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直辖市1998—2015年科技进步水平评价与对策研究

2017-08-10刘兰

创新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重庆市指标

刘兰

[摘要]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1998—2015年)》相关数据,通过各级监测指标位次变化,分析总结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水平变化特点,同时与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和周边四川省、陕西省的科技进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重庆市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进步;指标;对策;重庆市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6)12-29-3

科技进步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科技部每年发布《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1993—2002年围绕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类指标,主要通过排位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2003—2016年围绕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五类指标(其中科技进步环境指标沿用的是科技进步基础指标测算标准),通过指数和排位进行统计与评价,更客观充分地反映全国及各地區科技进步的变动特征和发展态势。1997年,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1998年开始对重庆科技进步水平进行统计。因此,本文从1998—2015年科技监测数据出发,对重庆市直辖十九年以来科技进步水平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提出了提升重庆市科技进步水平的对策建议。

1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水平总体状况

1998年,重庆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位居全国第17位,2005年首次上升至第10位,2015年排在全国第8位。2015年,重庆市与全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别为63.06%、63.55%,较2003年分别上升了30.65%、25.09%,重庆市增长速率高于全国综合水平。反映出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总体水平上升较快,科技发展态势良好,具体如表1所示。

2重庆市与其他省市的科技进步对比分析

1998年以来,重庆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一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从1998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5年的第8位,上升幅度高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及周边的四川省、陕西省。《监测报告》根据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类,1998年重庆市处于第四类地区,2010年上升至第二类地区,2015年在第二类地区中排名第二位。

2.1科技进步综合水平

1998—2015年,重庆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保持增长态势,虽然各年度的排名均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但已多个年度排名超过四川省,近年来逐渐接近陕西省排名。直辖以来,重庆市排名上升了13位,陕西省上升了10位,上海市位次保持不变,北京市、天津市、四川省略有下降。

2.2科技进步环境

1998—2015年,重庆市科技进步环境逐步改善,虽然排名波动变化较大,且各年度均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但近年来排名上升较快且相对稳定,2011年排名全国第10位,比2010年上升9位,此后各年度保持在10~14位范围内波动。

2.3科技活动投入

1998—2015年,重庆市科技活动投入在全国排名变化不大,2015年排名全国第14位,比1998年上升了1位。虽然各年度的排名均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但2006年开始超过四川省排名并一直保持至今,2015年领先四川省3位。从人力投入来看,2015年比1998年上升了6位,但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仅略微领先于四川省;从财力投入来看,2015年与1998年排位变化不大,但三级指标中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陕西省,是制约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在全国排名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体来看,重庆市科技活动投入是影响科技进步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还需加大科技人力、财力投入。

2.4科技活动产出

1998—2015年,重庆市科技活动产出波动变化较大,2004、2005、2007年全国排名第4位,2013—2015年排名全国第12位,2015年比1998年下降1位。从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来看,2015年比1998年上升了8位,万人科技论文数上升最快,与北京市、上海市有一定差距,与天津市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已领先四川省、陕西省;从技术成果市场化看,1998年该项指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现已纳入一级指标,但2015年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万元生产总值技术国际收入均排名10位以后,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差距较大,与四川省、陕西省排名差距较小,还需进一步提升。整体来看,重庆市科技活动产出水平较差,也是影响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提升的最主要指标,还需加大提升力度。

2.5高新技术产业化

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二级指标,2003年开始设定为一级指标,为了更好地表现趋势性变化,从1998年开始进行排位分析。1998—2015年,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保持上升趋势,1998年排名全国第9位,落后北京市6位、上海市8位、天津市3位、四川省2位、陕西省1位;2015年排名全国第4位,超过陕西省12位、四川省2位,直逼排名前3位的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在5个一级指标全国排位中最为靠前,说明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较好。整体来看,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较好,未来需继续保持稳步提升态势。

2.6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998—2015年,重庆市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全国的排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1998年排名全国第17位,领先四川省4位、陕西省7位,落后北京市15位、上海市16位、天津市12位;2012年全国排名为历年最低,排名第27位;2013年开始保持快速上升,2015年排名全国第8位,领先四川省11位、陕西省9位,仅落后于北京市5位、上海市6位、天津市2位,差距逐渐缩小。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看,2015年与1998年相比变化不大,且全国排名落后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陕西省,仅领先四川省2位;环境改善指标是最大的亮点,领先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四川省和陕西省;社会生活信息化方面,1998年没有此项指标,2015年重庆市全国排名第15位,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差距较大,领先陕西省、四川省。整体来看,重庆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重庆市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1998—2015年)》,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综合水平稳步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由1998年的第五类上升到2015年的第二类中间靠前位置,仅落后于山东省,在直辖市排名中靠后,领先周边的四川省、陕西省。然而,在重庆市科技发展态势总体较好的背后也存在着三大问题。

3.1需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重庆市直辖以来,多数年份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全国的排名高于科技活动投入排名,说明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较好,但科技投入仍待加强。2015年,科技活动财力投入排名全国第13位,处于中等水平,但分析其4个三级指标可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在全国排名第19位,且近年来均位于全国20位左右,拉低了科技活动投入指数全国排名位次,因此需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

3.2高技术产业化效益相对较弱

虽然重庆市直辖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处于全国中上位置,但产业化效益较弱。从总体上看,2015年重庆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上的排名为第9位,不算靠后。但分析其3个三级指标可知,高新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排名第11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排名第22位,处于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反映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仍需改善。

3.3经济发展方式亟须转变

重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直辖以来多个年度在全国排名落后于其他一级指标,2015年虽然比2014年上升8位,跻身全国第8位,但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影响排位的主要原因。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3个三級指标,劳动生产率和综合能耗产出率都排名在全国15位以下,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反映重庆市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

4提升重庆市科技经济水平的建议

4.1亟须优化科技进步环境,改善科研基础条件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着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出台了关于人才评价、人才流动及创新创业等多项支持政策,但还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并推进科技资源共享、高端研发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夯实科研基础条件,广泛调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民营企业规范薪酬体系,建立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提高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4.2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

强化高端引领,以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技术为主攻目标,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将其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促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成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创新集群。把两江新区、高新区、璧山高新区为载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创新管理体制,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同时,注重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4.3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

重庆市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不成正比,虽然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但科技经费投入仍然是制约科技成果产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人员进行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并提高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分配收益比例,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产出;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规划、政策、标准、考核等在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市场对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的配置能力,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

4.4加强科技能力建设,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要提升劳动力生产率,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业转型升级两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劳动生产力的优化配置。二是加大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力度,优化发展形态,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政府加大对互联网经济高地建设力度,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应用效益指数和智慧城市指数,提高居民信息化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5结语

本文对重庆市直辖以来科技进步各项指标的位次变化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与北京、上海、天津和四川、陕西等省市的比较分析,梳理了1998年以来重庆市在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人、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并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由于主要着重于对1998、2015年和位次变化明显的年份进行各项指标位次变化分析,未深究某个年度某项指标出现明显上升或下降的具体原因,直辖以来重庆市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尚未明晰。因此,对于此类问题,还需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重庆市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立法计划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