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朴育苗技术与土壤选择研究

2017-08-10冯玉元

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棕壤保存率育苗

冯玉元

(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玉溪 653100)

滇朴育苗技术与土壤选择研究

冯玉元

(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玉溪 653100)

在介绍滇朴种子采集、贮藏催熟、苗圃地选择、土壤处理、种子处理、播种、浇水、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种苗移植营养袋培育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移植到不同土壤(酸性棕壤、中性砂壤、微酸性混合壤)营养袋后种苗的生长情况,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种苗生长高度、地径和统计保存率的结果表明:酸性棕壤种苗生长优良,保存率高。关键词:滇朴;棕壤;砂壤;混合壤;育苗;生长;保存率

滇朴(Celtis kunmingensis)为榆科朴树属植物,又名滇朴树、云南朴树、云南朴、昆明朴、昆明朴树、朴树、棉丝树、棉丝子和四蕊朴等[1]。云南乡土树种,高大乔木,枝繁叶茂,树冠圆形,枝条曲屈,平展盘旋,姿态优美,生态景观别致,观赏价值极高,近年来成为绿化首选树种。为培育优质种苗,给山区植树造林和城市乡村环境绿化提供栽植种苗,本文在介绍育苗技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移植到3种不同土壤营养袋种苗的生长情况,以期筛选出更加适合滇朴生长的土壤。

1 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20 m。叶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带菱形,长4~11 cm,宽3~6 cm。果单生,近球形,直径约8 mm,熟时褐色;果梗长15~22 mm,核具4肋,表面有浅网孔状凹陷。野生分布于云南省的凤庆县、昆明市周边区域和四川南部,玉溪市红塔区、峨山、新平、元江、通海等县多有野生分布,园艺绿化分布于玉溪市各县区[2]。该树耐阴、耐光、耐潮、耐旱、耐瘠薄土壤;喜肥、喜温暖湿润气候。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海拔100~2 100 m生长,600~1 800 m生长优良。全株可入药,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和凉血止血的作用。茎皮纤维强韧,可作人造棉纤维材料;果实榨油作润滑油;材质坚硬供家具、建筑和工业用材。生长迅速耐修剪,可制作大中小型盆景。吸附烟尘能力强,可吸收CO、Cl2和SO2等毒害气体。可孤植于草坪或旷地,行植于街道或公路两旁,列植于湖泊、水库和水流旁,群植于公园、花园、校园、庭园和生活区。

2 育苗技术

2.1 种子采集

每年9~10月种子成熟,是采集种子的最佳时间。选择树龄10年以上的滇朴,在树下铺膜,用竹竿敲打,让种子落在膜上,以便收集。

2.2 种子贮藏催熟

铺开种子,去除杂物,将其阴干。将1∶1的土和沙加水混合,以手捏沙土成团,松手摇晃即松散为宜。选择通风房间,将种子分层叠加于沙土中,层积贮藏至翌年3月播种。经层积催熟种子,可提高种子成熟度和发芽率。

2.3 苗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坡度小于8°、避风向阳、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和排水良好地块。以北坡、东北坡为宜,尽量避免南坡及西南坡,以免日照过强而造成种苗日灼。

2.4 土壤选择

选择富含腐殖质、土质疏松、土壤团粒结构优良的土壤。

2.5 土壤处理

做苗床前1个月,深翻土地,深度20~30 cm,清除杂草、树根、石块和其他杂物,让阳光充分照晒。同时将厩肥和堆肥晒干并粉碎制成干肥,最后在每平方米土面均匀撒2 kg干肥,再次翻挖土层,让肥与土混合均匀。

2.6 种子处理

翌年3月播种前,用木棒敲碎种壳进行种子筛选,初步清除空瘪粒,选择千粒重约为140 g的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2 h后,将漂浮在上层的空瘪种子捞出,余下种子即为饱满种子。捞出饱满种子后,放入0.1%硫酸铜溶液浸泡2 h,捞出滤干水分,拌入种子重量0.2%的甲基托布津后进行播种。

2.7 播种

3月10日,整平床面(床宽100 cm,床高20 cm,床长500 cm),每平方米床面均匀撒200粒种子,然后覆盖约2 cm厚细土,再用干松毛或干草覆盖苗床,浇足水,约10天后种子开始发芽,20天后苗芽出土,揭去松毛或干草。搭设遮荫棚,防日灼和干旱,遮荫时间25天为宜。

2.8 适时浇水

早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可太干或太湿。

2.9 及时除草和施肥

及时清除杂草并适时施肥,为种苗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利于种苗快速生长,提高种苗免疫力,抵御各种病虫草害。大部分种子出芽后,每7天施肥1次,采用千分之一浓度的尿素浇苗,或叶面喷雾施肥,施肥在晴天17时后或阴天进行。芽生长成苗后,加入普钙和磷酸二氢钾等其它肥料,混合物肥料浓度仍按千分之一施肥,移植前10天不施肥。

2.10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为白粉病,可用70%多菌灵1000倍液,5~10天喷药1次进行防治。常见虫害为种苗根部被蛴螬啮食,可用白僵菌粉(100亿个孢子/克)用水稀释800倍浇灌根部防治,或75%乙酰甲胺磷乳油,或25%异丙磷乳油1 000倍液浇灌根部防治。

3 土壤与种苗生长关系试验

3.1 土壤与种苗生长关系试验方法

不同营养袋土壤设置3月上旬,选择棕壤地块和砂壤地块,翻挖土壤,清除杂草、树根、石块和其它杂物,让阳光充分照晒。碎土后将粉碎干厩肥5 kg与100 kg土壤比例混合均匀,制成营养袋棕壤和营养袋砂壤,以营养袋棕壤和砂壤按1∶1比例混合制成混合壤。用pH试纸测定3种土壤酸碱性,测定棕壤为酸性(pH值6.4),砂壤为中性(pH值7.0),混合壤为微酸性(pH值6.7)。分别将3种土壤装入营养袋(14 cm×18 cm),每种土壤装1 000个营养袋,共3 000个营养袋,分类置于同一地块中,集中统一管理。

种苗移植营养袋4月下旬,当种苗长到5~7 cm,苗干木质化时,选择苗高约6 cm,地径约0.15 cm的种苗,分别移植到3种土壤的营养袋中。移苗后,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搭建遮荫棚。3 000袋种苗使用一致的遮荫、水肥、杂草清除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

种苗生长结果测定用直尺测量高度,用游标卡尺测量地径。测量不同生长时期,营养袋种苗的高度和地径,计算平均高度和平均地径,统计种苗保存率。

3.2 土壤与种苗生长结果

由土壤与种苗生长情况(表1)和种苗保存率(表2)可知:3种营养袋土壤移植相同种苗,经过一定生长时期,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呈现出显著差异。酸性棕壤利于种苗生长,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保存率最高;中性砂壤不利于种苗生长,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小,保存率最低;微酸性混合壤中种苗的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均介于酸性棕壤和中性砂壤之间。

表1 土壤与种苗生长情况

表2 种苗保存率

3.3 结果分析

3.3.1 种苗移植营养袋初期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未呈现出差异分析

2016年5月1日,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未呈现出明显差异。移植营养袋10天中,种苗根系与原土壤分离,部分根系受伤,移植到营养袋土壤中,根系尚未与土壤有机结合,不能为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提供正常养分和水分,此时期未受伤种苗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仅能满足营养袋种苗愈合受伤根系,维持生命,不能满足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需要,故种苗不能进行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因此,3种营养袋土壤种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未呈现出差异。

3.3.2 种苗移植营养袋中期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呈现出明显差异分析

2016年5月15日,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呈现出明显差异,保存率也呈现出明显差异。移植营养袋25天内,受伤根系伤口开始愈合,多数根系与营养袋土壤有机结合,根系可以从营养袋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为种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提供一定数量的养分和水分,由于3种土壤所含养分和水分数量不同,输送给种苗的也不同,因此种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呈现出明显差异。酸性棕壤种苗平均高度由移植营养袋时6.1 cm长到6.8 cm,净生长0.7 cm,地径由0.15 cm长到0.19 cm,净生长直径0.04 cm;中性砂壤种苗平均高度由移植营养袋时6.1 cm长到6.3 cm,净生长0.2 cm,地径由0.15 cm长到0.16 cm,净生长0.01 cm;混合壤种苗平均高度由移植营养袋时6.1 cm长到6.6 cm,净生长0.5 cm,地径由0.15 cm长到0.18 cm,净生长0.03 cm。结果表明:酸性棕壤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中性砂壤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小,混合壤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介于棕壤和砂壤之间。保存率也呈现出明显差异,棕壤生长种苗保存率最高,为98.5%;砂壤生长种苗保存率最低,为91.2%;混合壤生长种苗保存率介于棕壤和砂之间,为94.1%。

3.3.3 种苗移植营养袋后期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呈现出显著差异分析

2016年6月1日、6月15日、7月1日、7月15日,4次测量营养袋种苗的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呈现出显著差异,保存率也呈现出显著差异。随着时间推移,受伤根系伤口愈合,根系与营养袋土壤有机结合,可以从营养袋土壤中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正常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移植营养袋40天后,3种土壤营养袋生长的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呈现出显著差异,保存率也呈现出显著差异。酸性棕壤,最大限度地满足种苗生长需要水分和养分,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存活率也最高。中性砂壤,不能满足种苗生长需要水分和养分,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小,存活率最低。混合壤介于棕壤和砂壤之间,种苗高度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处于中间水平,存活率处于中间状态。到7月15日,种苗移植营养袋85天,3种土壤生长的种苗,其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保存率,呈现出显著差异:酸性棕壤中种苗高度21 cm,地径0.72 cm,保存率91.3%;中性砂壤生长种苗高度13.57 cm,地径0.48 cm,保存率69.7%;微酸性混合壤生长种苗高度17.93 cm,地径0.61 cm,保存率80.4%。

3.3.4 酸性棕壤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大及保存率高讨论

酸性棕壤,土质疏松,保肥保水性强且富含有机物质,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壤毛细管连续,优良土壤团粒结构可保存大量的养分和水分。积于酸性棕壤的特点,滇朴苗根系能够生长到土壤深层,并不断向四周深度生长扩展,为滇朴生长输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利于滇朴迅速存活生长,存活率高,保存率高。

3.3.5 中性砂壤种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小及保存率低讨论

中性砂壤,土质坚硬,保肥保水性弱。中性砂壤缺乏有机物质,土壤团粒结构差,土壤毛细管断续,劣弱土壤团粒结构中保存少量的养分和水分,不能满足滇朴生长需要的养分和水分,根系也不能够生长到土壤深层和向四周深度生长扩展,更不能为滇朴生长输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滇朴存活,生长缓慢,存活率低,保存率低。

3.3.6 微酸性混合壤种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及保存率介于棕壤和砂壤之间讨论

微酸性混合壤的土质状况和土壤团粒结构介于酸性棕壤与中性砂壤二者之间,保水保肥能力处于中间状态,种苗能在混合壤上正常生长,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比酸性棕壤小而较中性砂壤大,保存率介于酸性棕壤与中性砂壤二者之间。

4 结论与讨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育苗方法,并在酸性棕壤营养袋中育苗,有利于种苗生长,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大,保存率最高。因此,在培育种苗和植树造林时,注意选择酸性棕壤,有利于滇朴种苗迅速成活、成长、成林和成景。

[1]吴建勇.云南玉溪园林绿化植物图鉴[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

[2]徐天森.森林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

第1作者简介:冯玉元(1966-),男,林业高级工程师,从事森林保护工作。

Study on Seedling Raising of Celtis kunmingensis and Soil Selection

FENGYuyuan
(Hongtashan Nature Reserve Area Management,YunnanYuxi653100)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eltis kunmingensis,seed collection, storage and ripening,nursery selection,soil treatment,seed treatment,sowing,weeding,watering, fertilization,pest control and seedling transplanting nutrition bag cultivation techniques.Focus on the transplantation of acid brown soil,neutral sandy loam,acidic soil mixed nutrition bag seedling growth, seedling growth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height and ground diameter determination,statistics preservation ra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id brown soil seedling growth is good,high survival rate.

Celtis kunmingensis;Brown soil;Sandy loam;Mixed soil;Seedling raising;Growth; Preservation rate

S792.99,S723.1

A

2017-03-20

(责任编辑:李丹)

1001-9499(2017)04-0004-04

猜你喜欢

棕壤保存率育苗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保水剂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
两性-阴离子复配修饰对黄棕壤吸附Cd2+的影响
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不同树种造林成效分析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黄壤、棕壤对铬(VI)吸附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