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2017-08-08张清琼郭建淑孙学春王秀玉
钟 萍 张清琼 郭建淑 孙学春 王秀玉 蒋 静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心内科,四川 成都 610007)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钟 萍 张清琼 郭建淑 孙学春 王秀玉 蒋 静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心内科,四川 成都 610007)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2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分别测量外周动脉血压(PAP)、肾功能、血脂、体重指数(BMI)等指标;采用中国人矫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测量CAP〔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将GFR与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肌酐、GFR、脉压(PP)随年龄增大而增高(P<0.05);年龄、CSBP、AP、Alx、肌酐与GFR呈负相关(β=-0.105、-0.162、-0.294、-0.972、-0.887,P<0.01)。结论 MAP呈增龄性改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PAP降低相同的情况下,MAP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高血压;中心动脉血压;肾功能
中心动脉血压(CAP)测量的是升主动脉根部血管的侧压力,外周动脉血压(PAP)通常指上臂肱动脉部位的血压,临床所言动脉血压实际指CAP。PAP预测心血管风险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1,2〕,一直以来人们使用PAP代替CAP。但不同个体间可能外周肱动脉压相似,CAP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PAP高于CAP。有研究者发现随着增龄,两种数据之间的差异也会发生改变,以肱动脉测量值进行血压分级时可能会高估或低估血压相关的心血管危险〔3〕。与肱动脉血压相比,CAP更能直接反映心脏及血管功能变化,可有效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发展〔4〕。肾脏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脏器之一,患者的血压越高,肾病的发生率也越高,尤其在重度高血压患者中表现突出,其肾病的发生率超过正常血压人群的11倍,也是其他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的近2倍〔5〕,老年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十分常见,发病人数占全部患者数一半〔6〕。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CAP与肾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0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周围动脉闭塞症,糖尿病,严重肝肾疾患,特殊感染如结核,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影响心血管系统的遗传病如马方综合征,有明确的高血压以外导致肾功能损害的疾病,动脉瘤,各种疾病的终末期,不能配合相关血管功能检查者,无知情能力者。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组(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方案及血压控制目标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受试者空腹8 h以上,采集静脉血,测定血脂、血糖、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Scr)等指标,用中国人矫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186×〔Scr(mg/dl)〕-1.154×(年龄)-0.203×(女性×0.742)×1.233〔7〕。测量肱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5〕。
1.3 无创CAP测量 采用日本京都Ormon-Colin 公司生产的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测量原理是桡动脉处产生的动脉压力波形被传感器接收到后,计算反射波P2和发射波P1 之间的比值(桡动脉反射波增强AI=P2P1),桡动脉脉搏第2个波峰处的收缩压应用转换函数计算出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测量方法:先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患者取坐位,手腕关节的皮肤皱褶处与脉波检测装置上标示的手腕位置对齐,通过触感找到桡骨旁动脉搏动明显的部位,将传感器对准检测位置,同时测量肱动脉血压,时间间隔为30 s,由机器自动计算出CAP及反射波增强指数(Alx)值。读出机器检测的数据后,冻结数据,间隔15 min后进行再次测量,要求两侧测量的血压波动低于5 mmHg,心率波动低于10次/min。机器自动打印出CSBP、SBP及Alx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临床特征 各年龄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尿素氮、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白蛋白、收缩压(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GFR、脉压(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PP随年龄增大而增高,GFR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见表1。
2.2 各年龄组CAP的比较 CSBP、中心动脉脉压(CPP)、增强压(AP)、Alx随年龄增长呈现增高的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GFR与CAP的相关性分析 GFR与CSBP、CPP、AP及Alx均呈负相关(r=-0.044、-0.065、-0.151、-0.180,P<0.05)。
2.4 GFR与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GFR为因变量,以年龄、BMI、FBG、TG、TC、HDL-C、LDL-C、血浆白蛋白、SBP、PP、CSBP、CPP、AP、Alx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lx、CSBP、Scr与GFR呈负相关(β=-0.105、-0.162、-0.294、-0.972、-0.887,P<0.01)。见表3。
表1 各年龄组临床特征比较
与60~69岁组比较:1)P<0.05;与70~79岁组比较:2)P<0.05;与80~89岁组比较:3)P<0.05;下表同
表2 各年龄组CAP比较
表3 GFR与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CAP可以分为CSBP、CDBP和CPP,而CAP压力波又可以由心室射血产生的前向传导波和经过周围血管壁反射的反射波组成,前向波是左心室收缩射血且以一定脉搏波速度经过动脉壁传导产生,继而形成收缩期的第一个峰值(P1),而反射波可以由前向波在向外周传播的过程中反射回来产生,与前向压力波重叠后测定收缩期第二个峰值(SBP),CAP 的波形由这两种波相互叠加形成。反射波压力即AP,其大小可以Alx表示,Alx的数学表达方式为AP/PP(AP=SBP-P1)。前向波的性质主要由中心动脉自身的特性决定,而反射波的特性取决于动脉树的弹性特征、波的传导快慢和距离主要反射点的位置〔8〕。
研究提示CAP 与年龄呈正相关〔9〕,随着年龄的增大,血管顺应性逐渐降低,脉搏波的传递速度增加,反射波和前向波易重叠在收缩期,则SBP进一步升高,左室负荷加重,冠脉储备功能下降,易导致心脏、脑、肾脏大小血管损害及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CSBP、CPP增加,符合血压随增龄改变的一般规律。肾功能随增龄而衰退是一种普遍现象,心血管疾病高危和极高危的重要标志分别是GFR<60 ml·min-1·1.73 m-2和肌酐清除率<60 ml/min,肾脏发生病变的初期,心血管系统与肾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10〕。除年龄、肌酐等公认的影响肾小球过滤率的因素外,本研究发现,在外周血压水平控制相同的情况下,CSBP、AP、Alx与GFR呈负相关。高血压诱发肾脏的损伤机制主要是由于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加速肾脏的缺血性病变,另外还会造成肾小球压力升高及高灌注,从而对肾组织造成损伤〔11〕。增龄AP 和Alx越高,血管的硬度和管壁切应力越高,弹性越差,致使弹力纤维发生退行性改变,甚至出现断裂,动脉壁的中层发生断裂后,血管内皮功能发生障碍,其顺应性下降,肾脏的病变加重。研究表明,CPP的数值每升高一个标准差,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4倍,因此推测CPP可以用于预测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2〕。 尽管肱动脉血压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但研究表明CAP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可能比PAP更为密切,部分高血压指南将CAP列为高血压管理的新指标〔12〕,但要在临床中广泛开展CAP监测来指导治疗决策,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CAP的临床价值。
1 Lewington S,Clarke R,Qizilbash N,etal.Age-specific relevanc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a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1 million adults in 61 prospective studies〔J〕.Lancet,2002;360(9349):1903-13.
2 O'Rourke MF,Adji A.Clinical use of applanation tonometry:hope remains in Pandora's box〔J〕.J Hypertens,2010;28(2):229-33.
3 Mceniery CM,Mcdonnell B,Munnery MA,etal.Central pressure:variability and impac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The Anglo-Cardiff Collaborative Trial Ⅱ〔J〕.Hypertension,2008;51(6):1476-82.
4 张维忠.降压治疗新视点:中心动脉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5):471-3.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42.
6 张晓英.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2):158-80.
7 全国eGFR课题协作组.MDRD方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评估〔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10):589-95.
8 Agabiti-Rosei E,Mancia G,O'Rourke MF,etal.Centr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a consensus document〔J〕.Hypertension,2007;50(1):154-60.
9 Mitchell GF,Parise H,Benjamin EJ,etal.Changes in arterial stiffness and wave reflection with advancing age in healthy men and wome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Hypertension,2004;43(6):1239-45.
10 Mancia G,Backer G,Dominiczak A,et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SH)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07;28(12):1462-536.
11 Al-Bataineh O,Jenne J,Huber P.Clinical and future applications of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in cancer〔J〕.Cancer Treat Rev,2012;38(5):346-53.
12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Committee.2003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03;21(6):1011-53.
〔2017-02-15修回〕
(编辑 郭 菁)
钟 萍(1963-),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高血压及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R544.1
A
1005-9202(2017)14-346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