅读”。

本栏责任编辑 陈土宏

猜你喜欢

镜花缘公道鲁滨逊
镜花缘(视频)
Guangdong Tea Interest广东茶趣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公道杯创制时间考
说“公道”
《镜花缘》中的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