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棘球蚴病的流行与防控
2017-08-07魏秋霞杨建李莎莎袁东波鲁志平阳爱国郭莉邢坤侯巍毛光琼伊力军莫茜吴宣
魏秋霞+杨建+李莎莎+袁东波+鲁志平+阳爱国+郭莉+邢坤+侯巍+毛光琼+伊力军+莫茜+吴宣
摘要:棘球蚴病在我市呈小范围流行、流行强度较小、病原单一。本文对雅安市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防控现状、存在问题及防控建议做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犬;家畜;棘球蚴病;流行;防控;建议
棘球蚴病(Echinococcus)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体内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制约疫区经济社会发展。四川省是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为囊型和泡型棘球蚴病混合流行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和阿坝两州全境,在凉山州和雅安市个别县呈小范围流行[1]。目前按照省市要求,雅安市全面开展棘球蚴病的综合防控工作。
1雅安市棘球蚴病流行情况及特点
1.1人间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雅安市棘球蚴病主要流行于天全、宝兴两县。据报道,自2011年首次监测到1例人感染棘球蚴病阳性病例以来,目前两县共报告棘球蚴病病人8例,均为囊型棘球蚴感染病例。其中天全县人感染棘球蚴病例数为5例,感染率为0.003%,分布于城厢镇、始阳镇、两路乡和新场乡;宝兴县人感染棘球蚴病例数为3例,感染率为0.005%,病例均集中在硗碛藏族乡。统计显示,全市人棘球蚴病平均感染率为0.004%。
1.2动物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据统计,2016年末全市犬只平均感染率为 1.37%,牛羊平均感染率为0.08%。其中天全县犬只感染率为1.89%,调查发现在近几年有人群感染的4个乡镇均监测到犬粪抗原阳性;牛羊平均感染率为0.08%;宝兴县犬只感染率为0.81%,调查发现犬粪抗原阳性集中在硗碛藏族乡的5个村;牛羊平均感染率为0.09%。
1.3流行特点
我市棘球蚴病具有以下流行特点:一是流行范围小,呈零星散发;二是流行强度较小,人畜患病率较低;三是病原单一,目前仅发现细粒棘球绦虫;
2棘球蚴病防控情况
2010年,雅安市天全县、宝兴县被纳入《四川省防治棘球蚴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2015年下半年,中省下达棘球蚴病应急动物防疫补助专项资金,开始实施动物棘球蚴病综合防控措施。
2.1消灭传染源
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主要是犬,对犬只主要实施三项防治措施:一是实行犬只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驱虫登记卡、记录家犬的户主、性别、驱虫日期等信息;二是全面推行“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制度。2016年全市(流行区)累计驱虫23.5958万次;三是推行犬只拴养和犬粪无害化处理制度。在驱虫7天内对犬只进行拴养,收集犬粪采取药物消毒、深埋或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2.2强化羊免疫及免疫效果监测
组织基层防疫队伍,集中时间,按照免疫程序(第一年存栏羊免疫2次,此后每年对新生羊免疫2次,对上一年已免羊强化免疫1次)和免疫操作规范,对羊只进行免疫预防,同时做好免疫登记、环境消毒等工作。2016年累计免疫羊2.59万只,抽样监测免疫羊254只,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7.95%。
2.3着力牛羊调运抽檢[2]
在牛羊调运检疫环节,着力对调运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棘球蚴病抽检。2016年对调运牛羊棘球蚴感染抗体进行专项抽检,共检样本148份,阳性率为0。
2.4加强大众宣传
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报刊杂志等媒体,以及采取集中宣讲、设点咨询、张贴发放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2016年共印发宣传资料1.1万余份。
2.5提升防控能力
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开展棘球蚴病防控、监测、诊断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使各级防疫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棘球蚴病防控知识及技术规范,提高防控技术水平。2016年,全市共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90人(次)。
3存在的问题
由于流行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少数民族特有的宗教习俗,群众防疫意识淡薄,防控机构和队伍尚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分布广、管理难等因素,我市棘球蚴病防控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3]。
3.1传染源控制困难
我市流行区主要以山地为主,地广人稀,部分地方交通不便,在实施“犬犬投药,月月驱虫”过程中,防疫人员多是一次性给予养犬户全年或半年的药物,指导养犬户自行投喂,难以对犬只确切服药情况和犬粪无害化处理进行监督。同时由于疫区农牧民受传统养犬习惯的影响,一些地方将家犬直接放养,与流浪犬混群,存在犬只管理难度大,感染隐患突出等问题。
3.2牛羊调运及屠宰管理薄弱
主要存在牛羊调运管理和检疫监督手段单一滞后,定点屠宰场建设不规范、管理不严格;个别地方自宰现象较为普遍,存在随意抛弃病变脏器的现象。
3.3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市基层专业防控人员偏少,业务水平较低,存在人员断层等问题,特别是山区基层防疫人员严重缺乏,劳动报酬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我市为棘球蚴病轻度流行区,以及地方财力较弱,在防控专项经费投入上较少,疫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及监测诊断设备落后等诸多困难,影响棘球蚴病的免疫、监测及无害化处理等防控工作的整体推进。
3.4部门协作配合不够紧密
棘球蚴病的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各部门的协同是很难取得成效的。我市尚未形成充分的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地方部门之间对该项工作协作配合力度还不够,存在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防治工作的高效实施。
4建议
按照“预防为主、依法科学、属地管理、上下联动、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原则,多措并举,科学开展棘球蚴病防治工作。一是狠抓动物源头管理,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防疫工作人员及社会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三是加大动物棘球蚴病防控经费的投入,加快县级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村级防疫人员报酬,增强监测预警能力,充分发挥源头治理作用;四是加强与卫计局、公安、城管、水利等部门的配合协作,形成棘球蚴病防控的部门合力。
参考文献:
[1]郭莉,阳爱国,侯巍,等.四川省家畜包虫病防治现状及防控对策探讨[J].草业与畜牧,2011.11:52-54.
[2]陈开华,杨伯全,邱加闽,等.四川阿坝牧区包虫病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地方病通报,1996.11(2):81-82.
[3]张壮志,张文宝,石保新,等.我国包虫病防控及其面临的困难[J].兽医导刊,2011.(6):27-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