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
2017-08-10王彦峰
王彦峰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开封 475000
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病变,以进食后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感为主要表现,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改善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1]。西药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其复发率较高[2]。近年来,随着中医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应用,发现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3]。因此,本研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予以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2.36±14.1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98±2.14)年;内镜下分级:A级14例,B级14例,C级8例,D级3例。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39±14.2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2±2.16)年;内镜下分级:A级12例,B级14例,C级10例,D级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经内镜检查确诊;年龄18~70岁;病程≥1个月;治疗前1周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耐受本试验;其他疾病诱发的继发性食管炎性损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肿瘤、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湖北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498),40 mg/次,1次/d,早餐前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次,2次/d,餐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海螵蛸20 g,代赭石15 g,旋覆花(包煎)、紫苏梗、浙贝母、白芍、姜半夏各10 g,大枣8枚,生姜、甘草各6 g。痰湿内阻者,加茯苓、厚朴;血瘀者,加川芎;中虚气逆者,加山药、太子参;脾胃虚寒者,加炒白术、丁香;胆热犯胃者,加竹茹、龙胆草;肝胃郁热者,加栀子、柴胡;肝胃不和者,加川芎、香附。温水煎煮,取汁400 ml,早晚温服。2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订中医证候积分量化标准,以嗳气、胸骨后疼痛、烧心、反酸为积分项,每项分为4级评定标准。0分:无明显症状或不适;2分:症状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4分:症状较重,对正常生活及工作有影响,但尚可忍受;6分:症状明显,对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无法忍受。
根据治疗后内镜检查结果评定临床疗效。治愈:内镜下食管下端黏膜恢复正常;显效:内镜下食管下端黏膜充血糜烂明显改善,内镜分级减少2级;好转:内镜下食管下端黏膜充血糜烂减少,内镜分级减少1级;无效:内镜下食管下端黏膜充血糜烂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39,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n=39,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有研究[6]表明,食管下括约肌保护作用受损、食管和胃交界处结构改变、食管黏膜防御作用减弱及食管清除能力降低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中,胆汁反流性胃炎属“反酸”、“嘈杂”等范畴,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故临床治疗以益气和胃降逆为主。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方中旋覆花降气止呕、消痰行水;代赭石降逆平喘;海螵蛸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紫苏梗理气和胃;生姜和胃降逆、宣散水气;浙贝母清热化痰、理气平喘;姜半夏降逆和胃;甘草调和诸药[7]。同时,对患者进行辨证加减治疗可从根本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8]表明,旋覆花以内酯、黄酮、挥发油、多糖等为主要活性物质,可增强平滑肌动力,且抗炎作用较强;代赭石有较为显著的镇静、抗炎、保护胃黏膜作用,还可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长;海螵蛸具有抗消化性溃疡、保护胃黏膜的作用;紫苏梗可从不同靶点促进胃肠动力;生姜可对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进行调节,改善消化动力,促进胃排空,还具有食管清除能力,抑制恶心呕吐;白芍有抗炎、止痛、护肝等多种功效,可双向调节免疫功能;浙贝母有平喘、止咳之效,可促进痰液排出。诸药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组均无明显不良发应发生,表明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保护食管、胃黏膜,恢复食管清除力及抗反流屏障功能,改善消化系统动力学,促进胃排空,有效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有关。
综上所述,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治以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