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品”数学文本 追求有效教学

2017-08-08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潘燕华

数学大世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游泳池数感周长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潘燕华

深“品”数学文本 追求有效教学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中心小学 潘燕华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更新改进,面对教材的修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我们会感觉无从下手、茫然、陌生。而只要我们认真品读数学文本,灵活使用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这样就能节约教学时间,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从而使课堂教学效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文本解读;有效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教材是由专家根据课标要求编写的,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打底书”,奠基学生的灵魂世界、精神世界,即可以通过对教材文本的学习而达成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解读教材的文本,使学生形成能力、掌握知识,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在知识生成过程中体会,情感可以在问题的解读过程中体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有了初步形成。可见,要放在重要地位的是对教材的解读。那么如何品读小学数学文本,追求有效教学呢?下面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如在进行教学“认识周长”这节课时,教科书是这样编排的:首先是把一幅“游泳池”情境图呈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游泳池口”的周围边线,明确游泳池口的周长就是这条边线的长;接着让学生用绳围一围树叶的边,并量一量相应的长度,说明树叶的周长就是量得的长度;最后给定图形让学生去算一算、量一量,进一步理解周长。可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游泳池”是陌生的,特别是身在农村学校的学生更没看见过“游泳池”,对此,教学情境主题图可以选择校园中的花坛,这样就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既能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触景生思,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并从数学的角度把生活中的现实现象用数学的眼光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而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引起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已有兴趣、经验、感受、策略和知识的情境,对周长概念的表象初步建立。

二、创设情境,自觉参与

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解读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比如,在△ABC中,已知AB=AC,你能从中知道什么内容?为什么?以开放性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对思维进行必要的发散,同时有利于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和自觉回顾,学生的思维定式被克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所促进,也做好了探索新知识的准备。

例如:如图1,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的河流的宽度,他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A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B点插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西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B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的宽度。这个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在课前的引例中介绍应用背景,给学生形成一种悬念:专家的根据是什么,要这样估测河流的宽度呢?老师在学生形成悬念之时出示课题,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也增强了求知欲,保证了有效学习任务的完成。

三、体会句式,读出数感

对于严谨简洁的数学概念,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解说术语,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多读来领悟。

有一些是借助关联词来表述的概念,如“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而有的是用含有字母的句子来表示的概念,有的甚至是交互式的,比如“如果自然数a能被自然数b(b≠0)整除,就把a叫作b的倍数,把b叫作a的因数。”作为教师,不但要对它进行多读,同时也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概括、推导概念,把复杂的含义、抽象的语言反复进行阅读,使数感在脑子里产生。数感越清晰,对该概念的理解、感知,就越能有好的效果。

有一部分数学知识,在刚开始学习时要实现教学目标也需要用多读。比如在刚开始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如何让学生理解2.6和2.60呢?而48.362这个小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读成“四十八点三百六十二”,怎么办?“20.02”这个小数中的两个“0”怎么读?这时可以通过多读来体验数学,增强数感,加深感知,从而减轻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便有所提高。

四、阅读文本,“质疑问难”

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质疑的过程,也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发展提高的过程。质疑使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观察更仔细,自然思考也越来越深刻、周密了。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时间一久,在阅读时,学生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随之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进行《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阅读知道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接着借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推导出底面周长乘以高就是圆柱的侧面积。而在这个情景下,有学生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只能是长方形吗?”这个问题使学生有了重读课本的兴趣,于是学生边操作边读,把学具侧面展开、卷起,边思考边观察,互相讨论。这时会有学生说:“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有学生马上补充:“正方形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也有学生说:“如果沿着圆柱体侧面斜着剪开,根据课本的插图提示,那么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很明显,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阅读能够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质疑,侧面积计算公式便能统一得出。这一过程老师出乎意料,给老师带来了惊喜,学生阅读文本的良好习惯也让老师看到了。

教材不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桎梏者”和“枷锁”,而是“促进者”和“跳板”。 教师作为数学课程的“创造者、实施者和决策者”,在进行数学活动教学时,要依据《标准》理念对数学教材进行精心设计、悉心揣摩、有效重组和完善整合,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亲历探究过程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平台,并让学生养成阅读文本的良好习惯,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就会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1]范金进.认真解读数学文本 努力实现有效教学[J].教师,2016 (27).

[2]罗丽.对小学数学文本解读的建议策[J]. 生活教育 ,2015 (15).

猜你喜欢

游泳池数感周长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森林游泳池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游泳池
智扩游泳池
巧算周长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