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2017-08-07柳永宁侯永强
柳永宁+侯永强
摘 要:在教学中要研究教材包括研究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本质,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内容的重难点;注意专业术语的运用;学生探究意识的正确培养;教法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教材理解;目标明确;专业术语;意识培养;教法和学法
目前,中学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情况谈一些观点:
一、教材理解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知道,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提供了教学的内容和充当了师生对话的中介,教师不应只是教材的忠实阐述者,而应该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开发研究,挖掘教材的本质,发挥教材的实质性作用,必须创造性地用教材。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我认为最根本的应当看两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适当;二是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即这一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因而,教学目标的正确设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成功的教学常常需要切合学生实际,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甚至重构。对教材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研究课程标准,理解教材本质
学习课程标准,能使教师深入领会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对课标中提到学习结果的“识记”“理解”“掌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学习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索”的含义也应该理解。不同的层次代表了不同的要求,只要我们正確理解了这些目标动词的含义,那么分清教学的主次关系就轻松了许多,从而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产生较大的误差。
2.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先做结构分析,搞清教材的系统性,再进行各部分的内容分析,使教学内容了然于心。教材分析应在制定教案的最前面做,它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们应当首先分析某一单元教材的教学内容及这一单元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然后再分析教学目标。当然,不能照抄教材里所列的教学目标,而是要分析得出“通过这一单元教材的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再来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最后还应该研讨教材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便在教学中加以补充与改进。
二、专业术语的运用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拿高分的基础条件,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为此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对化学式的误读,完全脱离了化学专业术语的范畴,这种现象到最后使学生读化学式就好像读英语单词一样,生涩、难记、易混淆。还有一些对实验仪器的读法,不按照具体的量程说,而是用手势比较,让学生在答题中,怎么样能说清自己选用的仪器呢?怎么样能完整地组织好自己的话语呢?我们从基础开始,引导学生正确读、正确写,完全按照答题规范来要求学生,又怎么会担心学生在考试中丢掉一些不应丢掉的分数呢?
三、学生探究意识的正确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演示实验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直观、生动地了解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在形象化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记忆,同时演示实验还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基于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注重演示实验的教学,而忽略了探究性试验,甚至根本不谈这一块。探究,从广义上看,是人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自发产生的一种探求其答案的欲望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思维与行为方式。这种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增加或改进实验装置,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和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如从生活实例、实验、问题设置等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形式上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和探讨中学习新知识。这样让学生行动起来进行自主学习,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并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来把握内容的深度,也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
参考文献:
[1]蒋小钢.研读高中化学新教材新课改新理念[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3(2).
[2]毕华林.教科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作用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