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需要人才支撑
2017-08-09王江波
王江波
【摘要】人才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大业,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破解人才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人才保障。应该在创新中实现人才建设,在制度完善中保证人才培养,将人口大国升级为人才强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 国家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立德树人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同向同行。自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以来,明确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渐成共识,这也反映出人的精神力量、思想道德、文化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无形资产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立德树人在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的地位与作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昌盛的基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核心环节,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德树人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人才支持与精神动力。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高校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题中之意。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离不开人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要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而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出现了失范与滑坡问题,一些恶性案件的出现迫使人们对大学生品德与人格的培育进行反思。只有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思政理论课的中心环节开展下,人口素质、道德水平才有质的飞跃。有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人口素质越高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应更高。
人才培养是立德树人的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工作对综合国力与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而拥有社会主义之德的人才才能适应与发展我国经济。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与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努力使大学生在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人格品质与技术才能方面有所提升与建树,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关系到党和国家建设大业,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使命,这是人才数量方面的考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是建立在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正确总结之上。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方向,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做出的重大选择。立德树人指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如何更好培养人才的工作,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继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国又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证。而国家竞争力指标经历了从物力发展指数到人力发展指数,再到技术成就指数的发展历程,在社会发展指标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对各种指数的关键性正在彰显,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竞争力指标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立德树人是破解人才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这是从人才质量方面的考量。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不缺钙的精神才能使其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让远大理想成为奋斗的不竭动力,使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以经济发展代替经济增长,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瑞典学者缪尔达尔在其《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中列举了部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理想”,将效率、勤勉、守纪律、准时、节俭、关注时机、进取心等13个项目列为这种理想所必需的态度。这些态度与品质是个人价值观的反映与追求理想所必备的精神特质,这样的社会精神条件促使经济持续增长,以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價值观不断更新,来刺激与调节经济发展。也就是说价值观具有决定经济发展方向与程度的力量。从个人角度看,强调立德树人对青年学生在诸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利益观念等方面,激发与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从整体上说,立德树人作用于整体劳动者的精神层面,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间接形成经济价值。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坚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
人才培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需要人才支撑,需要其在智力、创新、技术方面的贡献。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重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核心竞争力只是一个概念,毫无疑问人才、创新与制度是其基本的三要素,并尤以人才为重点,说到底一切竞争都最终归结为人才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一批大学和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现我国的发展目标。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可见,我国长期重视人才培养。纵观国内外社会发展经历,发达国家往往以科技发展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我国科技在经济社会进步的贡献率中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传承者、创造者、应用者,是创新发挥、健全制度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实现力量。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生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人才带动科技进步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口资源优势,以人才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使人口大国升级为人才强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在创新中实现人才建设,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并在自己国情的考量中引入创新,增强独立自主性,即“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一举措的获益就是最终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对人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方向,要不断扩大与增强人才数量与质量来最终推动经济发展。
在制度完善中保障人才培养。人才总体数量的增加与整体质量的完善离不开制度的保护。制度的功能性发挥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活动的秩序合理进行,促进教育公平;制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制度保障人才培养中教育成本的减少。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注: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项目编号:14AKS02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
②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③书师帅:《高等教育成本与教育投入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年。
责编/贾娜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