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点观察

2017-08-09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计量标准化标准

热点观察

热点观察

◆ 科技部、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

6月1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战略部署和政策规划,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科技部、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政策制度优化完善为动力,激发技术标准创新活力,着力构建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在淘汰落后产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助推加速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着力健全技术标准创新服务体系,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基本原则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与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破除科技创新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的障碍,为技术标准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将创新置于技术标准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制度和模式创新为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在技术标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技术标准水平。

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完善政策环境,持续加强对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引导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创新性、引领性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

立足国情,面向国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对技术标准工作提出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补齐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短板,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统筹技术标准“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大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研制力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技术标准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标准研制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更加深入人心,为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研制技术标准成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任务,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研制基础通用与公益、产业共性技术国家标准1000项以上,一些新兴和交叉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推动1000项以上中国标准被国外标准引用、转化,或被境外工程建设和产品采用,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多双边合作,以及推动中国技术、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重点领域和区域建设50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工作,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50个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为标准技术方法和关键指标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培育形成一批重要的团体标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载体更加丰富、渠道更加通畅;

——培育一批以标准引领发展的创新型、先导型企业,企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标准工作越来越普遍,企业技术标准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跨界、复合型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标准化人才不断涌现。

(摘编自科技部网站)

◆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召开

6月8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质检合作对话会在宁波召开。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李元平,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出席会议并致辞。

李元平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深厚,合作历史悠久,“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机制”开创了中国同欧洲国家合作的新途径,形成中欧合作新补充。此次质检合作对话会“以食品农产品检疫准入与贸易便利化”为主题,将为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作出新贡献。

李元平指出,质检总局一直致力于推进贸易便利化,从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部分国家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90%;新成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贸易便利化国检试验区,将专注于探索优化中东欧贸易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李元平强调,希望各方能树立“公正合理”的理念,建立起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保障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安全畅通;采取“透明高效”的措施,规范高风险产品检疫准入,简化低风险农产品的准入,找到保护安全和便利贸易之间最佳平衡;凝聚“合作共赢”的共识,丰富质检合作对话机制内涵,打造质量安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会上,朱从玖强调,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已成为浙江、宁波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此次对话会将进一步搭建起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质检合作平台,努力实现中东欧商品“走遍世界、宁波最好”。

来自13个中东欧国家、5个中欧铁路班列沿线国家、中东欧国家驻华使馆官员,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驻华使团专家,以及质检总局、中粮集团、中国铁路总公司、中东欧与“一带一路”课题研究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了对话会。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OIML证书制度国际研讨会召开

6月15日,由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和质检总局共同举办的OIML证书制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副主席罗曼·施瓦茨、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OIML新计量互认证书制度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定为“推进计量器具国际协调,促进计量产业提质升级”。各国专家将围绕OIML证书新体系的构建、互认制度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学习交流各国实施OIML证书制度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形成新互认体系的制度安排。此次研讨会也将为我国计量器具产业提质升级创造条件。

吴清海在讲话中指出,计量互认制度是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是电能表、非自动衡器等计量器具的生产大国,也是一些计量器具的主要出口国,是国际计量互认制度的积极参与者。他强调,质检总局十分重视加强多边和双边计量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计量互认制度建设。目前,中国获得国际承认的国家校准测量能力达到1422项,跃升至全球第四位。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积极参与国际计量互认进程,推进中国计量体系与国际接轨。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副主席罗曼·施瓦茨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会议的重点是向所有相关方提供OIML新证书体系的有关信息,帮助他们为进入新体系做好准备。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计量器具的国际协调,从而促进计量器具国际化发展。

许昆林对出席研讨会的国内外计量专家表示欢迎。他说,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今后,将以服务“一带一路”为契机,提升计量国际互认能力和水平,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计量器具产业提质升级。

OIML顾问组主席蒲长城以及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国内外计量专家及有关科研院所、学协会、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和供应商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国际盛会。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国家标准委公布首批40家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

近日,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用标准化理念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国家标准委印发《国家标准委办公室关于下达第一批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确定了首批40家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

首批党建标准化试点单位包括质检总局法规司、卫生司、食品局、标准法规中心、中国特检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内蒙古检验检疫局等直属单位。同时,国务院参事室机关党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中国计量大学以及中共四川省自贡市委、中共如皋市委、中共会昌县委和安徽、江西、山东、云南、陕西等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参加试点。

通知要求,试点单位要按照试点工作通知的部署,加强组织协调、认真推进实施,与标准委机关开展联学联做,圆满完成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任务,为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体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首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国际标准启动编制

6月1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工作组第九工作组(IEC/TC 69/WG 9)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由国家电网公司代表中国主导的《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信息交互》标准启动编制。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的专家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就标准架构、充电漫游角色、工作目标等进行讨论,并对公司牵头编制的第一部分——通用要求草案开展深入研讨。

2017年初,《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信息交互》提案获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立项,同时IEC/TC 69决定成立第九工作组(WG 9),由公司专家担任召集人,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工作。提案内容涉及认证识别、充电信息共享、业务数据交换、安全数据加密及传输机制,以及其他服务,目标是让电动汽车用户在不同充电服务网络之间实现信息互联、充电互通。这是国际首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标准,表明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国际标准化工作又取得了新的突破。

电动汽车充电漫游服务信息交互在提升充电便利性、提高新能源汽车标准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将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互联互通和支付互联互通,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国家电网报》)

◆ 八部门联合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标准委、科技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门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 (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坚持统筹规划、引领发展,多方参与、协同发展,需求牵引、急用先行,军民融合、开放合作的原则,确立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三步走”建设发展路径,明确了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分类分级复杂、体积重量及技术构型差异大、应用领域众多等特点,《指南》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提出了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分类分级”“身份识别”等基础类标准,“注册管理”“制造管理”“运行管理”等管理类标准,“系统级”“部件级”等技术类标准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类标准,其中,基础类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主,管理类标准、技术类标准和行业应用类标准以行业标准为主。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以标准引领和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产业发展。

(摘编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发布

6月20日,国家标准委、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田世宏指出,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与标准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推动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提升我国公共服务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要通过制定实施语言文字标准,提高对外开放服务水平,增强“一带一路”软联通实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深入推进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要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将会同教育部、国家语委,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

杜占元指出,该标准对规范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国家语委将会同国家标准委及相关部门、行业,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标准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标准的宣传推广,大力推动标准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国家的外语能力。

系列国家标准是关于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质量的国家标准,规定了交通、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餐饮、住宿、商业、金融共13个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原则、方法和要求,为各领域常用的3500余条公共服务信息提供了规范译文。标准将于2017年12月1日实施。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召开

6月7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正式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两项国家标准。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田世宏指出,标准是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实施将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应用和普及推广基础,将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规范引导作用,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恰逢其时,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助力两化深度融合大有可为。

田世宏表示,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下一步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两化融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规划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研制推广工作,谱写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篇章。

张峰指出,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下一步,要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普及,务实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迈上新台阶。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208项国土资源标准文本免费向社会公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国土资源部于2016年12月23日编制印发了《国土资源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围绕部重点工作加强标准研制,发布实施了一批重要标准。

在“6·25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正式向社会免费公开208项国土资源推荐性标准文本,其中,国家标准156项,土地管理行业标准52项。标准文本的全文公开,将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权威的国土资源标准信息,促进国土资源标准的有效实施和监督,推进标准与土地规划、调查、评价、整治、保护和利用等业务工作的深入融合,有力地支撑、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

(摘编自国土资源部网站)

◆ 国家铁路局发布2017年第2批铁道行业技术标准

6月5日,国家铁路局发布TB/T 1484.1—2017《机车车辆电缆 第1部分:动力和控制电缆》等20项铁道行业技术标准。

此次发布的20项标准为机车车辆、工务、通信信号和牵引供电专业的技术标准,主要针对机车车辆电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手持终端、铁路贯通地线、低压母联备投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等产品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对铁路公安用户视频监控需求、道床应变和振动测试方法等提出了要求。标准的发布将为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等提供技术依据,对提高和保证铁路产品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20项标准中,新制定标准7项、修订标准13项,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公众可登录国家铁路局政府网站主页《标准规范》栏目查询相关信息。

(摘编自国家铁路局网站)

◆ 环保部发布《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和《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有关精神和要求,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837—2017《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和HJ 839—2017《环境与健康现场调查技术规范 横断面调查》,这标志着环境与健康标准正式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环境与健康管理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环境与健康标准纳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是“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的客观需求,两项标准的发布是推动环境与健康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一项有益探索,对于增强不同调查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科学认识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HJ 837—2017适用于我国地表水和可提供水产品的淡水水域中污染物质长期慢性健康效应人体健康水质基准制定,规定了数据收集和评价、本土参数确定、基准推导、水质基准审核4个步骤。

HJ 839—2017适用于特定时点或时期,针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活动导致环境污染开展的环境暴露和人群健康的调查,明确了环境与健康调查须遵循空间匹配性、时间关联性、人群一致性、指标匹配性、样本代表性和对照区的可比性6项基本原则,规范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工作内容和程序。

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总体部署,继续加强环境与健康相关管理规范类标准研究制定工作。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 气象装备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

6月17日,气象装备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上海召开。该试点是国家标准委第三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项目,由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资管理处承担,将探索建立气象装备服务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实施促进气象综合观测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我国气象装备制造升级。

据上海物资管理处处长侯柳介绍,目前全国气象部门的自动气象站、探空等气象探测设备、人影设备等以及国家级气象防灾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工作均由该处承担,近年来他们更积极参与气象现代化建设,将业务范围逐步拓展到气象装备质量的计量检定、测试与监督管理,以及新产品研发推广等。侯柳表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实施,将有效推动气象装备服务提质增效。目前该处正在梳理相关的业务,将制定气象装备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这意味着包括气象探测设备在内的气象装备, 从研发、生产、采购、储运、供应一直到使用,都将有严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将有效提升我国气象装备的硬件质量,从源头上确保气象综合观测能够获得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数据。该试点也是5月启动的中国气象局气象综合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动会上,上海物资管理处与江苏省无线电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长望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签订了气象装备服务标准化协议,联合建立标准化试点项目示范点,共同创建气象装备管理优势企业与行业服务品牌,促进我国气象装备制造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为下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处长许建军表示,气象装备服务标准化试点要在装备服务标准化领域树立起标杆,不仅为气象行业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提供经验,也为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提供示范。

(摘编自国家气象局网站)

◆ 生物基因免溯源标准论坛召开

5月19日, “生物基因免疫溯源标准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蒲长城,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李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方迪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计量院医学生物所副所长王晶以及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春香主持。来自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生物计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30家生物科技企业代表及全国各省、市计量技术机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论坛邀请了中国计量院副院长吴方迪、中国计量院医学生物所副所长王晶、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主任黄杰、美国SAS软件研究所JMP生命科学首席科学家包文俊博士、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卢光琇、华大基因董事兼蛋白质科学首席科学家刘斯奇做了专业 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生物基因免疫溯源标准进行了交流研讨。

报告内容涵盖国家发展质量的基础,生物计量学发展与国家计量和大标准研究,先进统计分析在生物基因数据的应用,遗传性肿瘤的基因诊断和生殖干预,基因组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据了解,2016年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启动的“中华基因组精标准计划”(GSCG),目的是为了我国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基因蛋白细胞标准体系,夯实生物计量和质量控制创新基础,为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生物标准财富,造富国家和人民健康。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王晶研究员带领的生物计量团队,不断实现零的突破和创新,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成绩。近5年里该团队对“核酸蛋白质精准计量溯源传递和标准物质关键技术研究”进行引领攻关,突破了国家无法实现核酸、蛋白质精准测量和量值溯源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家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量溯源体系,填补核酸和蛋白质计量空白,使我国核酸蛋白质国际校准测量能力位于世界前列。目前这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家的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临床、体外诊断以及生物医药的精确测量和溯源等领域,并服务于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泰国、蒙古国、肯尼亚国家计量院提供计量技术。

基因、蛋白免疫与我们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不同医院检验结果互认到粮食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含量的测定,从疫苗、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质量的检验到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效果的检测都离不开核酸、蛋白、细胞的生物计量和标准。因此,生物计量是实现以DNA测序和基因组技术驱动的“精准医疗”的精准标尺,生物计量及其质量控制标准工作将对生物产业、人民的生命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会议加深了我国生物相关行业对国家基因蛋白质的溯源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及其重要作用的认识,对于GSCG计划倡导的“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中国自己的生物标准体系、打造高质量生物产业链”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

6月16日,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总结会议在山东威海召开。质检总局有关人士宣读公告,批准山东省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出席会议并讲话。

吴清海指出,三年来,经过山东省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不懈努力,示范省创建基本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示范成效显著,示范省进一步巩固了山东对外贸易的特色品牌,在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促进外贸稳增长和保障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示范省创建工作意义重大,符合党中央要求山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指示,符合人民群众对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期待,符合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要求。吴清海强调,提升食品农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示范省建设应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在确立新的目标、出台新的举措、实现新的提升上下功夫。

王随莲强调,被授予示范省只是阶段性成果,是新的起点,是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健全完善运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出口农产品品牌高端化发展,不断提升“示范省”国内外影响力,为国家食品安全领域改革发展贡献山东智慧。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新疆:第三届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现场评审工作有序进行

6月1日至11日,新疆自治区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国内质量管理专家对新疆蓝山屯河新材料有限公司、新疆如意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泰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等六家入围第三届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现场评审资格的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并对荣获第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的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进行现场复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主要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准则》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按照评审程序,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申报单位的经营发展战略与价值观、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文化建设、质量管理模式、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及取得经济效益,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等方面进行审核、评价。

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属于“诊断式评审”,主要审核企业在追求卓越质量方面的成熟度,对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成效进行全面评估,科学评价企业在持续保持经营与发展质量方面的核心优势及存在短板,为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供改进方向和指导意见。

通过几天的评审,企业领导和员工们深有感触。大家普遍反映,质量奖评审对于企业是难得的学习和提高机会。能够当面接受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内专家的诊断、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明晰竞争优势、提出改进建议,本身就意味着向追求“卓越质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项,每两年评定一次,每次获奖企业(组织)不超过3家。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规定,新疆区域内注册登记的组织,凡符合基本条件的均可申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的评审要通过公告、申报、部门推荐、资格审查、资料评审、现场评审、评委会审定、公示、批准公布等环节。本次现场评审结束后,还需经过评委会审定、公示等程序,最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确定获奖企业(组织)名单。

自治区人民政府质量奖评选活动,将激励和带动全疆广大企业认真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坚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不断追求卓越绩效,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新疆质监局供稿)

新疆:新疆质监局对行政许可审批限时办理

近日,新疆质监局官网上发布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本级实施行政审批时限清单》,对自治区质监局12大项51小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限时办理,个别许可实现即来即办,试点改革项目实现2日内发证。

自治区质监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芮鹏说,这是自治区质监局党组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让审批时限阳光透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本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时限向社会予以公布,以接受社会监督,同时也是自加压力督促各业务处室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2016年1月18日,自治区质监局行政许可审批系统正式在互联网上线试运行,按照“网上审批为常态,网下审批为例外”的目标要求,全局大力推行网上审批;截至2016年10月中旬,区本级开展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理,让企业少跑路。2016年网上审批数量占全年所有审批数量的45%。

为了提高行政审批时效,自治区质监局全面优化审批环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开通免于实地核查和免于产品检验通道,在企业承诺、当地确认的基础上,全面优化许可流程,实现该项许可由原来60个工作日缩减为30个工作日。在特种设备生产许可中气瓶充装单位资格许可方面,针对南疆四地州取消当地初审环节,企业直接向自治区局提交网上申请,缩短企业取证(换证)时间。

新疆质监局还按照能在许可过程中确认的材料不重复核验的原则,对行政许可申报材料“能减尽减”。例如,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方面(含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除营业执照和申请书以外,其他材料不要求在申请时提供;在特种设备生产、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方面,对以往要求提供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只要求提供目录,涉及其他部门的证明材料均在技术评审环节确认。

新疆质监局还对诚信守法的申请人实施行政审批“零等待”改革措施。2015年,自治区质监局推出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建筑防水卷材、复混肥、磷肥、人造板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 “先发证后监管”试点改革工作,实现2日发证的突破。2016年,自治区质监局扩大试点范围,在南疆范围新增内耐火材料(黏土砖-高炉用、热风炉用)、小型潜水电泵、水深测量仪器、密度实验仪器及计量制造、销售和进口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级联器具审批作为“先发证后监管”试点改革项目。2016年,实现74家企业通过试点及时领取许可证件。

据自治区质监局行政许可管理处处长张宋强介绍,质监部门紧紧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势,在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上新增“二维码”功能,企业想知道自己办理许可的进度,只需要“扫一扫”,不用打电话到窗口询问。2017年,自治区质监局将会努力实现“足不出户、证书到家”的新目标,通过邮寄的方式,让企业彻底实现“一次不跑,事情办好”的新常态。

(新疆质监局供稿)

山西:发布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2017—2018年行动计划

6月26日,为贯彻实施《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协同有序推进全省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山西省政府发布《全省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2017—2018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山西将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申报工作。

《行动计划》在推进落实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加强地方标准制定(修订)、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等1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

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申报。借鉴浙江省创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推进山西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关于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研究制定《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方案》,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申报工作,服务全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标准化战略研究,依据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准化的重大需求,编制山西省标准化战略纲要,以开展“标准化+”行动为手段,推进标准化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地方标准制定(修订)。按照强制性地方标准整合精简结论,抓紧开展废止、转化、修订工作。落实推荐性地方标准集中复审意见,做好后续废止、修订等相关工作。山西省标准化主管部门、省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协调配合,紧密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重点推进杂粮、果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轨道交通、煤机装备、煤化工、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业,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农田、节能环保、交通运输、绿色建筑、文化旅游、贸易流通、现代物流、气象服务、健康养老、公安便民、行政许可、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地方标准研制,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海南:7月起实施6项涉旅行业标准规范

近日,海南三亚市涉旅企业实施地方标准工作动员大会暨培训大会召开,来自该市涉旅部门、企业等280余名代表参会。会上发布,三亚7月4日起将启动一日游、潜水旅游等6个涉旅行业的标准实施工作,涉及企业达114家,并特聘旅游相关领域专家58名,进一步提升三亚旅游服务水平,助力全域旅游建设。

本次涉旅行业相关标准实施与评定工作将持续到今年9月,主要针对三亚一日游、潜水旅游、出租汽车客运、旅游购物点、海鲜餐饮、近海旅游船等6个涉旅行业进行标准化建设,涉及企业达114家。

三亚将通过实施6项相关标准规范,组织相关旅游企业参与系统培训,督促涉旅企业对照标准要求进行整改,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察评定等方式,有序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评定结果将在三亚全市范围内给予通报。此外,三亚当天还特聘来自该市酒店、景点景区等58名涉旅企业主要负责人组成旅游标准化专家组,为本次旅游标准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近年来,三亚以旅游标准化创建为契机,着力推动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档升级,先后推进三亚市民游客中心、三亚旅游集散中心、三亚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智慧旅游6个重点项目建设,先后编制了《三亚一日游服务规范》等7项特色地方标准。

(摘编自《海南日报》)

猜你喜欢

计量标准化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计量与测试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