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塔寺苹果”走精品路线

2017-08-09张誉耀

农业知识 2017年22期
关键词:苹果园苹果树精品

“白塔寺苹果”走精品路线

“我们基地全部是土肥一体化的滴灌,施有机肥、生态肥,不乱用农药,走的是优质、高端、有机、精品苹果路线,以科技引领,建设现代化果园,并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认这个。”邹城市大束镇白塔寺村的苹果种植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召恩边查看长势喜人、主干已经比大拇指略粗的苹果树,边介绍。

张召恩的想法和实践,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直接的一个映象。据了解,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消费国。然而,近两年,苹果价格大幅下降,苹果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品种单一、结构雷同,种植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投入跟不上、人力消费大、经营管理薄弱。面对成本优势不再、多样化水果冲击、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明显以及消费者对果品品质和安全越来越讲究的新形势,苹果产业理应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期,果业劣质低产,则必然会被淘汰出局。

高端定位

白塔寺村因唐朝建有白塔寺而获名。说起种苹果,周围的人对这里并不陌生,白塔寺村历来有这方面的基础和优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白塔寺苹果”就曾是声名远播的济宁市12种果蔬名品之一,这里家家户户都是果树管理的行家里手,40公顷优质苹果园也一度给村里带来丰厚收益。然而,后来因果树老化和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苹果收成大幅下降,销路也断了,苹果树被砍伐,果园萎缩,村民们也纷纷外出打工谋生。

2014年11月底,白塔寺村因修高铁快车道集体搬迁,200多户人家住进了新型社区,村民居住环境一夜迈进小康生活,社区还建了养老公寓。这时,张召恩和村两委成员们却犯了难:生活条件是好了,但村里却没有集体经济,想维持红火的小日子,就得搞点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大伙儿商量来,讨论去,还是决定重拾种植苹果的优良传统,对苹果,我们有基础,更有感情。不过这一次,我们定位的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精品苹果产业。”张召恩说,“要起点高,拿出来就得是省级标准。”

于是,白塔寺村舍弃了“一季麦子一季棒子”“一年千把块”的低附加值种植,村集体成立了山东白塔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规划3年发展66.7公顷的果园,村民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从2015年至今,原有耕地和果园加上旧村复垦,已发展有机苹果26.7公顷,其中精品园6.7公顷,果树进入丰产期后,每667平方米产值至少在万元。

科技引领

“今年国家1号文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这儿就是以科技引领,建设现代化果园。”张召恩介绍。在连片的新苹果园里,苹果树的组距为1.2米,行距则为4米,种植得整整齐齐,一行行钢管和竹竿,一排排铁丝拉线,一个个丝带系口,让“强迫症”也挑不出毛病,苹果树顺着支撑扶架竖直生长,侧枝则抽出嫩绿的枝条和芽儿。行间的空地,以后会套种上花生,既能增收,又能减少青草。每隔几行苹果树,就有红色的土肥一体化过滤器,方便加水、加肥,科学配比。

在果树品种方面,白塔寺村选择了日本富士和从美国引进的粉红佳人,并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推荐下,明年将种植通体玫红、口感更为甜脆的新品种——沂源红。张召恩介绍说,以前粗放式种植,注重树形,一般让果树发三大枝,树苗剪枝是重要环节,而现在科学种植,尽量不随便动剪子,“扭梢儿”就行,把小枝拧到一边,让它往边儿上生长,这样第二年就能长成花枝,结果子。

基于白塔寺区位优势,苹果园将建成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一体的生态采摘园,并配有鱼塘、驿站和饭店,组织采摘游活动,还将出品“盆栽式枝叶果”作为高档礼品。 (张誉耀)

猜你喜欢

苹果园苹果树精品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种半干旱地区苹果园贮水棒
精品画廊
苹果树
釉光青精品欣赏
“苹果树”大狼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