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燕园学到了“潜沉人生”
2017-08-09铁莹
文-铁莹
我在燕园学到了“潜沉人生”
文-铁莹
大学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当我们探讨一件事的终极目的时,总希望以宏大的视野来统领一切,想给这最为青春的时光贴上一个精确的标签。但终究,这些标签都不如一个个生活片段来得踏实可靠。因为是它们,最终融入了你我的血液,化成人生态度,变成价值取向,影响思考方式。
而北大带给我的,就是当我走出这个校园时,我可能早已忘了书本上那些精确的概念定义,也忘了某节课上我们如何为了学术问题探讨激烈,但跟随我这一生的,是谦虚平和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生态度,并不是北大的老师谆谆宣教而来的,它是由漫长的历史积淀而成的。像春雨浸润在燕园的一个个角落,潜移默化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
众所周知,这里是全国最高的高等学府,汇聚着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精英人群。但这里有最谦虚的老师,因为他们的上课必须时刻准备着底下最聪明学生的发问,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学生的反驳辩得哑口无言。所以他们都在深耕学术,努力备课,创造着学术领域的一个个辉煌。他们又是那么乐于与学生讨论问题,我还记得我们上过的一节节法学课上,很多时候为了一个案例就可以连着讨论几节课,那种师生共同讨论,共同收获的课堂,真的让人至今记忆深刻。
这里有最谦虚的学生。按理而言,考到这里的是全国各地最为优秀的学生,都带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谁也不会把谁放在眼里。但这种外界的猜测在这个园子里根本不会存在。正因为周围都是牛人,所以北大的学生才愈发知道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这个学校在国内外各种领域创造的奇迹,看到了身边同学甚至是宿舍室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看到了学生排队领票听大师讲座,北大人初来学校三天的优越感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谦虚的态度和奋发的斗志。正如北大中文系曹文轩教授为北大百周年校庆时所作的《背景》一文中说的,“我们任何个人都无权骄傲,有权骄傲的永远只能是北大。”
这里有宽松平和的成长环境。急功近利四个字,离北大太远。纵使身边都是牛人,也纵使他们可能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北大人很少会为了短时间内超越别人而搞“小动作”,这被他们不耻和不屑。在燕园,你会看到图书馆座无虚席,会看到有人为了研究外文文献开始从头学习一门外语,会看到选课系统中那么多“爆款课程”,而很多人的课表从早到晚早已排得满满当当……
这样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以一种强大的正能量影响着北大人。在最为美好的青春时光,我有幸被这样一种氛围影响。我永远忘不了听完钱理群老先生的讲座后,很多如我一样的学生都不忍离去,团团围住钱老纷纷求教、题词。钱老以“潜沉十年”四个字相赠,值得你我当做座右铭来勉励。
它使我明白,沉浸式的人生多么令人快乐,当你真正爱着手头做的事,哪里会有什么烦躁和痛苦?当你身边都是有着共同理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学,而不是眼红的嫉妒和攀比,怎么会不形成一种珍贵的校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从60后的陆步轩卖猪肉到90后张天一卖米粉,他们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良心做事,专心做事,真心待人,他们都卖出了“北大水准”。
出了北大校园,我们什么都不能带走,唯有这份人生态度一直伴随。因为这份平和的心态,外面再多的急功近利都影响不到自己,周围再多的杂音似乎都与我们无关。我们只管做好手头的工作,我们只管将自己的热爱付出到喜欢的事业。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们少了很多烦恼,也拥有了更多的快乐。
这就是北大带给我的最为宝贵的毕业礼物。感谢它,让我知道如何在平凡的人生中生活得更好;感谢它,教会我如何对得起自己走过的光阴,回忆起那些光阴时,我们的脸上总还能泛起微笑。
这个无关宏旨的礼物,才最贴近生活本身。有人说,进了北大的校门,耳濡目染的都是不急不躁,谦虚温和,大德做人,大志做事的氛围,这种姿态让人羡慕。感谢燕园,教给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