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方的声音

2017-08-08文森特·布鲁纳

海外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西伯利亚毛姆

文森特·布鲁纳

为了寻找灵感或倾听世界尽头的声音,新一代艺人们逃离了他们的工作室,远离世俗纷扰。

现代音乐人的生活基本上可以归结为3件事:去录音棚、推广唱片、巡演——有时也会利用假期来喘口气,给自己放放风休息一下。新一代电子乐艺人们旅行的愿望迫切,旅行箱已随时准备好。他们尝试逃脱工作的束缚,随时准备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远离工作的基地,去找寻新的灵感。4年前,罗曼·德拉阿耶·塞拉菲尼在一条拖网渔船上待了34天,只为从那里获得灵感,创作新专辑《北纬60度43分》。这是一张融军乐和工业音乐类型的电子音乐专辑,他的署名为“分子”。之后,其他音乐人也开始心照不宣地纷纷效仿他。威廉·雷泽,别名袋狼,为了制作专辑《穿越西伯利亚》,在2015年5月乘坐火车横跨了西伯利亚,这是他从事舞台事业以来一直想动身去做的事情。同样是在2015年,尼斯人杰里米·苏亚利特,又名毛姆,飞往了澳大利亚。他用9个月的时间,驾驶着一辆面包车游历了这个国家,同时创作设计他的第一张专辑《全景》,不久之后便大获成功。而最近发行的唱片《直觉,卷一》,是制作人NSDOS的第一张专辑。NSDOS也决定给他的浩室音乐(House music,一种电子音乐类型)融入一些近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捕获的声音。

广阔天地

过去有一些乐手有过采风创作的经验,例如弗雷德里克·加利亚诺在非洲旅居,达蒙·亚邦DRC音乐团体游历刚果民主共和国,安迪和汉纳·泰克曼组织“声音露营”。他们这种“游牧”电子乐录制的即时声波非常有趣。一些音乐人自己组织旅行,远离家乡来创作音乐,在路上或是随时随地捕捉声音,做笔记或进行一些音乐上的合作。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难以把这种音乐与一些正式的舞台结合在一起:因为每个人创作的音乐都极具个人风格。

毛姆已是当地电子音乐的粉丝,尤其是喜欢未来经典唱片公司(歌手弗勒姆、切特·法克),所以他梦想前往澳大利亚。“我想去探索广阔的澳洲,”他说,“音乐使人顿悟。在出发前一年,我已经着手这个计划。我自己创建了一个有关澳大利亚的社交网络,之后我去了那些澳大利亚人在巴黎常常聚会的地方,以便未来到达澳洲时能够拥有一些人际关系。也多亏了与他们的接触交往,我才规划好了我的旅行路途。”之前,他需要让人们认可他的唱片公司(DDM音乐唱片)以及他这些做法的可行性。“起初,这些唱片并没有被过度包装。我们费力地扩大知名度,想找一些时间去往世界的另一端,这难道不是留在这场竞技游戏中的最佳方式么!”恰恰因为他的歌曲《Aloha》在法国流行起来(通过综艺广播里的一些歌曲片段),毛姆才缩短了他在澳洲的行程。“人们开始谈论我的音乐,我终于拥有了一个等待已久的机会。”回来之前,他还碰到了克莱姆·比茨(Clem Beatz),另外一位DDM音乐唱片的艺人。“我们达成的一致是,”他解释说,“至少要有一张EP专辑的回归。”克莱姆·比茨也在澳大利亚待了8个月,又在东京绕了一圈,但是他在印度尼西亚待过的半个月才算是在他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烙印的经历:“在一场演出中,我挑选了几首巴厘岛的小调,把它们穿插进了许多歌曲里。”

2015年5月,威廉·雷泽(别名袋狼)乘坐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火车在西伯利亚地区采风,并出版了自己的专辑《穿越西伯利亚》。

至于袋狼,他的西伯利亚之旅即是在火车上的所思所想。“我很喜欢这种地方,有专属于自己的一隅之地,以及那些沿途的风景,同时还可以遇到很多人。最好的创作方法就是去旅行,因为这其中有很多带给人强烈情感的事物,而我能感受到它们。比如《穿越西伯利亚》这张专辑,就是一场寻找灵感的神秘之旅。”

在拖网渔船上的旅行之后,为了一个2018年初的预期计划,分子在格陵兰岛的一个因纽特人小镇上住了5周。“我工作的核心不在于和当地的人打交道,我更愿意去往一些极地区域,然后自己去面对一些东西,一些比我强大的事物。人们常常说,旅行就是去远方重新找寻自己。而我创作的初衷就是让内心和远方产生共鸣。”分子说。马修利·吉连,音乐学家,教師兼研究员,同时也是一部有关极简电子乐书籍的作者,他评论道:“有一群像分子这样的人,他们在电子音乐的世界里徜徉。他们并不想重新创作音乐,而是想从自身找寻到一些值得诉说的事物。为了安静构思,分子前往格陵兰岛,和一些机器为伴……这是一个强迫自己自力更生的极好主意!”

小型机器

至于后勤保障问题,毫无规定: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行李。为了在西伯利亚列车中的小隔间里工作,袋狼随身携带了他的电脑、键盘控制器、一些小型机器,还有许多话筒来录制声音。“没必要带一大箱子的设备,这样我下车的时候也比较轻便。”好在他还没有忘记带上一个多孔插座。“如果少了这个,那在车上的时候,就是一场电力大战啊,之前已经出过一些故障了。”克莱姆·比茨在旅行时更是轻装上阵:“我在旅途中只带上我的电脑和Ableton控制器(一款专业音序器),仅此而已。至于其他的,比如打击乐器和吉他,我回到法国的时候才带着它们。”还有毛姆,他乘飞机时带的东西也是少之又少:一把四弦琴、一台电脑、一个声卡和话筒。“我在澳洲那边买了其他的一些乐器,不过在回到法国之前就都转售出去了。”毛姆说。毛姆在当地找到面包车,把它布置成了一个迷你工作室,同时也是他的起居室,里面有一些可以折叠的长椅以及音箱,他可以把音箱放到外面开一场“荒野音乐会”。不幸的是,他没有完全料到澳洲的酷夏所带来的不便:“我有3个风扇,但实在是太热了,以至于烧坏了一个硬盘驱动器,我存在里面的两个星期的工作内容就这么丢失了。”

遭受损失

袋狼在西伯利亚拍摄的照片

分子在格陵兰岛的旅途中,也遇到过一点儿倒霉事:“我遭受了一些损失,特别是那回坐着雪橇,花了8个小时的时间重返小镇。用电脑创作游牧音乐看似不难,但我需要用它演奏出怀旧复古的感觉。我对音乐有一种感知力,所以带来了一些老旧的模拟合成器,我想研究一下它们在冰天雪地里的工作状态。因为我工作时比较随心而行,所以当时还带来了一些乐器,如Buchla音乐架子,一个装在行李箱里的便携式模拟合成器。”然而这种做法给他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我有120公斤的超重行李,总共用了4架不同的飞机和一架直升机来运载。我大部分的预算就是这样花没的。”况且,分子是和录像师文森特·邦纳马祖一起出发的。“一到那里,他出于本能地拍摄了大量的图像。我们有很多正在进行的项目,尤其是虚拟现实场景录制。”专辑《北纬60度43分》发行之后,他又出版了书籍讲述自己的采风经历,以及有关空间镜头的音像录制。饱含情感,影像丰富,游牧电子音乐的采集和创作往往会使业界涌现出许多的音像作品。

所以这些范例会衍生出其他的行业吗?“至于新媒体领域,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我不确定这种做法可以成为一个卖点。”音乐学家马修利·吉连这样认为。但分子却不这样想:“这种现象会不断增多,因为电子音乐需要走出地下室和录音棚。”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都希望再次出发。“我很想去玻利维亚看盐漠,”克莱姆·比茨大声说出了他的梦想,“或者去冰岛、美国、中国香港等,我还年轻,我有的是时间……”

[译自法国《解放》]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西伯利亚毛姆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浪漫成灾,蝴蝶“入侵”西伯利亚!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第 18 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
丑角的原型
我的毛姆叔叔
电子乐的过往今昔
汇四方之气 奏音乐强音
电子音乐应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