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放养式生猪肥育场技术现状
2017-08-09郑久坤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文│郑久坤(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地方之窗
凤阳县放养式生猪肥育场技术现状
文│郑久坤(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放养”是指大型养殖公司与家庭养殖户通过签订合同,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收购、统一服务的养殖方式。近期,笔者对安徽省凤阳县生猪养殖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了调研,调研过程中,发现凤阳县出现了很多与大型养殖企业建立合同养殖关系的生猪育肥场,一年平均出栏两次,出栏量根据养殖设施和管理情况,每批次以1000头为基本饲养单位,根据母体公司的仔猪提供、管理和人员情况,确定饲养规模,全进全出饲养。本次调研的放养模式的生猪育肥场有5家,占调研场户总数的40%。
一、主要技术指标情况
1.品种情况。全部是外三元。
2.生长速度。公司规定的百千克日龄指标为170天左右,养殖户实际百千克日龄为160~175天。
3.料肉比。公司规定的料肉比为2.5∶1,农户实际饲养的料肉比为(2.43~2.55)∶1。
4.商品猪平均成本。2016年商品猪平均成本约为13元/千克。
5.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粪污干湿分离,干粪用于农田,污水和尿液基本是直接排放。资源化利用率约为50%。
6.用工数。基本以家庭养殖为主。单批次上市1000头左右管理及用工人员为2~3人,2000头左右为4~5人。
二、放养模式指标分析
1.放养模式采取“公司+养殖户”模式,实现了品种良种化、技术服务标准化、养殖模式格式化的效果。其主要技术指标与母体公司设计相对一致。生长速度和料肉比均较高。
2.放养方式通过合同契约方式,农户的养殖风险由公司内部管控,有利于农户专心从事养殖事业,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通过专业化服务,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3.放养模式是适合家庭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从用工情况看,放养模式根据投资规模和劳动力情况,以千头为基本单元,进行组装配套。这种养殖模式适合以家庭为单位,通过技术集成与配套,实现规模养殖最优化资源配置,具有稳定性和长远的生命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非客观因素导致批次养殖未实现满负荷生产,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应当做好资源的管控,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调研的情况看,尽管每批次以千头为基本单元,但实际上,有80%的养殖户均只有850头/批次,主要原因是公司提供的仔猪无法足额提供,导致空栏现象较多。需要母体公司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合理安排,保证仔猪充足供应。
2.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养殖模式设计尚有缺陷,如果不注意养殖环境保护,未来发展可能受到很大制约。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凤阳县的放养模式存在矛盾较为突出的环保问题,母体公司将环保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统一设计20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但实际应用效果不佳。需要强化母体公司的环保责任,在标准化养殖设施的设计上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母体公司的创新发展对放养模式的拉动作用巨大。一方面,母体公司的科技进步状况直接影响到下游养殖场户的利益,需要母体公司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引领产业科技进步;另一方面,母体公司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自身的带动能力强,就会增强抗拒行业风险和降低养殖风险的能力,迫切需要母体公司加强风险管控和引进保险手段消除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