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drée Putman安德莉·普特曼:设计界中的Coco Chanel

2017-08-08Pitr

优雅 2017年8期
关键词:设计师设计

Pitr

法国时尚界优秀设计师不计其数,其中最耀眼的安德莉·普特曼,更被誉为奢侈的标志。法国一位艺术评论家曾说:“如果法王路易十四还在位,一定会邀请安德莉·普特曼设计凡尔赛宫。”

所有经过她安德莉·普特曼之手的设计作品都富有一种自信,优雅,现代和不偏不倚的气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到的都是让人舒服的线条组合。你可以说它不前卫,但不能说它不经典,如果要以一个形象来描述,普特曼的作品就像一位教导有方,品位非凡的女人,处处散发着成熟端庄的魅力。

这个优雅到极致的法国女人最喜欢的词语是“质朴”,说自己的理念是创造“人人都能拥有的美”,但因同众多奢侈品牌密切合作,她的名字早已被认为是顶级品位的代表。

设计要像海里的鱼一样自在

“如果作品充满生硬,无法让人们像海里的鱼一样自在,就表示该设计缺乏感性。”

在设计事业上,普特曼一直抱持一个简单的信念∶把美丽的事物带给每一个人。她作品的其中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和谐地结合传统与反叛的元素,巧妙地令两者达至完美的平衡,令观者赞叹不已。

作为全球精品酒店的设计先锋,在还未盛行精品酒店的的 1980 年代,普特曼便凭借为全球第一家精品酒店——纽约摩根斯酒店设计的黑白棋盘格浴室而名声大噪。这家在1984年开张的旅馆,普特曼将走廊、电梯都使用了灰、白、黑色三种颜色组成了棋盘图案。再加上浴室墙壁上的镜子的反射以及同样图案的大厅3D立体图案地毯的延续,让整个色彩都得到延伸。另外,普特曼还稍微加了点明亮、温暖的色彩,让它形成温柔的对比。“我喜欢物件彼此有种极端的对立,这种互动式的关系会给室内难以想象的能量。就像有些垃圾物品摆在珍藏品的旁边,会看起来很好。而这些珍藏品若单方在一边,反而给人死气沉沉的感觉。我觉得物件之间会彼此对话,生命就开始了。”

普特曼的设计也有柔和的一面,她赋予日本的法国甜点餐厅 Pierre Herme 光亮明快的色彩,令其亲切得像是一家深夜食堂。如果你搭乘法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从机舱的整体色调到餐具的细节,都能让你领略到普特曼设计的灵秀。此外,在导演彼得·格里纳韦执导的影片《枕边书》中, 普特曼还担任了场景设计,她一改简单明亮的设计特点,将影片本身的情色意味衬托得优雅巧妙。

在普特曼看来,空间设计就必须让人们有认同感,觉得是为他们设计的,这是一种尊重。无论主题多么强烈,都要避免造成惊吓或震慑,假设有很炫、却会破坏和谐的感觉,就像假惺惺的诗歌,是件失败的作品。

“我不知道我的设计师好是坏,不过,可能是我的作品不让人觉得怪异,反而带有个人色彩的缘故吧。” 前任法国文化部长贾克朗曾感言:安德莉·普特曼不仅是设计界的魔法师,更是超越时光之流的灵感女神。

20岁以前,我的梦想是当个作曲家

1925年,普特曼生于巴黎第六区的一个保守家庭,这个代表典型的巴黎文艺气质的区域影响了她的美学理念。她的祖父是银行家,祖母是热气球的发明者蒙哥费埃的后裔,她的父亲可以流利地说7 种语言,她的母亲弹一手好钢琴。

从小,她父亲就会用俄文朗诵普希金、屠格涅夫的诗歌,而母亲则会带着她上歌剧院,到卢浮宫看展览。受母亲的影响,安德莉从小喜爱音乐和弹钢琴,后来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她从著名音乐家弗朗西斯.普朗克手中拿到音乐学院一等奖时,却听大师评说她还需要至少10 年的辛勤工作和深居简出才能成为职业作曲家。为了想看看这大千世界,普特曼放弃了热爱的音乐事业,去了祖母的文学杂志社工作。

20岁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车祸不仅令普特曼的面容发生改变,也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决心从安稳的社交环境中跳出来,开始进军设计界。

33岁担任法国大型超市Prisunic的家具艺术总监。从1960 年开始,普特曼开始为设计杂志《L'Oeil》担任记者一职,并为法国著名的设计杂志《les cahiers de elle》撰写设计专栏《装饰》。职业生涯转变之际,她幸运地遇到了著名护肤品Helena Rubinstein 的创始人赫莲娜·鲁宾斯坦。后者奢华的巴洛克美学精神就同她狂热收集的毕加索、马列维奇以及其他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一样,令普特曼深深着迷。“对于我来说,赫莲娜女士堪称一位先驱,她是真正超乎时尚的。”

随后,事业上升期的普特曼与现任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迪迪埃·戈巴克一同加盟“创造与工业”公司。普特曼十分关注现代艺术与时尚。那个时期,她结识了让·夏尔德·卡斯泰尔巴雅克、三宅一生、蒂埃里·穆勒等众多时尚先驱。这段经历也帮助普特曼将设计、时尚、艺术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

改变了法国人的室内审美观念

1978 年,在朋友的帮助下, 53 岁的普特曼创立了 Ecart 事务所—一个完全属于她自己的设计工作室。“那时我刚结束一段悲剧般的婚姻,失去了很多东西,包括一栋房子,我好沮丧。但是,日子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问自己想做什么?当时我是做家用品生意,我便决定放弃这一行。”

当时,欧洲精英阶级家庭的室内设计观念还停留在二战后充满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普特曼彻底改变了这种观念,将简约、自然、幽默和强调功能性的设计特点,融入室内设计。“有一次,我在巴黎街头看到1930年代的法国家具,不受法国人喜欢,于是我买下来,予以改造,重新生产。因为做工很好,而且看起来像古董,就有一家杂志社报道了我的作品。

但那时法国人并不欣赏安德莉·普特曼的设计,首先,她的设计不够法式的华丽;其次,法国人崇尚原始材料,而安德莉的设计作品在材料的运用上有着太多混搭的手法。但安德莉坚持认为,多种设计观念的融合有助于自由表达设计构思,材料的混合是實现表达的最好方式。从材料角度讲,安德莉·普特曼并没有引导潮流,相反,她不断地提醒我们:“材料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技法的高低,可以用最低廉的材料,设计出最高贵的环境。”她的设计理念是发现并协调事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可能并不是第一眼就能被注意到的,但是设计师必须保持严谨,祛除那种会带来突兀感的傲慢。现在,这些家具在纽约可是相当昂贵。也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我剽窃当年设计师的作品,但是,是我让那些默默无名的设计师,重新受到瞩目。”

这种全新的设计完全符合寻求浪漫的法国人的要求,也让普特曼在室内设计界站住了脚跟。“在我的眼里,材料没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技法的高低;同样,我的作品没有时间概念。”在回忆录中,她曾如此表示。

1997年,72岁的普特曼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公司。她和她的建筑师,设计师团队注重空间、采光、细节的严谨,创造出了自然优美、清新、简单、让人们感到亲切熟悉又不随波逐流的空间。

除了从事室内设计之外,普特曼也将才华扩展到其他领域。时至今日,她所设计的各个领域的作品已足够开一家博物馆,无论是 Louis Vuitton 的围巾、Swarovski 的水晶、Charles Jourdan 的红鞋、Swatch 的手表,还是 Hoesch 的浴缸及无数的家具、灯、浴室用品、地毯、瓷砖,都烙上了她的设计标志。普特曼也先后获得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设计成就奖,以及法国文化部长颁发的国家工业创新设计大奖。

对安德莉·普特曼来说,折中主义才是对其作品最好的诠释。她喜爱简洁,作品色彩却从不单调乏味—大红色的桌椅配浅绿色的玻璃墙壁,色彩被她玩得得心应手。她不强调过去或是未来,不营造极端的氛围:“一点过去,是足够多的当下,也是对明天的一丝畅想。这些,都组成了我头脑中的画面。”

2013年,这位精品酒店先驱设计师、奢侈品世家最钟情的梦想改造家在她位于巴黎16区的公寓内去世,享年87岁。遗体告别会上,简洁的金色棺木旁摆放着装满白色玫瑰的花球。250多人聚集在这里致上最后的敬意,他们把Andrée Putman描述为一个聪明、迷人和有趣的女人。

以下是安德莉·普特曼在84岁曾接受过的一次采访,因年岁已高,她只接受五个问题以内的邮件采访:

记者:被称为室内设计领域的Coco Chanel,你如何看待这个称谓?

“名人的地位从来没有让我变得冷淡或者高傲,但它的确会让你同世人有点距离。不过,这也是获得更多自由的一种方式。”

记者:有没有什么室内风格是您所憎恶的?

“我见过不少令人发指,荒谬绝伦的设计:面朝纽约公园大道的豪华公寓外部被装上了铁管,让它看上去像是loft。更不用提殖民风格或者cocooning了。这些都让我非常反感,这样倒退的理念实在是和生活过不去。”

记者:(84岁时安德莉·普特曼把接力棒传给女儿Olivia)那么风格能否被传承呢?

“不能。但是热情可以代代相传。失去了热情的话,你不过是在复制过去而已。”

记者:一个项目对你意味着什么?

“一段独一无二的探险之旅。而这都归功于项目的发起人。对于私人空间的项目而言,了解客户的态度尤其重要。对他们来说,这個项目总是象征着人生的一个转折,如梦想成真般的体验。这让我总是心怀感动,感到重任在肩。我和我的团队一定要尊重和爱那些同我们互相倾诉、倾听,向我们敞开心扉的人。如果不是这样,这个项目就是虚有其表。”

猜你喜欢

设计师设计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师的存在
推荐一个设计师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