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其探究
2017-08-09董健肖强
文|董健 肖强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其探究
文|董健 肖强
职业道德,是指专门从事某一行业的人员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责任以及行为规范。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不仅对其提高自身职业认可度,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家庭服务行业的良好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提高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计划地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以及二胎政策的落地,人们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但是与家庭服务高需求相伴而行的是从业者职业道德素养低下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家庭服务行业准入门槛低、职业培训不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且流动性强等特点使得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偏低的现状更加凸显。
家庭服务人员作为家庭服务行业的从业主体,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雇主的感受,并且关乎服务水平的提升。笔者通过调查 54名近两年来雇佣过家庭服务人员的雇主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十分看重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将从业者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看作自身雇佣家庭服务人员的重要评价标准。调查结果显示,87.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低,缺乏职业责任心、忽视职业规范和道德操守。经过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中随意泄露雇主隐私,缺乏道德法律意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家庭服务人员是“住家型”服务,家庭服务人员对雇主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家庭信息较为了解。但是由于家庭服务人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以及道德操守欠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从业人员在生活中随意泄露、谈论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和家庭信息,干涉雇主的私生活,不尊重雇主的生活习惯。有时甚至出现少部分从业人员诽谤、诋毁雇主,偷窃,虐待、打骂老人、儿童等违法行为。
2.服务过程中缺乏职业责任心及良好的服务意识。
在调查中大多数雇主反映,在其雇佣过的家庭服务人员中,部分家庭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缺乏职业责任心、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在从事家庭服务的过程中铺张浪费,缺乏勤俭节约的作风。
3.工作中隐瞒实情,缺乏诚信守约意识。
部分家庭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隐瞒实情是雇主反映最多的问题,家庭服务人员在某种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隐瞒工作中的一些真实情况,在一些事情上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久而久之造成雇主与家庭服务人员之间的信任缺失。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1.家庭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行业流动性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步优化,同时也使得人们对家庭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推动着家庭服务行业的发展,但是当前家庭服务行业社会需求旺盛存在着明显矛盾的是部分从业人员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综合服务能力较低的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206名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调查结果表明:76.2%的家庭服务人员来自农村地区,年龄介于40~49岁之间,年龄偏高;另外文化水平以小学和初中为主,文化素质偏低,尚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除此之外,在与家庭服务人员交流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责任心和契约精神,行业流动性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这种高年龄结构、高人员流动、低文化素质和低专业技能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家庭服务人员整体道德素质,也是造成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首要内因。
2.岗前培训不足,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
家庭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拥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家庭服务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家庭服务人员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趋势。但是与家庭服务行业巨大人才缺口相对应的是许多家庭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呈现出短期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看重操作技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等现象。
培训时间短、内容多,培训流于形式。当前大部分培训机构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培训时长。另外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呈现出内容选择太宽泛、无针对性等特点,全天候、高强度的培训形式,没有考虑到从业人员自身特点以及文化水平,使得培训效率低下,质量不高。在培训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很少涉及,有的培训机构甚至不安排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过程重视技能培训、轻视职业道德教育。在岗前培训的师资力量配备上,大多数培训讲师以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为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家庭服务理论。在此种情况下,大多数岗前培训重视家庭服务人员操作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以及职业责任心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也使得大多数家庭服务人员对职业道德轻视。
培训标准不统一,缺乏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教材。从目前的家庭服务人员培训来看,家庭服务培训教材繁杂,并且达标的很少,大多数教材是各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培训需求编写而成,教材理论与实际相差较大,专业性较差。大部分培训教材很少专门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章节,更多的是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权益维护、法律援助等内容综合讲解,这使得培训讲师与家庭服务人员对职业道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是造成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诱因。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考核占比低,培训评价方式单一。笔者通过统计分析2010-2016年的家政服务员及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发现,考试试题中关于职业道德考核的内容仅占4%~6%,更多的考核内容着眼于从业者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内容考核占比低,职业培训效果评价方式单一的现状使得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的以职业实践代替职业道德培训。
3.在职培训不规范,忽视内在动力的培养。
近年来,在职培训凭借其针对性、有效性、节约性等特点,以及能够给予员工较大的提升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服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但是从目前的培训情况来看,家庭服务人员的在职培训时间不固定、周期短,更多的还是着眼于操作技能的提升,忽视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内在动力的培养,不规范职中培训也是造成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缺乏的重要原因。
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对策
职业道德是家庭服务人员职业素养的基础,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对整个家庭服务行业的良好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家庭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有计划地开展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提高家庭服务行业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端家庭服务人才的必经之路。就目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而言,加强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业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必须从宏观的政府、中观的企业和微观的从业者三个维度共同着手。
1.宏观政府层面。
面对当前家庭服务培训市场不规范的现象,亟须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范,加强培训市场监管机制的建设,深化家庭服务机构培训认识,设置专项资金开发高质量的培训教材,统一家庭服务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评价方面,要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考核比重,将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其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培训教材的编写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始终,结合具体案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职业道德作为专项内容进行设置,并且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
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进行职业道德评选活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对优秀的“家庭服务道德模范”给予必要的奖励,通过此种活动增强人们对家庭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以及家庭服务人员的自我认同。
2.中观企业层面。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上,丰富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比重。同时,加强培训师资建设,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在家庭服务人员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讲师起着主导作用,讲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综合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企业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培训讲师团队,提高讲师的综合素质。
3.微观从业者层面。
家庭服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尊重雇主的隐私和生活习惯,不随意评价或诋毁雇主。提高自身职业认可度,增强自我职业认同感,加强自身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当前,家庭服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日益成为人们选择家庭服务时参考的重要指标,家庭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影响着雇主的满意程度,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高端的家庭服务人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树立家庭服务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亟须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努力、协同推进,提高家庭服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有计划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此促进家庭服务行业的良好运行。
(董健,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系本科生 ;肖强, 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