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2017-08-09杨方楷
杨方楷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需要对学习主体的学习热情进行充分调动,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数学教师对其进行指导。通过专业的教师指导小学生才可能有效地发挥出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如何才能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具有科学性的师生互动。同时相比于其他的学科,数学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高质量的课堂互动,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的交流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64-02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属于一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教师说学生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很少或根本不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也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互动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自从互动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实施以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式学习。这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来说可谓是一场变革。
一、实施师生有效互动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传统的教師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把部分权力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翻身当主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习当中,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总而言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于学生的未来和综合素质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师生有效互动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课堂内容,重构现代化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并不是教师的私人场所,而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为强化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课堂内容,重构现代化课堂。只有真正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学生才能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够知识内化,掌握学习技巧与方法,产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衡量一节小学数学课的标准在于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程度和水平,以及通过互动产生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引导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动脑、动口和动手去获得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师生互动,真正焕发课堂生机和活力。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不再认为教师的言行不可冒犯,敢于表现自己,针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与见解可以积极表达。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无形的隔阂,往往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惧怕心理,并且这种心理根深蒂固,所以导致在师生互动中,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部分小学生还比较胆小。这种不平等的师生互动难以产生较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善这一教学困境,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多以和蔼的态度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即使提问有误,也不能粗暴批评或训斥,使小学生心中的不平等压力逐渐消除。
(三)师生互动需要全员的积极参与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时,应该重点强调全员参与,让所有小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产生较好的互动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形式有很多,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小组、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等,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应该促使所有学生都参与互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那些学习成绩较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关注程度不够,在互动时也容易忽视他们,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受挫,甚至会放弃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运用一定的方法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确保全员参与。
参考文献:
[1]伊秀云.试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2015,(23):84.
[2]黄秀美.师生互动.创造有活力的小学数学教学[J].吉林教育,2014,(01):119.
[3]王秀燕.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