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儒家经典正为官之道

2017-08-10杨晨

前线 2017年7期
关键词:礼乐规矩君子

杨晨

《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简称《家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是研究儒家政治思想的宝贵资料。原书27卷,今本为10卷,包括《王言解》《大婚解》《五仪解》《贤君》《哀公问政》《入官》等共计44篇。而《孔子通解》则由“前言”“序说”“原文”“注释”“通解”等部分组成,在坚持学术性第一的原则下对《孔子家语》进行了分段、注释、翻译以及解读,资料全面、科学严谨,同时也注意了行文的晓畅易懂,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及学术价值。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曲阜孔府,表示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孔子家语》中记载的孔子为政思想,对今天党员领导干部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和意义。

为政者要以“修身”为本,是《孔子家语》中很多篇幅提及的内容。在《王言解》篇中记述了孔子的王道言论:“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认为,君王应该首先做好表率,这是为政的根本。“官长修身正己得以正官吏,官吏修身正己得以正百姓,于是天下治”。对于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正人先正己,为官者要带头做好表率。只有己“正”了,才能赢得民心,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凡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是《孔子家语》中提到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策略。孔子说,各种制度都存在于礼的规定之中,行为修饰在礼的规定之中,具体实行起来还是靠人自己。“礼者,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如瞽之无相,伥伥乎何所之?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礼,就是对事情的处理方法和规矩。没有了礼,如同盲人失去了扶助,迷茫而不知方向;如同整夜在黑暗的屋子里求索,没有烛光而找不到出路。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呢?孔子推崇礼乐教化。“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示而已。夫礼者,理也;乐者,节也。无礼不動,无节不作。”君子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合礼的事情不做,不合节的事情不干。对于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礼乐相示”就要求增强规矩意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扎紧纪律规矩的“篱笆”,防微杜渐。

除了以上的内容之外,《孔子家语通解》中还提到了选贤任能,改善人才选拔机制;德主刑辅,德育与刑罚相结合;尊重自然,人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阅读《孔子家语通解》,将“故纸堆”里的“家语”赋予新的生命,把古人的治理智慧运用于国家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就可以“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生机、厚德载物的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怀,为筑牢党的执政之基,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 / 金蕾蕾

猜你喜欢

礼乐规矩君子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君子无所争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国风·卫风·淇奥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有君子之道四焉
女佣的规矩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你懂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