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侃对清真词的接受与研究

2017-08-09王燕飞

参花(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黄侃治学教学

摘要:民国国学大师黄侃作词转益多师,对清真词的研讨尤多,这既与当时民国词坛上的宗周学周之风相关,也是黄侃个人的兴趣和词学造诣,黄侃治学严谨,在日记中多次提到对清真词的阅读和校勘;在词的创作过程中多次“和清真”和“用清真韵”,部分词作在风格上也得清真之妙;指导学生作词时也多注重对清真词的研究和讲解。

关键词:黄侃 清真词 治学 作词 教学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国学大师,在小学、经学、文学诸方面造诣皆深。学问既专且博,也擅于写诗词,在民国词坛上占有一定地位。根据1985年武汉大学黄侃诗文遗稿整理小组编辑的《黄侃诗文集》,其一生共有词作418首。[1] 黄侃作词转益多师,对清真词的研讨尤多。清真词即北宋周邦彦之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被冠以词家“巨擘”“集大成者”等美誉,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及至清代民国,规摹清真几乎成一代风气。[2]本文拟以其日记以及相关史料为重心,考证黄侃对清真词的接受和研究。

一、治学

黄侃刻苦治学,其中就有对词人词集的校勘和考据。从研究黄侃生平的第一手资料《黄侃日记》来看,黄侃直接在自己的日记中多处记载了自己对词人词集的校勘和考据活动,其中就有对清真词的校勘和考据以及阅读。如:

1922年4月10日(十四日壬戌):

閱《片玉词》(即《清真词》)。余有夏敬观刻郑文焯斠清真集一册,上有旭初题字,乙卯春,为通一持去。忆辛亥后,与旭初同居上海二年有余。当时所谈,非玉溪诗即片玉词,故其本评校细字戢孴。①

1928年10月17日(五日庚寅):

移录叔问先生校语于梦窗甲乙丙丁稿讫,又移录和清真校语之半。②

1928年10月18日(六日辛卯):

午后移录和清真词评点讫……晚自出取归。③

1934年4月4日(廿一日乙巳):

彼言当以白石旁谱(事林广记所载,沈子培重印)、夏敬观刊郑文焯校清真词、四明丛书本梦窗词、郑及书品,大宣纸印之……。④

1934年4月11日(廿八日壬子):

榆生寄来沈曾植刊白石词四明本、吴文英词大本、四校吴文英词、郑文焯校清真词,及红本彊村词誊稿。⑤

1934年4月12日(廿九日癸丑):

看白石、清真、文英词。⑥

二、作词

首先,黄侃在词的创作过程中会多次“和清真”或“用清真韵”。在黄侃词作中,一部分词在题目中明显标明了是和前代词人的韵而作,其中有和同叔、和南唐中主、和清真、和白石韵、和梦窗、用梦窗韵、和淮海、和耆卿、步碧山韵等,[3]出现次数较多的是和或用梦窗韵与白石韵,而次数最多的则是“和清真”或“用清真韵”,如:

《前调·重阳卧病,和清真》

《西河·和清真韵》

《风流子·和清真韵》

《还京乐·和美成韵》

《瑞龙吟·晚春偶赴吴门,临去留题逆旅,用清真韵》

《兰陵王·秋柳和清真》

1912年所作的《尉迟杯》,也是因为想起周邦彦所作《尉迟杯·离恨》,感慨万千,抚今追昔,故和之。[4]其词序为“ 九月十一夜,饮席早归,独留寓楼。忆去年此夜,与两友人自危城逸出,维舟江畔。感念兵戈,悲吟达曙,今忽忽一岁矣。飘零如故,时事日非,怀旧伤离,和清真此解。”⑦从这些文献来看,黄侃对清真词极其熟悉,在作词时“和清真”或“用清真韵”时都得心应手。

另外,黄侃与汪东、刘仲蘧交情素笃,曾共和《清真词》,汪东《和清真词序》云:词家之清真,集大成者也……东少治朴学,亦好倚声,偶然仿效,终无一似。蕲春黄君,精研学术,文尤安雅,馀暇为词,有北宋之遗音。平生友善,唯东与黄安刘仲蘧。岁在壬子,侨居海堧,遭世艰屯,意思萧槭,进无弭乱之方,退乏巢居之乐,酒酣相对,泣下沾襟。一夕相约,重和清真词……仲蘧既以事中辍,独与黄君互相程督,期以必成。短令俳曲,屏置弗与,凡得若干首。”⑧汪东的这篇词序就记载了在民国初年与黄侃同和清真词的缘起和过程。

其次,黄侃有的词中会直接用周邦彦词句。如《捣练子》“燎沉香”直接用了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的词句“燎沉香”。

捣练子

斟白酒,燎沈香。几日愁霖懒启窗。

刚道晚晴天气好,不堪满目是残阳。

再次,黄侃的部分词的风格具有清真风调,[5]他在1929年4月3日的日记中载:“午间成《西子妆》一首纪昨日之游,示同社诸人,皆称赏之。王伯沆以为梦窗、玉田之间,过片处直到清真云”,⑨他的这首《西子妆》被称赞为“过片处直到清真云”,词除小令以外,多数分上下两片,过片处为上下片连接之处,即下片的起句。清真词的情感基调是低沉感伤的,并善于将情思和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在章法结构上,辗转腾挪,曲折层深。[6]这首《西子妆》的过片处“追欢宴,却恨东风,搅起花一片”,欢宴之时却恨东风,情思波澜起伏,将伤怀往事的憔悴失意寄托于物;在结构上,不仅在一句之内有对比和转折,在上下片上,也有时空上的转换和回环往复,可见黄侃颇得清真之妙。

西子妆

二月二十三日,同社集北湖祠楼,感赋。

汀草绿齐,井桃红嫩,共说寻春非晚。偶来高阁认前题,叹昔游岁华空换。沧波泪溅。算留得闲愁未断。凭曲栏,讶瘦杨如我,难招莺燕。

追欢宴,却恨东风,搅起花一片。酒痕惟解渍青衫。比当时醉情终浅,残阳看倦。倩谁慰天涯心眼?待重来,又怕平芜絮满。

三、教学

黄侃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武昌中华大学、北京民国大学讲授宋词,对俞平伯、龙榆生等之后的词学大师都有启蒙之功。[7]他在教学时多次提到要学生学习清真词,黄侃推荐阅读的学词专著中也有周邦彦《清真集》,这体现了他对清真词的推许。

俞平伯在《清真词释序》中曾回忆道黄侃指导他读清真词时的情况:“他讲的《清真词》只《兰陵王》《六丑》《浪淘沙慢》三首,《六丑》还有些印象,其他两首都还给老师了。他又说,词中清真可比诗中杜甫……他又把一本郑文焯校的《清真词》借给我读,即所谓‘大鹤山人校本也。这是我于《清真词》的初见。黄先生平常散散漫漫的,但对于这书颇似珍重,不久就要了回去,当时我还很有点舍不得似的……”⑩另《俞平伯年谱》云:“俞平伯在北京大学教授黄侃的指导下,在正课以外开始读周邦彦的《清真词》,这为他后来研究《清真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黄侃對清真词的推许以及对俞平伯等人作词的启蒙。

据堵述初先生的《黄季刚先生教学轶事》回忆:“黄先生讲词时,是用京剧皮黄腔来朗诵词的,抑扬顿挫,别具一番风味。我记得他在课堂上这样朗读的词有晏几道的《临江仙》、苏轼的《洞仙歌》、周美成的《六丑》等等。”这其中也提到了黄侃在教学时讲解、朗诵清真词。

注释:①②③④⑤⑥黄侃:《黄侃日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3页、第382页、第976页、第978页、第979页。

⑦黄侃,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校订:《黄季刚诗文钞》,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⑧汪东:《和清真词序》,《华国月刊》,1925年第5期。

⑨黄侃:《黄侃日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539页。

⑩俞平伯:《隔花人远天涯近 读词偶得·清真词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页。

(11)孙玉蓉编纂:《俞平伯年谱 1900-1990》,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12)张晖:《量守庐学记续编 黄侃的生平和学术》,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6页。参考文献:

[1]叶贤恩.黄侃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2]薛玉坤.汪东与民国词坛宗周之风[J].苏州大学学报,2010(11).

[3]黄侃著.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校订.黄季刚诗文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4]司马朝军,王文晖.黄侃年谱[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郑远汉.黄侃学术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程千帆,唐文.量守庐学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6.

(作者简介:王燕飞,女,研究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黄侃治学教学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分期付款
四位文学巨人的母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狠,有时是一种爱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识别教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