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7-08-09李春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凯撒读书小学生

李春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96-0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阅读量至少达到145万字。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学生明显达不到这样的标准。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阅读环境、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评价四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一、营造宽松氛围,创设自由环境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在《凯撒与埃及艳后》中提到的:凯撒允许仆人随便说自己想说的话。凯撒告诉埃及艳后:“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本性。”教师要做的也就是了解学生的本质,努力创设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应该在学校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阅读以最大程度的思想、言语和行动上的自由,让学生自己决定阅读内容、阅读进度、阅读模式能取得比教师强制要求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培养良好习惯,形成自我特色

首先要学会对阅读内容进行精读与略读的区分:从课堂出发,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一般都需要精读;课外阅读的内容一般为略读;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男生可能更愿意精读科普类内容,女生则大多选择略读此类内容;从时间出发,白天在校通常会进行精读,夜晚在家则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进行略读……其次必须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阅读:不论是早上在家中的晨诵或是中午在校的午读又或者是放学之后的自由阅读。最后,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必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边记录的习惯,可以采用图画、读书笔记、摘抄等多种方式进行。

三、教授正确方法,掌握自在行动

1.目标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如对文章思想内容缺乏概括能力,就可以以此为目标进行阅读。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题眼、中心句、过渡句等多种途径达成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的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从而找到真正的实际目标。

2.写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个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其适合这个方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 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3.选择法

吴昌硕博览群书,曾对门生说:“书不能死读,先翻翻序,看看结尾,不好不看,好的翻翻,极有价值的才值得花力气精读,要不你有多少心血能花在上面?”小学生识字量理解力都较贫乏,很多都爱读字数较少的漫画或者可以快速理解的“文化快餐”,对此就必须有一个翻选的过程。我看书一般都会先看序言和结尾,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阅读线索,如本书主要内容、作者写作背景、相关拓展资料等,运用选择法能提高所选择阅读书目的质量,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4.插缝法

学者顾颉刚陪夫人就诊的时候,也要挟书阅读,若有所得,归来即记在笔记本上。35年间,他记的笔记竟达l60册之多。对于那些不能拿出半小时一小时来阅读的学生,我通常建议可以利用等人或者其它见缝插针的5~10分钟进行阅读,从而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

5.重复法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对有些难懂的书,狄慈根坚持一读再读,直到懂了记下为止。他说:“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问题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问题的肤表的见解,先剜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知识。”可见重复阅读,也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

四、制定多方评价,建立自然体系

1.家校共同评价

良好的读书习惯更多是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让家长定时在联系卡相应栏上记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定期将孩子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评价,给与鼓励或引导,从而保证了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2.活动过程评价

利用早读课、室内大课间时间,可以开展 “古诗背诵大赛”“诗歌朗诵会”“故事大王评选”。先让学生四人互评,再推荐优秀选手进行全班展示,然后授予“背诵能手”“诵诗金蜜蜂”“阅读之星”等称号,并发给家长一张喜报,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品尝成功的喜悦。

3.作品展示评价

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活动之后,集中某个场合进行作品展示,可以在黑板报上进行自创读书名言评比、在学习园地进行手抄报展示、班队课上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者就某本全班共读书目中的人物进行正反辩論赛,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凯撒读书小学生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法医出手凯撒瞑目
读书为了什么
古罗马最负盛名的统帅——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