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教育“铁碳合金”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7-08-08刘欣宁李成思

科技资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研究微课

刘欣宁 李成思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形式,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其短小凝练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在职业教育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铁碳合金”作为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机械制造基础》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该门课程后续知识,特别是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等内容的学习的重要依据和有效工具。该文在对微课概念和铁碳合金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铁碳合金”内容课程教学微课的内容设计、教学设计和应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职教育 铁碳合金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142-02

微课(Micro-lecture)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首创[1],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某一知识点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表现形式进行的阐述。2011年“微课”的概念开始在我国提出[2],因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的特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互为辅助,被广泛应用于各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具有规模小、参与性强、便于在移动设备上实现自学、可重复利用、目的性强等优势。

铁碳合金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以铁碳合金相图为工具展开。铁碳合金相图表示了平衡(极缓慢冷却和加热)条件下合金成分、状态和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分析铁碳合金成分和组织之间变化规律的有效工具,是分析组织、判断性能,选择材料、确定热处理及铸锻焊工艺的重要依据[3]。

由于铁碳合金相图的理论性强、概念繁杂,并且图形的点、线、面均有着不同的含义,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相当的难度;此外高职教学课时安排紧凑,学时安排较少,更加重了课程的掌握难度。以往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这部分知识的内容较为抽象,又没有具体实验和教具可以演示,往往会出现“填鸭式教学”现象。为了化解教学中遇到的这一难题,做好相图的教学,可以运用将微课嵌入普通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学时少、任务中的情况下,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铁碳合金》微课的内容设计

目前,微课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微视频,还有与之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等等。微课的特点是知识点单一,主题明确,因此需根据教学计划,对铁碳合金的知识内容进行知识点细化和分割[4],同时考虑微课对知识点内容讲解的帮助程度,对不适用于制作微课的内容进行删减,将其划分为以下知识点(见表1)。

2 《铁碳合金》微课的教学设计及应用

根据梁乐明提出的微课程分析维度[4]对微课的教学维度进行设计,主要包含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策略的分析,以及对学习评价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结合课程标准、课程大纲,同时要考虑到机械类各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针对课程的核心概念确定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需要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铁碳合金”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铁碳合金的微课设计时,会对每一个微课视频附有相关的说明,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前了解该知识点的背景以及包含的内容,以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一方面应控制每个微课的时长(一般在10 min左右,最多不超过15 min),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把握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理清知识脉络,明确教学内容对本节、本章乃至本课程学习的作用。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微课的本质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因此微课教学的过程也应当遵循“导入——课程讲授——总结”的一般程序进行。以知识点“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为例,这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简化的Fe-Fe3C相图,如果在讲授该部分内容之前没有很好的引导的话,学生很可能面对复杂的图形望而却步,因此通过两步设置导入:第一,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最重要的金属材料,但是通过前面课程的硬度试验,可以了解到不同的铁碳合金的性能不同,这是为什么呢?第二,铁碳合金相图是选择材料、确定热处理以及铸、锻、焊工艺的依据,是学习应用铁碳合金的必备工具,所以必须牢记它!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观看“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微课,并由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加以讲解说明,来解决如何绘制简化的Fe-Fe3C相图、以及如何记忆相图中各部分的含义这两个问题。

最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完成某一知识点微课的学习后,学习效果如何?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是否还有不理解或者掌握不充分的环节?对于这些问题的评价,可以借助课后练习、互动讨论等形式来获得。仍以知识点“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为例,为了对学生理解记忆相图的情况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與课后习题相结合的方法。课堂测验安排如下: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绘制简化的Fe-Fe3C相图的框架,另一人标出框架中每一特性点对应的温度和碳的质量分数,以及各相区的组织;同时会挑选2名学生上黑板演示。然后通过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课下,还应当精炼几道针对性较强的习题,进一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贯通情况。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自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学素材的收集、微课的制作、教学各环节的组织与指导,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经验。

3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它的产生、发展都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2]。对教师而言,微课将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使教学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课前课后通过移动平台学习微课,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延伸。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策略适合于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本身并没有精细粗野、优劣高低之分[6]。该文也只是结合笔者自身的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微课设计应用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微课虽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优势的新型教学模式,却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它应该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和延伸,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24(2):5-13.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10):61-65.

[3] 张晓妍.机械制造基础[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 刘杰.浅谈微课在职教《桥梁施工技术》课程中的设计[J].亚太教育,2016(2):258-259.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6] 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224(5):34-40.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应用研究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