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2017-08-10刘景峰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秋千小车高中物理

刘景峰

【摘 要】本文对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进行探究,总结出了分层次提问、演示辅助提问、联系生活提问、有针对性的提问、“以问引问”等五种有效提问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136-0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平铺直叙地把课本知识讲授给学生,很少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的课堂造成了学生和教师之间没能有效沟通,导致学生不能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部分,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一、分层次提问,增强学习主动性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每个层次水平的学生是否都能够对教师的提问引起重视并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必须在提问的层次上想办法,以环环相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解决这些有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增强学习主动性。

如教学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内容时,在讨论力和运动具有什么关系这一知识点上,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提问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先给学生演示了把力作用在一个静止于水平桌面的小车上,此时小车的轮子与桌面接触,接着把小车翻转过来后静止放置在桌面上,再用力去推小车。这两个动作做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进行分层次提问:

问题一:对刚刚的实验现象加以概括,你对你观察的这个实验现象,产生了哪些方面的想法?(最简单的问题)

问题二:观察发现两次小车在桌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难度稍微加大)

问题三:如果把小车放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进行同样的实验,你能猜想出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吗?(涉及实验的本质的问题)

学生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基本满足教学预设,接下来,教师拿出气垫导轨,并把它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将小车放到气垫导轨上,然后用力推动小车,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再对学生提出问题:当把气垫导轨进行加长处理,那么小车在上面的运动情况会如何?最后的这个问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学生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渐接触到了实验的本质,也逐渐学习了该知识点。可见,教师利用分层次的方式提出问题,在教授新课时,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演示辅助提问,培养灵活思维

高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内容,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利用一些演示实验来对学生进行直观、有趣的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更好地进行思考。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手边的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熟悉的教具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如在教学《匀速圆周运动》一课时,笔者利用了手边的粉笔和一根细线来演示圆周运动。笔者一边演示一边向学生提出问题:粉笔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学生:是圆形。笔者接着提出让学生分析粉笔在圆周上各点的速度变化情况,粉笔处于什么位置时速度最小。

从一般的观察提升到本质的问题,学生心里产生了更大的疑惑,此时笔者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当我们经过立交桥时,哪个位置最难达到?学生:攀到桥顶的时候。教师:这就对了,圆周运动也是有上有下的,这不就像是粉笔在上立交桥吗?学生这才恍然大悟。

这种对学生进行先演示、后提问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三、联系生活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问题教师提出来是无效的,学生很难给出回答,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提问不感兴趣,从而缺乏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与实际生活有关的进行提问,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主动加入到课堂教学中。

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时,笔者用两根细绳和一块小木板组成了一个简易的秋千,学生看到这个装置就感觉很熟悉,自然想起了小时候荡秋千的情境。笔者利用学生的这份熟悉感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块石头固定在木板上,再把这个装置悬吊在天花板上,笔者把秋千放在鼻子上,放开秋千,让秋千摆动起来,但笔者仍站在原地,看到此情此景,学生担心教师的鼻子是否被秋千碰到,可是当秋千摆回来后学生惊奇地发现:秋千并没有打在笔者的鼻子上。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教师趁势提出问题:为什么秋千不会打在老师的鼻子上呢?这个问题进一步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探究机械能守恒的欲望。短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生活的角度进行有效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针对性的提问,促进思维发展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当教师讲到重点、难点时,学生理解起来总是觉得困难重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在设置问题时,只要把问题放在一个小的点上,以小见大,这样就能更好地突出重点,走出学习的误区。

如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内容后,学生总是被头脑中固有的常规思想“有力作用物体才运动”所左右,这样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的“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的情况下所做的运动”没有头绪,笔者针对这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假设你正坐在火车车厢里,此时火车处于匀速前进的状态,你的钥匙一不小心掉了下去,你用手去接时,手应当放在前方、后方、正下方哪个位置呢?其中有什么道理?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钥匙在掉下去之后,是竖直方向的下落,可是钥匙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火车在匀速运动,这样就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用一个巧妙的问题给突破了。

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区域,而且也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实施“以问引问”,培养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去思考、分析、探究,并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尝试去解决它。这种“以问引问”,引导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时,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导体在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向學生提出:是不是只要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因为学生在恒定电流一章已经学过电流的产生条件,学生很清晰地知道电路必须是闭合的才能有电流。教师接着提问:既然是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导体的切割运动呢?学生可以利用运动学的知识解决,可是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也在内心产生了疑问: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式各有不同,那么这些方式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是否一样呢?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联系?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课本中寻找答案,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适时地引导,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利用提问,很好地带动学生的疑问产生,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原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这种“以问引问”的方式,显然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之,要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光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2]严启成.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

[3]唐 双.浅谈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提问[J].高考(综合版),2013(2)

(责编 韦 力)

猜你喜欢

秋千小车高中物理
追车
“荡秋千”的由来
荡秋千
积木小车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去修理厂
荡秋千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