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报告①

2017-08-09姜冬青龚建玲夏永丽马若泓张建新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问卷青少年

姜冬青 龚建玲 夏永丽 马若泓 张建新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报告①

姜冬青 龚建玲 夏永丽 马若泓 张建新②

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学生。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长效发展良性机制的前提。本文通过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博物馆在馆校结合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学生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体,是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对象。特别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后,博物馆认真落实关于对青少年实行免费开放的意见,为广大青少年更多走进博物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社会结构及分工看,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和延伸,博物馆教育的独特形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作为博物馆三大核心功能(教育、研究、收藏)中的首要功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

因此,有必要就青少年、老师、家长对于博物馆教育的需求进行调查,以期使博物馆更好地履行向青少年传播知识、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职能。

观众调查是博物馆不断朝着良性方向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条重要信息获取通道,是博物馆通过观众意见反馈,不断改进现有工作,以得到观众信任,实现博物馆教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更好地完成关于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推广项目,促进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国家文物局委托具有良好青少年教育工作基础的国有博物馆与本地区教育部门、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调查项目,以便促成馆校结合、长效发展的良性机制,切实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日常教学体系。

受北京市文物局委托,中国铁道博物馆承担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推广项目,对北京地区初中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为使调查顺利进行,中国铁道博物馆特请北京市教工委给予支持,面向4个区县的8所学校发放了4000份调查问卷,包括了北京市重点中学、区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三个层次的学校。

二、调查内容及过程

调查问卷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青少年的博物馆教育需求,以便今后紧密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改革目标,设计研发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把博物馆资源与学生的课程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有机结合,增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针对性,构建每个年龄段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体验内容及评价标准。

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初中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设计了三个版本,涉及各类人群的年龄、教育背景、个人对博物馆类型的喜好、倾向组织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对博物馆哪类教育活动感兴趣、对于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实施保障的看法、研发教材教具的必要性的认识等相关问题近20个,旨在考察学生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倾向;老师对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条件、方式和与博物馆合作开发教育项目的意愿和需求;不同年龄段、教育背景、职业、家庭收入的学生家长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喜好和对孩子参观博物馆的影响、态度以及对馆校结合开发课程的认识和向其宣传的途径等。

本次调查希望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了解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应采取何种方式、提供何种相关条件及保障,为广大青少年拓展成长空间提供数据支持,促成博物馆在馆校结合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过程中发挥持续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和可行的办法。目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定性研究较多,而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定量分析的较少。为此,课题组采用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

按照项目分工,课题组问卷设计人员根据多年的观众问卷调查经验,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学生、家长、教师中分别选取10名问卷受访者,对于要调查的问题与他们进行深度访谈,设计了问卷初稿。然后,对问卷进行了测试调查,并就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确定了本研究的正式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针对初中学生、家长、教师不同对象分别制卷,从人口学特征、博物馆参观现状、参观意愿以及对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意见及建议等维度进行调查。

(二)抽样方法与问卷回收

由于调查对象规模庞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因此采取了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在北京区县一级行政区随机抽选朝阳区、东城区、顺义区、延庆县四个区县样本;在区县样本中,以学校为抽样单元进行整群抽样。朝阳区内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黄冈中学华侨城分校,东城区内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顺义区内北京顺义仁和中学,延庆县内延庆县第二中学、延庆县第四中学分别为随机样本。在校级样本中,依次以年级和班级为抽样单元进行整群抽样,最终确定被调查的学生名单,并根据确定的受访学生进一步确定调查的学生家长及教师。学生及教师问卷采用现场填写回收,家长问卷由学生本人带回家交由父母填写并带回学校统一交给调查员。问卷的填报工作得到了各区县教委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

本次调查在发放问卷上基本采用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平均发放,共发放4000份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其中,学生有效问卷2539份,有效率为94.56%;学生家长有效问卷970份,有效率为97%;教师有效问卷315份,有效率为100%。

三、调查方法及特点

本报告对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学校师生和家长,从年龄构成、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入手,分类对比,首先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类人群,通过每个问题及其相互关联的因素分别进行逐项统计分析,得出各自的基本结论;然后再通过三类人群之间的对比和联系,得出师生家长对博物馆教育需求的共同点与差异;最后通过综合统计分析,结合博物馆教育实践的经验,根据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提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研发的合理建议。

四、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问卷

第一部分是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级、性别、喜欢且成绩较好的科目、不喜欢且成绩较差的科目四项。从调查情况来看,男女生比例相当且女生略高。从学习科目统计上可以看出,语文、数学、英语主科课程获得了大多数人的重视,其中理科的受重视情况普遍高于文科,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学科遭到“冷遇”,这也和目前教育体制状况相符合。

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博物馆的态度。有接近80%的学生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博物馆参观活动,参观有效时长为1~2小时以上,且科技类、艺术类博物馆更受学生喜爱。相比博物馆环境和多媒体展示,学生更看重展览内容的多样性和动手体验,以欣赏为主的艺术类和互动体验性强的科技类博物馆更受欢迎。关于最喜欢的博物馆特色活动,占比例最多的是动手科学实验和现场手工制作。与此同时,超过70%的学生更喜欢自由参观,可见学生更喜爱较为自由的参观与活动方式(见表1)。

表1 北京地区初中学生对博物馆的态度统计表

喜欢的博物馆类型

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教育项目设计研发的态度。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方式”上,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要找到博物馆展陈和学校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学生们十分关注博物馆活动与学校课程之间的联系。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资源,须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学校教育区别开才能发挥补充作用。高达55%的学生认为博物馆参观时教师可有可无,这是因为在参观时老师将大部分精力用于维持秩序和保证学生安全,而非传授知识。69%的学生认为需要研发配套教具,结合学生比较喜欢动手制作、实验类活动的调查结果,说明博物馆在科普教育中应注重动手与实验类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第四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对网络课堂、科普进校园的态度。对于网络课程,认为很有帮助和帮助不大的学生所占比例均等。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主要反映出下列情况:一是学生普遍认为博物馆对增长知识、增加见识有帮助。二是很多学生提到希望参观展览内容丰富的博物馆,学习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并且参加互动性强的活动和科学实验。三是学生希望讲解能生动一些,知识要以故事、实例等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

(二)家长问卷

第一部分主要调查家长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月均收入。本科学历、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工作、以及自由职业的家长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积极性最高;与此同时,月收入在6000~10000元水平的家庭,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所占比例最高。

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家长对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态度。在带孩子参观博物馆频率一项中,有7成左右的家长表示偶尔会带孩子参观,同时结合“对博物馆的收费情况”调查又可以表明,费用对家长在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选择上影响不大。在家长喜欢的博物馆类型中,科技类和艺术类博物馆最受欢迎,这个结果和学生的选择基本一致。大部分家长赞成学校组织参观博物馆,且认为互动体验活动对孩子的帮助最大。据此可见,在以书本学习为主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对博物馆的活动方式、需求是一致的,即希望参加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教育活动(见表2)。

表2 北京地区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态度统计表

博物馆收费是否影响参观选择

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家长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设计开发的态度。关于青少年教育项目的出发点,家长观点与学生观点不甚一致;相对学生来讲,家长更期待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49%的家长认为应该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另有35%的家长期待文物局和教委双方的政策性支持。超过半数家长赞成研发配套教材,且认为在博物馆与学校组织活动前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这些都说明家长对孩子去博物馆学习给予了较高的期望。

第四部分主要调查家长对在博物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态度。多数家长认为:网络课堂对孩子学习很有帮助,这与学生的观点不一致。在了解博物馆活动的方式上,排名前两位的是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微信有可能会取代微博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平台。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博物馆教育项目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项目要根据博物馆特色结合学生兴趣进行设计,由学生选择是否参与;二是教育项目要增加实验、体验等元素,起到引导学习和能力拓展的作用;三是希望将博物馆教育项目引入中学的课程教育中,增加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四是要多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历史和社会发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师问卷

由于教师与学生在数量上的悬殊差异,本次调查仅发放教师问卷315份,全部回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还增加了对教师的访谈,从而保证了问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一部分主要是教师群体基础信息调查。在年龄调查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7成。而中学教师的普遍学历是大学本科,这也符合实际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态度进行调查。几乎所有教师都赞成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其中历史民俗类、科技类和艺术类博物馆是教师们的最爱。从参观方式上看,教师比较倾向于学校组织参观和自己组织班级学生到博物馆上实践课。在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最好方式的调查中,超半数教师认为讲解员带领参观的方式更优。这与学生更愿意自由活动式参观的结果不同,教师站在参观效果的角度上评价,而学生则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因而产生了差异(见表3)。

表3 北京地区初中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态度统计表

组织去博物馆的参观方式

第三部分主要调查教师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设计开发的态度。在“教育项目是否有老师参与”题目中,超半数教师认为必须有,与家长意见吻合,而与学生观点不太一致。多数教师认为教育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是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且教育项目要有配套教材。“在学校组织活动前是否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的调查中,高达68%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从此项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是非常愿意参与和配合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的。

第四部分主要调查教师对网络课程(视频教学)和后续教育活动的态度和要求。56%的教师认为网络课堂对学生学习有帮助,这与学生家长的意见一致。在希望参观结束后博物馆提供的后续服务一项中,提供解答问题环节、提供教学资料、主动收集参观效果反馈三个选项的比例接近。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建议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博物馆应提供更多更好的展览和互动体验项目;二是希望博物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有完备机制和时间要求;三是要增加对教师的培训和教材的编写。

五、结论和建议

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与家长在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研发方面有很多相同的认识,但与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有不太一致的地方。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对博物馆的兴趣和博物馆自身展陈的关注度不同。学生关心自己在博物馆的乐趣和兴趣,而教师和家长则更关心教育效果和与学校课程的密切关联性。教师和家长绝大多数认为应该有老师参与博物馆教育项目开发,而学生更多倾向于博物馆工作者多发挥作用。教师和家长非常重视讲解员的引导作用,而学生则更希望自由活动式的参观。综合分析三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这三类人群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的研发均较为关注,认为非常有必要;三者对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也非常认可,对研发教具和网络视频教学均认同。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我们认为:

首先,博物馆应加强对青少年教育项目研发的重视,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列为日常重点工作。同时,博物馆应加强互动体验活动区和动手实验室的建设,多开发学生、家长和教师感兴趣又与学校课程相对密切关联的展品教具和可操作实验项目。

其次,文物局和教委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相互督促,从政策上加以扶持,将博物馆教育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计划,并增加资金投入,研发相应的教育资源包和教材教具。

另外,博物馆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联络。对于走进博物馆参观和博物馆进课堂活动,馆校双方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在青少年教育项目研发方面积极配合,密切合作。

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随着博物馆教育实践工作的持续开展与深入进行,一方面,本项工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强大的正能量,受到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存在不足和缺陷,而公众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抱有的期望相对较高,迫切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设计开发出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项目和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实效。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要做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服务理念,将青少年教育作为博物馆教育的首要工作

博物馆应将青少年教育确立为博物馆教育的重点,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成立青少年教育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研究人员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参与,根据青少年教育的需要,扩大讲解员队伍,优化讲解员专业结构。同时,博物馆应与学校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分管领导和宣教人员定期走访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学校,或邀请在校教师及教研人员来馆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需求、价值取向、素质状况等信息,对如何促进馆校间的互动,如何向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认知环境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制定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以学生为本,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自觉将博物馆融入学习、休闲和生活中。

(二)寓教于乐,让教育和学习成为快乐的旅程

无论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均在建议中提出,博物馆教育要注重贴近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不仅仅只是关注博物馆自身想要展示、表达的东西;一定要抛弃让学生“记住该记住的”“明白该知道的”这类机械、教条的陈旧观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领域、获得新的认知和启迪,在真实轻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以达到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

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由静态的展示转换为动态的活动与互动体验,把枯燥乏味的说教变为鲜活有趣的活动与游戏。当博物馆成为趣味横生的活动场所时,其内在的深厚文化底蕴就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青少年的心灵,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断为社会塑造出健康、文明的现代人。

(三)尊重青少年主体地位,激发创造性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正规教育形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信息传播和信息获取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创新性。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建议中,出现最多的“兴趣、互动、参与、体验”等需要和期望,是当下全社会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共同呼唤。这一共识的达成,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人、尊重人的主体创造性”的时代理念。

不论是富于互动的展示过程,充满乐趣的活动体验还是神奇的实验现象,设计实施博物馆教育项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能够使其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环境,将参观者的爱好与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帮助其在兴趣的引导下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1]路亚北,李芸.常州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论析//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区域特色与中小型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2]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15.

[3]郝大海.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0-132.

[4]黄兴华.免费开放后湖南省博物馆目标观众研究——基于2008-2010年度观众调查的分析与思考//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1年会暨博物馆教育专题学术研讨会[C].2011.

[5]史吉祥.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几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0(1):54-59.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Youth Education Needs of the Museums

Jiang Dongqing Gong Jianling Xia Yongli Ma Ruohong Zhang Jianxin

In recent years,the youth have become the majority of museum visitors.The main purposes to carry out a survey on the youth's demand for museum are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role of museum,to cooperate closely with school,to provide equal and extensive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youth,and to establis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In this paper,the survey of museum education needs of young students,teachers and parent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urvey method of random questionaire,which proves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youth education project an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the museu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youth education project.

museum,youth,educational demand,survey

①本文获得国家文物局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试点推广“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需求调查”项目支持。

②姜冬青:中国铁道博物馆社教部主任,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通讯地址:北京西城区马连道南街2号院1号楼;邮编:100055;Email:zgtdbwg@163.com;龚建玲:中国铁道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Email:2249349053@qq.com;夏永丽:中国铁道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Email:498920628@qq.com;马若泓:中国铁道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Email:47111245@qq.com;张建新:中国铁道博物馆综合部副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Email:460113119@qq.com。

猜你喜欢

博物馆问卷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博物馆
问卷网
露天博物馆
问卷大调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问卷你做主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