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图表的解读策略

2017-08-08陕西刘鹏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水渠山地读图

陕西 刘鹏伟

地理图表的解读策略

陕西 刘鹏伟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因为很多地理知识光靠单纯的文字是不能表达清楚的,这就要用地图这个符号系统的方法来进一步说明。因此,懂得地图的绘制原理,能够读懂,并会运用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以及能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地理学的一项使命,这也成为地理学科的一个基本素养。

一般地图和图表的判读无非有以下几个步骤:(1)观图名;(2)找图例;(3)察分布;(4)索极值;(5)析原因;(6)联材料。但判读的重点应是厘清三个关系:一是图表中各要素的关系;二是图表与材料的关系;三是图表、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系。以下是笔者对图表判读的一些观点,现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厘清图中各要素的关系是解读综合图的关键

【例1】(2016年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1.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 )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滨海沙滩

2.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答案】1.B 2.C

【解析】该题组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读图可知,图中的图例有三个,分别是小路、水渠和河流。通过观察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及单位,结合河流发育在河谷,可知该区域为山地;三角洲平原海拔低、坡度缓、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同理,明显与图不符。我们需要厘清的关系:(1)图中三个要素小路、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河流发育在山谷中,水渠、小路也在山谷中,表现了山地地区沿河谷布线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山地地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即山谷修路地质基础好,取水方便,与山脊相比路线短,坡度较缓,爬坡容易。(2)水渠与河流在地势较低的山谷汇合肯定是起到排水的作用,故可知二者之间的补给关系。(3)结合题目设问的内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河流的流向确定要以干流的总体流向为基准。

二、迁移数学知识,按绘制原理分析是解读统计图表的关键

【例2】(2016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 000米

【答案】1.C 2.C

【解析】该题组以逐时气温的分布图结合日出日落时刻图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立意新颖,方式独特。该题组的难点在于理解该图的绘制原理。通过读图名可知,该图反映了气温和日出时刻两个要素。经过分析可知,这两个要素并不相互影响,只是独立反映各自的信息。分析如下:(1)图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时间,曲线表示的才是气温,读图可知,在该山地气象站1月1日7点左右温度达到8℃;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达到8℃的时间变早,在4月1日的0时左右,该山地即出现8℃的气温,之后8℃气温的出现又推迟,5月1日前后经历了出现最迟以后,8℃气温出现的时间再度变早。(2)该山地气象站的年内最高气温在12~14℃之间。(3)由于该山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一年之内都是相同的,故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应位于赤道地区。(4)由于题目中并未说明该山地气象站在山腰还是山顶,并且该山地的基带海拔题目中也并未提及,我们无法判断该山地山脚下的温度,也无法判断山顶的温度,从而难以确定山地的海拔。

三、抓住图形特征,把握关键信息是解读图像的关键

【例3】(江西省九江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德国人喜吃白芦笋。白芦笋需培土成垄种植,为保证鲜嫩,只要长出一点点就要不断用土盖住,因此用工量大且季节性强。下为在德国魏特施塔特芦笋田工作的季节性外籍劳工由于太热脱掉了外衣光着身子干活的场景。读图完下题。

若图片拍摄的当地时间为上午10∶00,则图中土垄走向大致为 ( )

A.东西 B.东北—西南 C.南北 D.西北—东南

【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地理景观图的判读及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素养,很好地体现了地理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解读该图的关键是人影与土垄相互垂直,这是命题者命制该试题的出发点,也是解答该试题的前提。如果能解读出这一关键的图像特征,再结合生活中的常识,地处北温带的德国上午10点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人影必定朝向西北方向,土垄与该方向垂直,故为东北—西南方向,可轻松地得出答案为B。但如果看不出图中这一关键的特征,此题就难以作出解答了。

【例4】(浙江省2016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试题)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所示季节 ( )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①②

【答案】1.D 2.B

【解析】该组试题以欧洲部分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为依托,同时考查了区域地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的判读知识,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分析该试题时,识图是关键。

(1)区域地理图的判读: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数值特征或者根据区域的海陆轮廓特征可以很轻松地确定区域所在的位置。

(2)等值线图的判读:根据图中的等值线数值分布可知,图1中的天气系统为高压,而此时的高压中心位于海洋上,可知陆地为低压,对应季节为夏季。迁移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夏季时受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影响,主要受副高控制,天气晴朗,A错;华北玉米秋季收获,B错;据此图只能确定南半球昼长夜短,没有具体的时间信息,并不能确定昼长的变化特征,C错;青海湖附近因海拔高,气温低,油菜花应在夏季盛开,D正确。

(3)图2的判读既要按照图形的绘制原理判读,也要兼顾抓住图像的关键特征。通过比较甲、乙、丙三地的位置特征可知,甲地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的时间最长,夏季最热,高温最高;且与乙、丙两地相比,甲地地处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应最多,对应的图像应该是②;乙地与甲、丙两地相比,地处内陆,降水应最为稀少,故其对应的图像应该是①;丙地在三地中纬度最高,应受副高影响时间最短,故夏季气温应该低于甲、乙两地;同时,丙地受中纬西风的影响时间最长,但其并不在中纬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应该较多一些,对应的图像应为③。

(作者单位:陕西省乾县黉学门中学)

猜你喜欢

水渠山地读图
第一次走水渠
山地草甸
我夜晚沿着水渠而上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