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岩石刻群的内容及价值
2017-08-08岳宗英
岳宗英
(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重庆 404100)
太白岩石刻群的内容及价值
岳宗英
(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重庆 404100)
太白岩石刻群的题刻众多,许多前辈做了大量艰苦工作,但彼此报道的题刻数量、内容、时代等有出入,为此,本文作者对太白岩石刻群的题刻进行了再次核查,力求厘清其数量、内容和时代,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初步研究。
太白岩石刻群;内容;价值
万州,位于三峡库区的腹心,历史上乃川东重镇。太白岩位于万州城区西南,长江西岸,又名西山、西岩,长约3公里,最高海拔405米,地势险要,山岩直立千仞,悬崖绝壁,因相传李白“大醉西岩一局棋”而闻名。《民国万县志》卷一《名胜》篇写道:“白岩,在西山上,一名太白岩。太者,大也。大状其容,白形其色。初无甚解,好事者乃附会李太白事,云太白昔曾读书于此,有‘大醉西岩一局棋’句而崇饰之。”在险要的石壁间,历代学者、诗人、官僚均在绝壁上题字留存,从而在太白岩上留下了厚厚的文化积淀。《乾隆万县志》卷一《古迹》篇写道:“太白有岩,永怀颂诗。”《同治万县志》卷四《地理志•山川》也说:“西山,去县城三里,有绝尘龛三字及唐人诗刻。”太白岩石刻群①仅指位于太白岩半山腰岩壁上的石刻,不包括高笋塘青羊宫及西山公园等地的石刻。主要分布在太白岩半山腰的崖壁间,现存历代名人雅士、老道高僧的游览题记多幅。
太白岩石刻群题刻的数量、时代、内容等,许多前辈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如 1985年万县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就多次组织人力遍搜山岩,对石刻进行统计和抄录,先后在《市志资料》1985年第8期、第9期上分别以《太白岩石刻(一)》《太白岩石刻(二)》进行报道。该篇按“题字”“留名”“对联”“诗词”“碑文”进行分类,其中“题字”21幅,“留名”3幅,“对联”7幅,“诗词”16幅,“碑文”2幅。2011年7月郑永松等在《万州文史资料》第八辑上发表《太白岩石刻群》,对他们艰苦勘记的结果进行了报道,该文说:“现存历代名人雅士、老道高僧的游览题刻52件。其中清以前7件,清代33件,民国12件。另选现代万州籍过逝书画家、诗人碑刻10件。”为配合太白岩石刻群保护工程的实施,2013—2014年万州区文物管理所组织人力对太白岩石刻的内容、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调查,记录石刻56幅,并做了题刻拓片,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全面地了解石刻内容。笔者在研读前面三次记录石刻内容时,发现每次记录并不完全一样,如第一次记录的一些石刻在第二次没有被记录,而第二次又新记录了一些石刻;而第一、二次有记录的部分石刻,第三次又没有记录。到底是这些石刻消失了,还是被记录掉了?太白岩石壁上到底有多少题刻?尤其是那些没有落款的题刻到底是何时何人所刻?带着这些疑问,2016年底至 2017年春,笔者多次前往太白岩石刻群,对现存摩崖石刻及部分碑刻(不包括当代诗词碑廊)进行实地核查。核查共记录石刻60幅:明代及以前石刻5幅,清代石刻29幅,民国石刻13幅,当代石刻10幅,时代不详的石刻3幅①题刻时代的划分,有的根据题刻署款确定;无署款的则据1985年《市志资料》、2011年7月《万州文史资料》及作者本人调查所得予以确定。。以前有记录的6幅石刻在本次核查中未发现。
一、太白岩石刻群的内容
(一)明代及以前石刻
1.“太白岩”题刻。位于太白岩山腰石壁上,摩崖石刻,题刻高295 cm、宽880 cm。 从右至左横列,楷书。署款为“……甲子常住刘教源刊……乙亥住持刘圆炤重……江同人乐捐”,款文楷书。《太白岩石刻群》一文认为“太白岩”是“为破山海明书”。而破山海明②破山海明,俗姓蹇,名海明,号旭东,四川大竹县人。梁平双桂堂开山祖师,佛教一代宗师,著名诗人、书法家。生于1597年,卒于1666年。一般情况而言,“太白岩”三字应于破山海明在世时刊刻,那么破山禅师生命历程中的甲子年便是1614年。因此,“太白岩”三字应是1614年由太白岩常住刘教源刊于石壁。由于自然风化剥落及生物侵害,题刻出现破损,“乙亥年”住持刘圆炤重又刊修。那么“乙亥年”确指何时?太白岩刘圆炤墓刻署款云:“民国十九年庚午岁三月 吉旦。”可见,刘圆炤于1930年去世。刘圆炤生前的“乙亥年”只可能是1924年、1860年。因刘圆炤出生日期不详,若按正常年龄75~80岁计,1860年时,他尚且5~10岁,不太可能担任太白岩住持,1924年无疑更合情理。
2.“绝尘龛”题刻。位于“太白岩”题刻右下角,摩崖石刻,题刻高96 cm、宽296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多方史料记载,这是太白岩上最早的石刻。据清光绪年间学者况周颐《万邑西南山碑刻记》云:“幽人胜士之所游观,有唐人题记‘绝尘龛’三字,类晋、宋间人书。”
3.诗谜碑。位于太白岩“洗墨池”题刻右方,碑刻,又名“竹岩亭题记”。碑高67 cm、宽110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文曰:“竹岩亭开年事有来。”八个字形态各异,“竹”字小,“岩”字横卧,“亭”字中间口字缺两横,“开”字只有左半部,“夜”字竖笔较长,“事”字缺上一横,“有”字向左斜45°,“来”字缺下部撇、捺。《太白岩石刻(二)》辑者将碑文猜释为:“小竹载横岩,空亭门半开,夜长无一事,偏有一人来。”署款为“嘉靖癸亥孟秋书”,款文楷书。
4.“(统)束余山”题刻。位于太白岩主石刻区,摩崖石刻,题刻高110 cm、宽290 cm。“统”字不存,“束余山”三字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太白岩石刻群》一文认为“有黄书特征”“为宋人题刻”。
5.破山海明五绝诗刻。位于太白岩主石刻区,摩崖石刻,题刻高160 cm、宽100 cm。从右至左竖列,草书,诗曰:“(等闲)那知春,(突出)一双眼。鱼(龙透)须藏,美人生椿点。”署款为“破山明主持道刊刻”,“破山明”为草书,“主持道刊刻”为楷书。诗刻上半部现已破损,括号中的字由《太白岩石刻(二)》辑者所加。
(二)清代题刻
1.“供奉芳踪”题刻。位于太白岩大山门内左侧岩壁上,摩崖石刻,题刻高175 cm、宽80 cm。从上至下竖列,行书。署款破损,文曰:“黔灵山樵 路璜③路璜,字渔宾,一字小竹,贵州毕节人,清光绪九年任万县知县路朝霖之父。摩岩。”款文行书。
2.陆承绳五律诗刻。位于太白岩“坐观泉涌”题刻下方,摩崖石刻,诗刻高110 cm、宽58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文曰:“天抱空青色,岩留太白名。道心贞石定,诗思大江横。吴楚犹兵燹,风云忽变更。随时且游览,新绿满山城。”署款为“咸丰六年春肖山陆承绳①陆承绳,浙江萧山人,陆玑之子。”,款文楷书。
3.教义石刻。位于太白岩“供奉芳踪”题刻的右方,摩崖石刻,石刻高200 cm、宽200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文曰:“宜不犯祸,和不害(义);过谦则诈,过默则(奸);心果坦平,皆为坦(地);心如危险,自蹈危(岩)。”无署款。括号内的字现破损不存,由《太白岩石刻(一)》辑者所加。
4.“心正”题刻。位于太白岩主石刻区“鹅”字题刻下方,摩崖石刻。题刻高100 cm、宽60 cm。从上至下竖列,楷书。署款为“咸丰丙辰仲春万邑亚拙山人王锡鑫②王锡鑫,名文选,字锡鑫,号席珍子,亚拙山人。清代医家。原籍湖北石首县人,祖父辈举家迁万县大周里,后移居万县苎溪河畔天德门。自幼善学,尤好医学,归从父训,弃儒习医,潜心岐黄之术,好游名山大川,广行慈善,原万州桥是他独自募款修建。书于太白仙岩石壁”,款文隶书。
5.“寿”字题刻:位于太白岩“鹅”字题刻下方,摩崖石刻。字高55 cm、宽45 cm,篆书。无署款。《太白岩石刻群》云:“应是光绪九年为鹤龄道长③鹤龄道长,名唐鹤龄,开县人。清道光初年来太白岩古刹司香火,此人勤俭喜事,不辞辛劳,古刹诸多事务悉皆独任。九旬上寿题字。”
6.王锡鑫恭为鹤龄道长九旬上寿七律诗刻。位于太白岩“心正”题刻和“寿”字题刻下方,摩崖石刻,诗刻高40 cm、宽100 cm。从右至左竖列,隶书。诗曰:“曾闻仙子住天台,此地便是小蓬莱。今日多情唯我到,明日依旧为君来。鱼含嫩草浮池面,鹤舞琼筵献寿杯。惟愿无事常相见,留欢不畏夕阳催。”上款为“恭为鹤龄道长九旬上寿”,下款为“光绪九年桂月中旬亚拙王锡鑫集”,款文隶书。
7.“鹅”字题刻。位于太白岩石刻区“寿”字题刻上方,摩崖石刻,字高280 cm、宽150 cm,行书。上款为“光绪庚寅应钟月上浣”,下款为“刘藩卿、刘星阶同游,张东岩④张东岩,名勋,渝州人。书。二公捐刊资□□□⑤□表示石刻风化严重,不可识读。下同。”,款文行书。
8.王锡鑫唐老道留饮七律诗刻。位于太白岩林剑锋道长墓左侧,摩崖石刻,诗刻高113 cm、宽53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双鬓如丝事如麻,一回登览一悲嗟。堪嗟世上空如梦,应是壶中别有家。莲子数杯尝冷酒,松花满碗试新茶。深萝掩映迷仙洞,入竹穿松似若耶。”上款署“同治庚午春登太白岩唐老道留饮”,下款署“亚拙山人偶集”,款文楷书。
9.王锡鑫七律诗刻。位于太白岩破山诗刻右方,摩崖石刻,诗刻高54 cm、宽107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身闲无事称高情,(万)境随心一念平。金(紫)满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虚名。也知富(贵)皆前定,大抵荣枯各自行。深洞长松何所有,苍颜皓首一先生。”上款署“光绪十三年正月(为)鹤林道长书”,下款署“亚拙山人偶集”,款文楷书。括号内的字现破损不存,根据《太白岩石刻(一)》辑文补填。
10.“巉岩□□”题刻。位于太白岩破山诗刻右方,摩崖石刻,题刻高77 cm、宽235 cm。从右至左横列,行书。题刻后二字和部分署款破损,署款不可读通,款文行书。
11.陈家谟七律诗刻。位于太白岩“(统)束余山”题刻左侧,摩崖石刻。诗刻高114 cm、宽77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文曰:“(健步上)磴策吟筇,老气横秋兴不穷。(池头流)杯浮玉露,岩腰棋局拭金凤。仰视楼观云飞北,俯瞰长江浪赴东。九月菊花新酿熟,酹将唐宋两诗翁。”上款“仲秋月登高由流杯池上太白岩”,下款“同治丁卯万县儒学酉阳陈家谟题,住持道刊刻”,款文楷书。石刻右上部缺损,左上部明显为后补,括号内的字由《太白岩石刻群》作者所加。
12.“仙岩”题刻。位于太白岩破山诗刻的右上方,摩崖石刻,题刻宽260 cm、高82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署款“□□题并书”,款文楷书。
13.路朝霖①路朝霖,字访崖,一字覃叔,贵州毕节人。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历任四川东乡、万县知县,后擢升河南候补道员。与徐世昌、黎庶昌、罗质庵、黄彭年等友善。工诗文,兼擅书画,因其人胸有书卷,绘画出手不凡,早年沉潜米、董两家,晚法李北海,益豪放遒逸,有山水立轴,宛然麓台规模。太白岩诗刻。位于太白岩石壁“王锡鑫七律诗刻”左侧,摩崖石刻,诗刻宽220 cm、高60 cm。从右至左竖列,行书,诗曰:“竟有寻阳系,能知郭令豪。神仙轻富贵,宇宙出风骚。天上长庚宿,唐家宫锦袍。可怜刘阁老,醉汉忘訾謷。”署款“乙酉登太白岩怀古二首之一,光绪丁亥年十二月十五日毕节路朝霖”,款文行书。
14.“福寿岩”题刻。位于太白岩“(统)束余山”题刻右侧转角处,摩崖石刻,题刻高220 cm、宽96 cm。从上至下竖列,楷书。上款“光绪□□”,下款“十月二十八日 同刘君藩卿星阶游览渝城东岩张勳书”,款文楷书。
15.路潢登太白岩五律诗刻。位于太白岩“(统)束余山”题刻右边,摩崖石刻,诗刻高58 cm、宽140 cm。从右至左竖列,行书。诗曰:“曾写摩岩字,凭高壮此游。好乘修禊日,一上谪仙楼。地控三巴险,人消万古愁。襄溪邻近接,东望大江流。”署款“乙酉上已登太白岩题词 黔阳七十叟路璜”,款文行书。诗刻后三行破损严重。
16.郫简梅□□七律诗刻。位于太白岩“福寿岩”题刻右方,摩崖石刻,诗刻高56 cm、宽204 cm。从右至左竖列,行草。诗曰:“环海纵横岁几何,携樽来醉白岩陌。绝尘龛外莽苍翠,毕竟青山故国多。天浆玉液倒琼杯,块儡填增取次开。千载茫茫日东下,更谁来比谪仙才”。署款:“大清光绪三十年□六月,自从右目公返蜀,道经太白岩,携□徜徉于此,流连六□□□故言以志鸿迹 郫简梅□□题。”款文行草。
17.三教同源诗刻。位于太白岩“第一山”题刻右下方,“心正”题刻右侧,摩崖石刻,诗刻高72 cm、宽92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三教源头理本通,潜心向善总相同。道人日在蒲团坐,妄念消时即是功。”署款缺损严重,可见“□□□游□□□院□□□均”,款文楷书。
18.“第一山”题刻。位于太白岩“(统)束余山”题刻右上方,“心正”题刻的正上方,摩崖石刻,题刻高60 cm、宽160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上款“光绪庚寅冬”,下款“张东岩书”,款文楷书。下款破损严重。
19.赵尚辅、周仁勋②赵尚辅,字翼之,重庆万州人。历任翰林院编修、湖北省提督学政、侍读侍讲、日讲起居注官。一生酷爱诗文、书法。周仁勋,生平不详。七律二首诗刻:位于太白岩石刻区最右侧,摩崖石刻,诗刻高77 cm、宽190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会聚群仙朝上皇,归来万里起霞光。鸾牵雾辇尘嚣隔,鹿引云车(日)月长。殿阁千重排雾(毂),笙歌一派谱霓裳。红(瓜)蜜枣金盘载,绿藕冰(桃)玉篚将。宴设龙肝和(凤)脑,筵开玉液杂琼浆。(松脂)桂实非凡品,右髓(山肌)出异香。饭煮青精无限美,茶烹碧奈有余香。但愿诸生能觉悟,他年共赴乐无疆。”上款“和清大仙降”,下款“光绪四年正月初九日,降于太白仙岩,赵尚辅□、周仁勋□”,款文楷书。括号中的字现已破损不存,由《太白岩石刻群》作者所加。
20.陆玑③陆玑,字次山,浙江萧山人,清咸丰五年任万县知县。太白岩七绝二首诗刻。位于太白岩石壁,摩崖石刻,题刻高200 cm、宽300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树梢高处露瑶宫,梯石层岩曲折通。一道红阑新补景,春游宛在画屏中。岩谷云多石气凉,在山养性出山忙。问谁不(受)烟霞痼,随处(安)(心)别有乡。”上款“丙辰既望独游太白岩题壁”,下款“咸丰六年仲春(陆)(玑)题,子承(绳)侍”,款文行书。括号中的字现已破损不存,据《太白岩石刻群》补填。
21.程镇七律二首诗刻。位于太白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题刻右边岩壁,摩崖石刻,诗刻高80 cm、宽160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太白芳名千古留,长存胜迹任遨游。青连象鼻峰如笑,翠挹峨眉色更幽。四面山色增眼界,万家忧乐聚心头。他时莫负烟霞约,依旧琴樽叙酒楼。峭壁凌空不计年,绝尘龛上望流连。苎溪水落江为带,岑洞花开荷似钱。涤尽俗氛真乐趣,相携儿辈共团圆。风光唯有西山美,何时霓裳咏众仙。”署款:“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孟夏月,偕子木兄登太白岩,并率诸子德清、德森、德琨、德华,侄德仁、德楷登楼远眺,偶戌二律,少嵋程镇题石。”款文楷书。
22.江夏吴、杨题刻。位于太白岩“二仙洞”题刻下方,摩崖石刻,高64 cm、宽86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内容为“江夏吴光耀、绛州杨准光绪二十五年中秋日来逰同题”,无署款。
23.无名墓联题刻。位于太白岩鹤龄石室左边,碑刻,楷书。横联高26 cm、宽93 cm,内容为“回风混合”;上下联高118 cm、宽23 cm,内容为:“碧海丹山应得仙,径床琴塌易生尘。”无署款。
24.无名墓六言联题刻。位于太白岩无名墓右边,碑刻,楷书。无横批,上下联高132 cm、宽23 cm,内容为:“石径有尘雨洗,玄门无锁云封。”无署款。
25.鹤龄石室墓联题刻。位于太白岩无名墓联题刻右侧,碑刻,楷书。横联高25 cm、宽88 cm,内容为“鹤龄石室”;墓联仅有下联,高132 cm、宽22 cm,内容为“红尘世外任他忙”,无上联,供游人猜对。上款“光绪癸未小阳”,下款“门军胡鹏飞书”,款文楷书。
26.东湖饶敦秩题刻。位于太白岩鹤龄石室上方岩壁,摩崖石刻,高140 cm、宽59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内容为“光绪十六年季冬月朔日东湖饶敦秩季音来游题记侄绶荣侍行”,题刻四方加了格形边框,款文楷书。
27.林剑锋道长墓联题刻。位于太白岩破山诗刻左边,碑刻,楷书,高150 cm、宽20 cm。横批“空不见魂”,上下联为:“晚霞碧绕天边月,青峰紫卧海上云。”无署款。
28.灵官殿门联题刻。位于太白岩灵官殿,碑刻,楷书,横批高23 cm、宽145 cm,内容为“主照生灵”;上下联高170 cm、宽23 cm,内容为:“为天下星辰主宰,掌人间寿算权衡。”无署款。
29.三清殿壁刻。在太白岩三清殿壁间,摩崖石刻,楷、行体,字径为10~25 cm 不等。内容有“阿佛”“释佛”“佛”“净心”“福”“缘”“音”“孔孟菩”,分散于殿内壁间。目前多数被现代建筑遮挡,只可见“释佛”与“佛”。《太白岩石刻群》认为“刻于清同治年间”。
(三)民国石刻
1.“洗墨池”题刻。位于太白岩洗墨池正上方,摩崖石刻,题刻高110 cm、宽245 cm。从右至左横列,篆书。《太白岩石刻》(二)载其署款:“中华民国廿四年夏六月杨鹏升①杨鹏升,别名泰坤、盖孝、蓬生,中年号劲草先生,书画署名铁翁。早年在日本除了就读成诚士官学校以外,还兼读了明治大学文学系,并在日本举办了个人金石书画展,时日本首相犬养毅、外相广田、藏相高桥亲临捧场,犬养毅还赠行书直幅一张,上书“中国第一手笔”。。”款文字体未介绍。署款现已全部剥落。
2.“岩泉滴久石玲珑”题刻。位于太白岩洗墨池上方岩壁,摩崖石刻,题刻高40 cm、宽250 cm。从右至左横列,行楷。署款为“泸州周祚章②周祚章,字雨亭,清末法科举人,后留学日本,曾任河南高等监察厅厅长等。著名书法家,系周瑜71代孙,周必大之后人,江西泸陵世家,上辈于清中期迁徙到四川泸州,故称泸州周祚章。民国十五年”,款文行楷。
3.“坐观泉涌”题刻。位于太白岩“鹅”字题刻左侧岩壁,摩崖石刻,题刻高103 cm、宽409 cm。从右至左横列,隶书。上方边款题刻高80 cm、宽200 cm,从右至左横列,隶书,款文:“壬戌春,奉使赴鄂,道出万城,与冯冠之、赵登宇、金小访诸君登临其间,见怪石嵯峨,山泉清洁,直有一尘不染之势。爰于穴处,聊题数字,以志泥鸿爪云。晋城鲜英③鲜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西充县太平乡人。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全国解放后,鲜英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政协首届委员。1968年6月8日,逝世于北京。题并书。”
4.“万古雄风”题刻。位于太白岩“万州第一山”题刻右侧岩壁,摩崖石刻,题刻高500 cm、宽210 cm。从上至下竖列,行书。前两次调查显示,署款为“国二十五年丙子七月 马云平①马云平,国民党爱国将领,四川暂编陆军第五师独立旅旅长。题”,署款现已破损严重,隐约可见“五年”“云平题”,款文行书。
5.“二仙洞”题刻。位于太白岩灵官殿石梯左侧岩壁,摩崖石刻,题刻高280 cm、宽120 cm。从上至下竖列,隶书。署款“二十四年秋杨鹏升书”,款文行书。
6.“锦绣河山”题刻。位于太白岩灵官殿石梯下方,摩崖石刻,题刻高90 cm、宽390 cm。从右至左横列,隶书。署款“孙吴懿辉”②孙吴懿辉:孙元良妻子。款文隶书。
7.“万州第一山”题刻。位于太白岩灵官殿石梯右侧岩壁,摩崖石刻,题刻高600 cm、宽240 cm。从上至下竖列,隶书。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勒石题”,下款“孙元良③孙元良,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师长、第22集团军司令官、国民军第5绥靖区司令官等职;1944年,率第29军在独山阻挡猖狂的日军,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1949年后去台湾,2007年在台北去世。1990年,参与录制22小时大型抗日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题”,款文隶书。
8.“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题刻。位于太白岩程镇七律诗刻左上侧岩壁,摩崖石刻,题刻高500 cm、宽265 cm。从上至下竖列,楷书。无署款。
9.三友白岩题壁诗刻。位于太白岩“万古雄峰”题刻左侧岩壁,摩崖石刻,诗刻高60 cm、宽96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景仰仙崖几度秋,天缘有分率来游。神灵圣景风光异,山有魂兮水自流。古刹幽清别有天,心香一烛叩神仙。愿将旋转乾坤力,移与苍天解倒悬。”署款为:“吴焕梅、向鹤龄、刘文举同游至此,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岁。”款文楷书。
10.“江山永在”题刻。位于太白岩大山门内左侧岩壁上,“供奉芳踪”题刻之左,摩崖石刻,题刻高104 cm、宽74 cm。从上至下竖列,行书。署款为:“抗战胜利后四月 程鸣岐重游志念 □鹤卿同来。”款文行书。
11.白崖题壁诗刻。位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右下侧岩壁,摩崖石刻,诗刻高133 cm、宽67 cm。从右至左竖列,隶书。诗曰:“(蹉)跎岁月压双肩,又是金风动客边。遍野(哀)鸿沦浩劫,满腔热血壮征鞭。未吞丑虏(平)三岛,敢与名山共万年。坐听城笳催落日,乾坤何处靖烽烟。”上款“(太)白崖题(壁)”,下款“民国二十四年秋林斧荆④林斧荆,字公侠,福建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毕业后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总部警卫连长、营长,浙江省防军第六团团长,宪兵第二团副团长,军训部上校参谋。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漳龙师管区科长、中校参谋、上校副司令、战干团东南训练团第二大队大队附,福建省军管区司令部征编处副处长,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干训团教官。1949年到台湾,1956年退役。”,款文隶书。括号中的字现已破损不存,由《太白岩石刻(一)》辑者所加。
12.徐恩平抗战诗刻。位于蛮子洞附近,摩崖石刻,诗刻高165 cm、宽110 cm。从右至左竖列,楷书。诗曰:“极目长空铁鸟飞,雁行似阵如云霏。一声警报惊相告,万户千门竞掩扉。轧轧机声弹雨稠,横非血肉痛长留。珍重神明黄帝胄,世世无忘复国仇。”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一年秋 荣州徐恩平识”,款文楷书。
13.刘圆炤墓刻。在太白岩下中山门路边岩间,碑刻,楷书。横批“全明石室”,高26 cm,宽95 cm;上下联为:“圆明心性归金阙,炤澈乾坤镇洞门。”碑文为:“坤山 徒 龙门羽化恩师刘圆炤之墓 庚向。”署款:“民国十九年庚午岁三月 吉旦。”
(四)当代石刻
1.第一山山门题刻。太白岩山门牌坊门联,行书。横匾“第一山”,高60 cm,宽146 cm。上下联:“漫天宿雾万泉恢复风墙动,一轮冰霜群山齐失白岩高。”高178 cm,宽30 cm。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横匾“第一山”是根据光绪年间张东岩书的“第一山”题刻的拓片重新刻的,而门联则是今人李先甲书。
2.“万里城墙”题刻。位于李白书屋右侧岩壁上,摩崖石刻,题刻高50 cm、宽160 cm。从左至右横列,楷书。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该题刻为今人李先甲书。
3.“雾山泉”题刻。位于李白书屋右侧岩壁上,“万里城墙”题刻之右,摩崖石刻,题刻高61 cm、宽177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该题刻为今人李先甲书。
4.“攀岩亭”题刻。位于纯阳洞左侧岩壁上,“雾山泉”题刻之右,摩崖石刻,题刻高60 cm、宽175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该题刻为今人李先甲书。
5.仿破山海明题刻。位于太白岩主石刻区,破山海明五绝诗刻之右上角,摩崖石刻,题刻高73 cm、宽52 cm,从右至左竖列,草书。诗曰:“等闲那知春,突出一双眼。鱼龙透须藏,美人生椿点。”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该题刻为今人杨茂千书。
6.“半山安”题刻。在太白岩半山腰,碑刻,题刻高78 cm、宽210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原碑刻位于福缘洞,为福缘洞的道姑所书,三字从上至下竖列,1995—1996年间,他们按照原题刻的拓片,用福缘洞附近的石料,按从右至左横列的方式重新制作一幅碑刻,安放在太白岩半山腰。遗憾的是本人多次到福缘洞寻找,均未发现原碑刻。
7.“观德亭”题刻。位于太白岩大山门内石壁上,摩崖题刻,题刻高120 cm、宽210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据王茂乾介绍,该题刻为今人史宗华书。
8.《学使者道洲何绍基题涪翁记》题刻:位于太白岩主石刻区、“仙岩”之左上角,摩崖石刻,题刻高85 cm、宽245 cm。从右至左竖列,隶书。文曰:“建中靖国许东归,南浦西山暂拂衣。亭榭基荒存拂屋,龙蛇迹在映渔矶。江南野水梦魂到,臣甫杜鹃诗涕挥。今日中原尚征战,空惭秉节望皇畿。”署款为:“咸丰癸丑孟冬月,学使者道州何绍基题涪翁记。宗华补书。”为今人史宗华书。
9.二人游题词题刻。位于太白岩石刻区程镇七律诗刻左上方,摩崖石刻,题刻高169 cm、宽116 cm。从右至左竖列,隶书。诗曰:“仙洞凌空锁翠霞,攀萝蹑蹬石丫杈。天台偶入丹山路,云液新烹紫笱茶。袖挹浮邱评佛老,诗扪古壁动龙蛇。凭高且放看花眼,桃李春深罨一衙。”落款为:“丁景森偕阮小台游太白岩七律载清同治《万县志》,壬申初冬应太白岩公园之嘱 仲九录。”款文行书。为今人余仲九书。
10.“谒西山太白祠”题刻。石刻位于太白岩石刻区程镇七律诗刻的上方,摩崖石刻,题刻高160 cm、宽110 cm。从右至左横列,隶书。诗曰:“绝尘龛外路,遗象拜先生。一代诗名重,千秋云气清。岩西渺棋局,天半有书声。此地昔侨寓,风流起后英。”署款为:“邑恩贡生刘用仪诗,巴山周漫白书并记。”款文隶书。为今人周漫白书。
(五)时代不详石刻
1.“心正”题刻二。位于“第一山”题刻下方,摩崖石刻,题刻高60 cm、宽110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
2.“观鱼池”题刻。位于洗墨池左侧,摩崖石刻,题刻高40 cm、宽100 cm。从右至左横列,楷书。无署款。
3.“霞峰”题刻。位于太白岩石刻区“(统)束余山”石刻下方石坎间,摩崖石刻,题刻高35 cm、宽49 cm。从右至左横列,行书。无署款。
(六)本次核查中未发现而以前有记录的题刻
1.“顽石点头”石刻。《太白岩石刻(一)》题字部分第七条:“顽石点头 咸丰六年 □□□。”据知情人士介绍,这幅题刻位于现太白岩公园管理处办公室内岩壁上。遗憾的是多次前往,均大门关闭,未能目睹。
2.“放生池”石刻。《太白岩石刻(二)》题字部分第九条:“放生池 光绪□□ 年 建成。”放生池建于现“雾山泉”题刻外面的丛林中,该石刻为水池建成后的碑刻,由于荆棘丛生,无法亲眼目睹。
3.“重修路碑”石刻。《太白岩石刻群》晋宋—明代题刻载:“在‘绝尘龛’题刻左上方,摩崖题刻,正书,尺寸无法丈量。‘重修路碑’碑目四字剥蚀严重,刻文已剥蚀尽。镌刻年代不详。”
4.“有尘风自扫,无灯月长明”石刻。《太白岩石刻(二)》对联部分第二条:“有尘风自扫,无灯月长明。”据知情人介绍,这是三教室圆形大门的门联石刻,现门已不存。
5.“(陟)(中)(遗)爱”题刻。《太白岩石刻(二)》题字部分第十条:“(陟)(中)(遗)爱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季春望二日。”
6.鹤龄道长石室右壁、左壁石刻。《太白岩石刻(二)》碑文部分以及《太白岩石刻群》清代题刻部分均有完整记录。这两幅碑刻位于鹤龄道长石室内,由于鹤龄道长石室墓门曾被人偷偷打开,管理人员担心碑刻被人盗走,就将墓门用水泥封死,所以现已无法亲眼目睹。
二、太白岩石刻群的价值
太白岩石刻,既有墓室道观题名,又有游人题记,还有文人题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各种书体俱全。
(一)宗教研究价值
太白岩以其雄、险、奇、幽著称,是道教修炼的极好场所。早在唐宋时期即为蜀中名胜,宋元明清建了不少道观寺庙,以其名山奇岩和宗教古迹著称于世。绝尘龛为晋武帝年间倚岩建龛,距今已1 700多年历史。相传东晋卓庵道人修道于此,后蜕迹而去,有巨人锁子骨葬于此。“绝尘龛”三字为龛的楣题,现仍存于太白岩半山石壁间,为太白岩上现存最早的道教遗迹。除此之外,现山上还有三清殿、灵官殿、二仙洞、福缘洞等道观遗迹。太白岩更因历史上几位著名道士而声名远播。清鹤龄道长通丹汞,年近九旬而发鬓青青,为松阶所识,下榻处有岩泉涌出,汲以烹茶待客。又有林剑峰道长,亦仙风道骨,空不见魂,独爱“晚霞碧绕天边月,青峰紫卧海上云”。民国年间,川东道教会会长朱永兴道长住持于此,太白岩成为川东道教中心。至今,太白岩的山腰间还保留有五位道长的崖墓。同时,太白岩山腰间保留的一些题刻带有明显的道教文化色彩,如赵尚辅、周仁勋于光绪四年写的七律诗刻:“会聚群仙朝上皇,归来万里起霞光。鸾牵雾辇尘嚣隔,鹿引云车(日)月长。殿阁千重排雾(毂),笙歌一派谱霓裳。红(瓜)蜜枣金盘载,绿藕冰(桃)玉篚将。宴设龙肝和(凤)脑,筵开玉液杂琼浆。(松脂)桂实非凡品,右髓(山肌)出异香。饭煮青精无限美,茶烹碧奈有余香。但愿诸生能觉悟,他年共赴乐无疆。”三教同源诗刻“三教源头理本通,潜心向善总相同。道人日在蒲团坐,妄念消时即是功”,则反映了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冲突矛盾,到唐以后儒释道三教并立会通,至宋明以降,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些遗迹和诗刻是研究万州宗教尤其道教情况最为原始和直观的资料。
(二)书法艺术价值
太白岩石刻群分布于山腰石壁间,大多地势险要,多数题刻距离地面较高、字体较大,如“太白岩”三字字径达2.75米,“万州第一山”字径达1米。镌刻实非易事,有的可谓浩大工程,再加上太白岩是宗教活动圣地,因此寻常百姓或好事之人是不会劳神费力去这样做的,只有那些有一定地位和艺术修养的人才这样做。从历代留刻的楷、草、篆、隶、行诸种书体来看,均反映了当时较高的书法水平。“绝尘龛”题刻,清光绪年间学者况周颐《万邑西南山碑刻记》有云:“幽人胜士之所游观,有唐人题记‘绝尘龛’三字,类晋、宋间人书。”破山和尚一生云游四方,不仅精通佛法,且善诗文,尤工书法,其字俊逸潇洒,珠圆玉润,熔王、颜、欧、苏之精华为一炉,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大家风范,“破山海明五绝诗刻”便是这种书风的真实体现。“统束余山”题刻,因题刻旁边的黄葛树倒塌,导致“统“字损毁,从尚存的三字来看,字体端严而稍修长,笔画挺拔而稍细瘦,颇类黄庭坚书法风格。还有仿王羲之行书体书刻于光绪庚寅年的巨幅“鹅”字,有亚拙山人王锡金书于咸丰丙辰仲春的颇类赵孟頫楷书的“心正”二字,有光绪年间渝城周仁勋所书的“福寿岩”大楷,厚重饱满,大气磅礴。因此,置身于太白岩的山腰石壁间,仿佛置身于一座书法艺术博物馆,既可探寻三峡地区书法艺术的风格演变,又可欣赏众多大家的书法杰作。
(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铭石记节,自古有之。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军阀的连年混战,灾难深重的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位热血男儿共赴疆场,林斧荆的白崖题壁诗刻就提出了“坐听城笳催落日,乾坤何处靖烽烟”的疑惑,鼓励大家要“满腔热血壮征鞭”“敢与名山共万年”。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山河破碎,大批志士仁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如刻于抗战期间的“万古雄风”“锦绣河山”“万州第一山”等石刻就是家国情感的真实表达,希望以此鼓舞国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志,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
随着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本侵略者凭借空中优势,掌握着制空权,对当时重庆、成都等大后方开展大轰炸,万县作为当时的川东“门户”在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中损失惨重。据有关史料记载,从1939年1月到1944年9月,日军共出动飞机679架次,对万县实施轰炸,造成1 343人死亡,6 778间房屋被毁。徐恩平的抗战诗刻“极目长空铁鸟飞,雁行似阵如云霏。一声警报惊相告,万户千门竞掩扉。轧轧机声弹雨稠,横非血肉痛长留。珍重神明黄帝胄,世世无忘复国仇”就是日本帝国主义野蛮轰炸的真实写照,“世世无忘复国仇”是作者爱国民族气节的充分展示。经过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刻于“抗战胜利后四月”的“江山永在”题刻充分表达了国人喜迎胜利的心情。行走于太白岩的崖壁间,看到这些题刻,无形中增强了爱我河山的激情,进一步激发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四)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博大精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题刻内容丰富,“孝”即孝顺,孝顺父母和长辈,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所谓百善孝为先;“悌”即悌敬,兄弟友爱,相互帮助,推而广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忠”即忠诚、尽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忠诚;“信”即信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即要承受守信;“礼”即礼节,要有礼貌,懂规矩,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民间约定俗成的一些乡规民约;“义”即义气,做人要讲正义感,对朋友要讲道义;“廉”即廉洁,不要有贪婪之心,要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耻”即羞耻,做人要有廉耻之心,懂得自尊自重自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是人生的八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DNA,已渗透进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髓里。而“心正”与“宜不犯祸,和不害(义);过谦则诈,过默则(奸);心果坦平,皆为坦(地);心如危险,自蹈危(机)”题刻则反映了民间朴素的价值取向。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今天,这些反映民族文化根脉的题刻无疑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李朝平)
附图:
The Contents and Worth of Taibaiyan Carved Stones
YUE Zongying
(Chongqing Wanzhou Museum, Chongqing 404100, China)
There are various inscriptions in Taibaiyan Carved Stones. In recent years,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by predecessors to research on these carved stones. However, the quantities, contents and ages of Taibaiyan carved stones are inconsistent in existing literatures.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figure out the ambiguous quantities, contents and ages on Taibaiyan carved stones. The inscriptions of Taibaiyan carved stones are rechecked and summarized. In addition, the worth of these carved stones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aibaiyan carved stones; contents; worth
图1 “绝尘龛”题刻
图2 “太白岩”题刻
图3 “(统)束余山”题刻
图4 破山海明五绝诗刻
图5 “寿”字题刻
J323
A
1009-8135(2017)04-0001-10
2017-04-25
岳宗英(1967—),女,重庆忠县人,重庆市万州区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