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战斗的号角
2017-08-09张红静
张红静
宣传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革命战争年代搞好宣传教育能够起到振奋士气、凝聚军心、团结力量、提升战斗力的重要作用。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就此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针对当时复杂严峻的形势,迅速采取一系列宣传措施,广泛进行抗战宣传,凝聚起全面抗战的意志与力量。
一、加强对友军的统战宣传,团结凝聚起抗战的力量
团结一切力量,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最主要的政治途径。尽管在长达1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两党两军兵戎相见,无数共产党人惨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但是面对日本的侵略,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采取各种宣传统战工作,倡导建立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两党两军摒弃前嫌,团结抗战,共赴国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中国共产党最先提出,到“七七事变”后正式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党始终没有放弃为之努力。“七七事变”后,我党更是加紧了统战工作,在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军的侵略,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军的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等又致电蒋介石,表示“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为了进一步表达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诚意,敦促国民党尽快下定决心,7月中旬党中央向国民政府提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表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表示出坚决抗战的决心和与国民党团结合作的真诚态度。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对外发表宣言,呼吁“立刻实现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以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基础,团结一切抗日救国的党派,创立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实现真正的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方针。”正是由于我党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积极开展统战宣传的努力,国民党于9月22日公布了该宣言。次日,蒋介石就公布宣言发表讲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后,我党在高度重视加强对国民党政府及其领导人进行统战工作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与国民党将领间保持沟通联络,向其阐明当前的严峻形势,讲清民族大义,介绍我党抗日救国政策,增进双方的了解互信,促进双方的团结。8月20日,朱德、彭德怀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名义公开发表《告抗日友军将士书》,表明了坚决团结抗战、拥护中央政府的态度,鼓励国民党军将士与八路军共同奋勇杀敌,取得了很好的统战宣传效果。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不仅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作战,而且还通过互相参观、互派联络人员、举行球赛、召开联欢会、赠送我方出版的书报杂志、抗日课本等多种统战宣传手段,增强与国民党士兵间的友谊,达到了增进双方互信、团结及协力杀敌的目的。
对友军的统战宣传工作,显示了我党我军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坚定团结抗战的决心,有力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抗战的军事力量。
二、加强对内部的宣传教育,坚定抗战的决心
“七七事变”后,7月13日,毛泽东题词:“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国,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这是今日对日作战的总方针。”并在延安共产党员与机关工作人员紧急会议上,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与抗日的革命者,应该做好一切必须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此时,党和军队面临的形势任务发生了变化,在政治上,需要由过去长期的国内革命战争向全面的抗日战争实施转变;在军事上,工农红军即将全面同国军合作,进行战前准备,奔赴抗日前线奋勇杀敌。为此,必须深入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革命军人进行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教育,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军事上迅速转变,做好充分准备,适应直接对日军作战的需要。
为使抗战宣传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党和军队发挥政治工作职能部门的作用,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通过建立部队政治工作巡查制度、发布宣传鼓动提纲、颁发政治工作制度要则等措施,统一全党全军的思想和行动。总政治部于8月1日专门下发的《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抗日战争新阶段,部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积蓄和加强抗日力量,保证红军光荣传统的发扬光大,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抗战的胜利。《决定》有效地统筹和部署了全军宣传教育工作。
为了坚定广大官兵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我党我军利用各种会议形式,如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红军大会、八路军大会等,还运用各种文字形式,包括下发《抗日紧急动员课本》《新战士课本》《抗日军人读本》《八路军军人必读》等教材,印发传单和宣传材料等,对官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官兵认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意义,教育官兵把握抗日战争的特点规律和战略战术问题,激励官兵增强抗战的决心与信心。
同时,各级领导还及时抓住部队战前准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如第129师针对部队改编中反映出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一些干部战士从感情上难以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称号和改换军装,认为接受改编就是向国民党军“投降”,有的甚至说:“我宁可回家当农民,也不穿国民党的军装!”等,师长刘伯承在万人大会上,生动而深刻地讲了换装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较好地统一了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认识,保证了改编的顺利完成。
通过我党我军对内部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广大官兵拯救民族危亡的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的抗日热情;加深了广大官兵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解,澄清了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八路军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时,各师分别在驻地召开隆重的誓师大会,全体一致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回家。”
三、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引导,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深深地懂得“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因而始终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路线。早在抗战全面爆发兩个月前,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就提出对于“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要开展“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要“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在抗战爆发的当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人民的大动员”。1937年8月,洛川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党在抗战爆发后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兵民是胜利之本。为了深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动员和发动群众参军参战,针对民众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广泛采取一系列生动、活泼、触动心灵的宣传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工作。通过张贴标语、漫画、口号等宣传方式,采取夜校、冬学、识字组、黑板报等教育形式,向民众做大规模宣传动员,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亡我中华的丑陋面目和侵华日军的累累暴行,唤起广大群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利用《救亡日报》《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媒体,结合群众生活实际组织文艺团体开展唱歌、戏剧、演讲、新秧歌运动等活动,宣传党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报道八路军的英雄事迹,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不断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动员民众投身到抗日斗争中去。比如,“七七事变”后的次月,中央宣传部就组建了“西北战地服务团”,这个隶属于八路军的文艺团体通过深入群众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采用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形式,较好地向民众宣传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宣传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扩大了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让老百姓知道了为什么要打日本鬼子、怎样去打鬼子。史料记载,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看过“西北战地服务团”表演后,山西洪洞县的一个村镇中就有50多个年轻人主动要求加入抗日队伍。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在解放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乃至全国范围内深入发动群众,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抗战宣传,充分动员民众、唤醒民众、激发民众强烈的抗战热情,为推进全国抗日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宣传工作不仅是对国民的一次精神动员,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重大改造,唤醒了全国军队和广大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强团结意识,巩固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为赢得全面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