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的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7-08-09殷明章强王学锋

航海 2017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才培养

殷明 章强 王学锋

摘要:国内相关高校的航运特色类专业在近年间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结构性问题,需要及时识别、纠正并加以有效解决。本文梳理了目前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招生扩张过度、培养方案陈旧、生师比例失调、经费使用低效等典型问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提出了控制招生规模、更新培养方案、降低生师比例、削减无谓支出、补齐培养短板等针对性解决办法,以期有效助推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航运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0 引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讲话中,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也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是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進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三大方面: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学者们在分析西方相关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2] [3]。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使用行政手段的“调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并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 [5]。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径。由于分析视角的差异,学者们所提出的实施路径也均有不同,有从宏观层面强调制度供给的创新,涉及国家治理、市场体系、财政制度、政治文明和发展理念等多方面[6];有从中观层面指出借鉴国外相关先进经验的必要性[7];有从微观层面提出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8]、建立财政、金融、产业三大政策的协调机制[9]、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措施[10]等。

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发端于经济领域,也最多应用于该领域,但其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与思维对很多其他领域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探讨航运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

1 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典型问题

随着我国政府与国民海洋意识的日益加强,以及航运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人心,不少航运特色类高校的社会地位与行业地位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其所开设的相关航运特色类专业也越来越得到学生与家长们的青睐。然而,越是在这样的喧嚣时刻,越需要有人保持冷静。我们必须看到,航运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严峻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并及时纠正,今后它们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甚至会对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1.1招生扩张过度

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在设置专业招生规模时往往要着重参考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会减招甚至停招,而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则会相应扩大招生规模。至于就业质量(如工作岗位、薪资水平等),往往不作为影响决策的硬指标。

一些具有悠久传统和良好声誉的航运特色专业在近年间持续扩招,有些专业在短短十几年间,招生规模竟扩大至原先的2倍甚至3倍有余,增速令人咋舌。另一方面,行业在近十年里却持续低迷,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不少岗位已部分或全部由智能化系统或设备取代,行业对于人力资源数量上的需求并没有相应提高。不难想象,传统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提高。尽管从就业率来看,下滑并不特别明显,但就业质量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很多本科毕业生无奈选择了原来主要由大专毕业生、甚至中专毕业生从事的相对低端的操作性工作。

1.2培养方案陈旧

航运业发展迅速,除极个别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稳定,大多数专业课的内容必须紧跟行业变化。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受困于申请项目、发表论文及应付各类考核的重重压力,能够分配给教学工作的精力少之又少。尽管自己也深知教学内容陈旧,但对照考核与晋升的指挥棒,为留出足够时间与精力给科研,不少教师仍然选择沿用过时的授课资料得过且过地完成教学任务,将落后的知识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有些已经严重落后于行业发展的课程竟也在某些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

1.3生师比例失调

航运特色专业师资规模并没有伴随学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得到相应的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授课班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教室里坐着动辄过百的学生已是常态,师生有效互动很多时候也已成奢望,本应以师生思想碰撞为主旋律的大学课堂在很多时候已成为教师独角戏的舞台。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专业评估和各类审核中交出华丽的成绩单,国内不少高校热衷于柔性引进顶着各类光环的“人才”,而这些高端人才只现身于各类评审表中,几乎不会现身他们所虚挂的大学课堂,因而带来的只是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表面繁荣,一些航运特色类高校与专业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1.4经费使用低效

近些年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产生的实际效益与所投入的巨额经费往往难以匹配。对于航运特色专业而言,经费使用低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设备投入求大求新,很多设备展示作用远大于教学作用,有些设备甚至几乎只供参观而鲜对学生开放,成为不折不扣的形象工程。二是人才引进投入急功近利,航运特色专业不同于一般的通用或基础学科专业,真正对口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也更为困难。不少高校为了能在一轮轮考核排名中不落下风,不惜重金引用人才,但高额成本的付出很多时候除了换来数篇检索论文,并没有给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带来实质提升。

1.5其他短板问题

除了上述罗列的四方面问题,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培养方式落后、实践教学欠缺、不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等短板。在培养方式上,依旧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和启发式探索教学,对于新兴的慕课教学、翻转课堂也采用得少之又少。在实践教学方面,尽管在培养方案中有一些实践实习课程,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企业接收学生到访实践数量有限,使得实践教学很多时候仅停留于形式。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很多授课教师认为航运专业课程属于操作性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熟悉实务操作流程和技巧,而不在于业务操作背后的基础理论与内在逻辑,这样的教学认知就使得专业课程很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航运业的认知深度和拓展认知视野。

2 解决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为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问题,中央在战略与战术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提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即所谓“三去一降一补”。应该说,这些极富针对性的思路直接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从方法论层面来看,“三去一降一补”的指引也是解决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典型问题的良方。

2.1控制招生規模

航运特色专业的毕业生终将流向与航运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个产业部门,他们也是学校向社会与行业的直接供给。冷静观察,全面思考,将招生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应成为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去产能”的重要举措。即使今后行业复苏,规模化、智能化、无人化也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对人力资源绝对数量需求的逐步降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相关特色专业应精心谋划,严控专业招生规模,在专业人才供给出现严重过剩之前,主动出击,尽早完成传统特色专业“去产能”工作。

2.2更新培养方案

航运特色专业应及时更新培养方案,在修订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倾听行业的声音,更新或删除过时内容,实现落后教学内容的“去库存”。正如前文所述,受当前主流考核机制的左右,不少高校教师不愿意在教学工作上投入太多精力,教师们对于深入行业参与实践更是难言热衷。正因如此,航运特色专业更应抓紧梳理培养方案,课程中的落后内容要及时清理,如果课程本身已经过时,整门课程都应以壮士断腕地决心与魄力坚决砍掉,而因人设课更是要坚决避免,从而倒逼教师队伍花大力气提升培养质量。

2.3降低生师比例

生师比例犹如人才培养中的杠杆,比例过低,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而比例过高,则会影响整个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航运特色专业师资培养与引进的难度相较基础学科和通用学科要高很多,有着名校光环的很多年轻教师非常缺乏行业知识,很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大量的专业课程还是需由非常有限的有着专业背景的教师来完成。在有些行业特色高校,即使纸面上的生师比例已经达标或接近达标,但考虑到“论文大师”、“柔性引进”等实际上不参与或极少参与教学工作的师资配置,不少航运特色专业的生师比例还是常年(居高?)不下。如果考虑到很多航运特色高校要求几乎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应选修一定学分的航运特色课程,航运特色专业生师比例的高杠杆特征就更为明显。因此,想要全面提升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生师比例的“去杠杆”工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2.4削减无谓支出

尽管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日益提高,但对比人才培养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们还是应当精打细算,我们的国家和高校也远还未到可以任性花钱的时候。即使将来国力进一步强盛,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也还是应该努力关注经费的使用效率。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如军备竞赛般如火如荼地高端人才疯抢、实验设备购置等巨额经费投入绩效都应科学度量,场面热闹但实效甚微的庆典、会议、论坛更应该严格控制。“降成本”无疑是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5补齐培养短板

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要积极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探索性地引入兴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学生为核心,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增加学生实践频次,减少单次到访企业实践学生数量的方式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此外,要通过引入企业实践工作人员走进课堂的形式来拓展实践教学的内涵。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授课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授基础理论,掌握实务操作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发生机理,提升学生对于航运业的认知水平和视野。

3 结论与展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出的科学决断,从哲学层面来看,它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普适的方法论指导。航运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人才培养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高等教育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效率,更好满足国家与行业的需要,促进航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尽管本文分析了目前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给出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思路的针对性建议,但这些都还是理论探讨,最终还需要决策者和广大师生戮力同心,将航运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2]刘元春. 刘元春: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J]. 求是, 2016(6):63.

[3]倪国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 兰州学刊, 2016(7):174-178.

[4] 吴敬琏. 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指向[N].北京日报, 2016-03-21(013).

[5] 陈奇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J]. 学术研究, 2016(6):104-109.

[6] 贾康, 姚余栋, 黄剑辉等. “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6):12-21.

[7] 程恩富, 方兴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借鉴德国嵌入式生产系统转型[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79-86.

[8] 刘伟.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兼论供给侧改革与发展新理念[J]. 人民论坛, 2015(36):38-43.

[9] 江飞涛, 李晓萍, 贺俊. 财政、金融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基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 学习与探索, 2016(8):107-114.

[10] 康珂. 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逻辑与路径[J]. 现代管理科学, 2016(9):39-41.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才培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