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题解题总结的有效途径

2017-08-08浙江陈继革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乙地西北风锋面

浙江 陈继革 文 丹

地理题解题总结的有效途径

浙江 陈继革 文 丹

当前学生在解题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题思路狭窄,只知照搬,遇到变题,无从下手;二是解题方法僵化,不会灵活选择解题方法;三是解后不会总结,只会就题论题,解之忘之,收效甚微,只能感叹题海茫茫,何处是岸?因此做好解题总结,实现做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对提高复习巩固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明确考查要点

试题命制要兼顾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考点分布合理,有足够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各部分知识内容分配合理,各层次能力考查题的分布应符合双向细目表的规定,对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应有精心设计。平时题目做后再回头看时,要分析明确本题主要是考查哪些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

【例1】读某地锋面气旋图,完成(1)(2)题。

(1)此时 ( )

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

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丙、丁两地气流下沉

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2)甲地当前的风向可能为 ( )

①东北风 ②西北风 ③东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锋面气旋知识,气流(垂直与水平—风)、气温、气压、阴雨等要素判断。根据锋面示意图可判断,图中锋面为向北前进的冷锋。第(1)题,甲、丙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项错误;乙、丁两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B项错误;丙地气流上升,丁地气流下沉,C项错误;乙地、丁地盛行偏南风,丁地地形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乙地南侧的山脉阻挡了风力,风力小。第(2)题,根据锋面南侧为冷气团北侧为暖气团,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锋面出现于低压槽附近,低压中心位于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甲地应吹偏西风。

【答案】(1)D (2)D

二、对接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对地理教材核心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即对地理教材知识线索进行认真分析、梳理,揭示要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在明确了题目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后,要对接所在的知识体系,把整个知识通过题目加深理解并有机地串联起来。哪些已知,哪些模糊,需再强化,为进一步的复习明确方向。

如锋面气旋图表式知识体系:

气压分布 低气压P3<P2<P1气团 ①②是暖气团,③④是冷气团冷暖锋 甲是冷锋,乙是暖锋雨区 在③④冷气团一侧气流 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风力 等压线密集处风力大经常出现的地区中纬地区

三、提炼解题方法

题目想做好,要对解题方法进行总结,进一步厘清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效率,切实提高解题的能力,以及面对试题变化的应变能力。以本文中的例1为例,可提炼出以下解题方法。

1.转换法

转换法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计算的地理量转换为容易测量的地理量的方法。地理考图较多,有些图像比较抽象,进行合理的转换,转换为熟悉的、简单的图像,解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

例1中图示可转化成下图形式,则分析判断起来就容易得多。

2.口诀法

口诀就好比一棵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根固才能成才。基本功练扎实,套路就会达到标准。记口诀的过程就是输入潜意识的过程。潜意识的力量是意识力量的三万倍以上。对锋面气旋的要点可概括为“低声上气”口诀:“低”指中心气压低;“声”指雨声,意为对应阴雨天气;“上”指中心气流向上运动;“气”指气旋。这样,通过口诀很容易地区别开了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别,记住了气旋的主要特点。

3.假设法

当某一变化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某种可能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如推论此方向上命题矛盾,则换一种形式进行解题。假设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大量应用于理科研究中,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例1中图示假设转化成下图形式,根据槽线符号所指示的锋面移动方向,槽线以南应为冷气团,向北方向移动,应为南半球。图示添加等压线后,可得出甲地为偏北风,乙地为偏东风,锋面应向南方向移动,这样与向北方向移动矛盾。因此,如此等压线是错误的,该假设不成立。

四、比较相关题目

对重点考核内容的相关题目进行比较概括综合,以掌握其变式。所谓见多识广,就是这个意思。

【例2】图1为中央气象台在2012年2月4日发布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局部),图中温度数值表示降温幅度值。完成(1)(2)题。

(1)预计2月5日—6日期间,图中①②③三地主导风向应分别是 ( )

A.西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B.西北风、西北风、西北风

C.东北风、东北风、西北风

D.东北风、东北风、东北风

(2)与③地相比,④地降温幅度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变大 地形 B.变小 纬度

C.变大 冬季风 D.变小 海陆分布

【分析】第(1)题,未来两日内,该区域正经历一次强冷空气自西北向东南的南下过程,同时亦可以根据降温幅度、变化序列和亚洲高压的大致位置,可判断整个区域内均盛行强劲的西北风。第(2)题,关键之一是判断和④地最邻近的等值线的数值(图中未标注)是8℃,还是12℃,借助相邻的位于西北侧那条标注10℃等值线,判断该线的数值可能为8℃、10℃或者12℃;再以这条10℃等值线为关注点,根据其西北方向存在的两条相邻等值线分别为8℃和10℃,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断方法可以判断该线东南方向必然大于10℃,因此和④地最邻近的等值线的数值是12℃,因此④地降温幅度超过12℃。结合对东北地形的大致了解,该位置属于长白山山地,因阻挡和滞留西北方向的强冷空气而降温。

【答案】(1)B (2)A

【例3】图示为我国某月某日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影响图中M处霜冻线向北突出的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河流

D.地形

【分析】第(1)题,图示甲地位于暖锋锋前,最有可能降水;其余三地均受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第(2)题,图中M处霜冻线向北突出的因素是地形。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M处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霜冻线向北突出。

【答案】(1)A (2)B

五、总结变化形式

题目从知识融通切入的同时,又能体现生活情境;突出主干知识,呈现演绎类型,充分体现课标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调动以及运用基本观点对材料问题进行描述阐释和探讨论证的能力要求,体现了高考改革中对教学观念、教材知识、教学能力、学生素养的更高要求,也发挥了对中学教学、课堂改革的导向作用。

1.具体式

呈现的地理图像比较具体,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解题入门相对容易些,题目的难度相对低一些。如例2、例3。

2.抽象式

对图像进行抽象化处理,可更深层次地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如题3、题4。

题目的变化往往围绕核心知识点“锋面气旋”展开,进行要素分析、推断、判断:气温、气压、降水、气流(水平、垂直)。同时也要注意整体分析,如锋面系统整体移动等。

六、完善知识体系

随着试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做完题目后需要不断地总结归纳,图像、知识体系需要归纳,答题模式也需要完善,如此方能做到成竹在胸。

气压分布 低气压P3<P2<P1气团 ①②是暖气团,③④是冷气团冷暖锋 甲是冷锋,是乙暖锋雨区 在③④冷气团一侧气流 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风力 等压线密集处风力大经常出现地区 中纬地区天气系统移动方向整体向东

总结的过程就是知识再现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题能力再训练的过程,也是信息再反馈的过程,实践证明解题总结好处多多。

一是能够培养思维的正确性。通过总结,解题就有了经验,有了教训,更能运用题型特征、解题规律,寻求解题途径,以后遇题就能更全面地、仔细地观察,分析条件得出结论结论,能正确、较快、合理地找到解题的方法,在解题时真正地做到“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能够培养解题的灵活性。通过总结,能对问题进行联想、推广和变化,因此学生就能“灵”在适应题目变化上,“活”在解题的方法上,遇新题能忆原题,想变化,定解法。使学生可以跳出“题海”,以“法”取胜、以“活”取胜、以“变”取胜。

三是能够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解题总结,学生感觉到了总结的好处,就能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下去。由于“总结”都是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会,有时某个同学“解题总结”做得好,教师就以此为例,及时表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本身能力的“自我培养”。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院桥中学 浙江省台州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乙地西北风锋面
谁回错了家?
热声耦合燃烧振荡中火焰锋面识别分析
2019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锋面控制下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周天气预报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以“锋面气旋”为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西北风
冬天的爱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