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7-08-09黄林益
黄林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104-01
在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而数学学习又具有极强的枯燥性,所以教师不宜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是要学会通过创设数学学习情景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之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帮助他们快速地进入到良好的数学学习状态中。
一、数学教师预设数学情景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若想在课堂中成功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则必须预设数学情景课堂,为有效的情景创设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在预设情景课堂时,需要具备清晰明了的情景创建思路,并有效结合教材课程内容,确保通过此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设计的情景模式还应突出教学重点,保证该教学活动结束后,能留给学生待思考的问题,并有效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情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疑难点进行总结、拓展,以达到探究式的情景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解“数量关系”知识时,教师先设置相关问题:小白妈妈给小白30元人民币去买水果,假设葡萄5元一斤,橙子3元一斤,小白怎样买水果才能将30块钱花完?问题难度不大,多数的学生自主思考,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但是这个问题极具开放性,所以,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不同的解决方式。情景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找到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
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这是儿童学习数学与成人不完全相同之处,这也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从而应用的原因。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我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中去收集各种学习用具的价格。在上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报,再根据收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后面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生活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因此,数学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可以将熟悉的生活事例适时地引进课堂,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和神秘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化,就是让学生亲自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这也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使用游戏手段构建教学情景
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与乐趣,而数学课程是需要學生积极开动思维进行思考的学科,将其课程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能让学生在娱乐活动的指引下,积极进行头脑风暴与思维探究,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情境教学法使用目的。
例如,在教授百分数一节知识时,教师应首先掌握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令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完成基础认知与掌握,并能将其运用到具体问题的求解进程中。同时教师基于学生之前并未学习过相关知识概念的情况,依据百分数内容对学生而言还是全新概念的特征,放弃使用传统课本教授与习题训练的方式,避免学生因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丧失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难以融入、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影响其知识概念理解水平与学习效果等问题出现。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准备一瓶水与几个相同的空杯子,然后以一瓶水的容量为指标,让学生在每个杯子中倒入不同容量的水。然后依照每个杯子水的容量与原本一瓶水容量的对比差异,为学生引导出百分数的概念内容,以提升学生理解认知深度,并在游戏情境的推动下,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实践中,通过自身的操作学习来掌握到相关知识要点。
四、注意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配合
对于情景教学法而言,由于其课程的开展需要情景设定、场地的布置以及人物的模拟。这就决定着情景教学法对时间的要求较高。但需要认识到,所有的教学都是对进度和目标具备一定的要求的。如果过于依赖情景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使用频率过多,则会对教学进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虽然情景教学法也能起到调节课堂氛围的效果,但过多的使用则不利于课堂纪律的保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配合。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