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2017-08-07李清秋
【摘要】针对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在资源共享和服务重用等方面显现出来的局限性和问题,分析网格、P2P、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为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技术基础以及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的开放、共享、联合、敏捷等特性。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探讨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四个重点方向:资源、开放、集成和安全。
【关键词】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
一、引言
数字图书馆项目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到1988年美国国家研究创新组织的一份报告The Digital Library Pro-ect Volume1:The WorldofKnowbots。报告中计划建立一种称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放架构,支持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用户通过该系统方便地访问以机读形式存在的大量分布式信息资源。
二、新技术、新理念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新发展
在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逐步应用到数字图书馆领域后,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些新成果。
1.网格技术下的新型共享模式。网格是继万维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平台,它通过网格中间件(也称为网格操作系统)将网格虚拟成一台具有各节点资源总合的巨大虚拟计算机,向网格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实现了网格范围内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设备资源高效、方便的全面共享。基于网格,用户不需要了解资源的具体位置和细节就可以使用需要的资源。
2.P2P技术解决集中模式的瓶颈。P2P(Peer-to-Peer)即对等互联网。网络中的每个结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每个结点既充当服务器,為其他结点提供服务,同时也享用其他结点提供的服务。P2P是一种非中心化的模式,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各网络节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结点之间进行,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集中式服务器处理能力有限的瓶颈。
3.SOA与Web服务支持动态组配式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c/s模式的软件设计方法,它将软件系统要实现的业务功能分解为一系列的功能单元,封装为称为/服务0的软件组件进行实现。基于SOA的应用系统是由许多/服务0和/服务消费者0以松散耦合的关系后组构成的,具有先天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也因服务的复用大大降低了应用系统构建的时耗和难度,使应用系统能够快速迎合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高校的特点在于它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成者,有相对集中的科研与教学实力,有相对明确的学科范围,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偏重学术性,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相对稳定,这些都决定着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方向及定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使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全球数字图书馆的大环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资源为本。资源的特色和质量决定着资源的使用价值,也决定着数字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数量不是衡量数字资源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建设特色资源,发展具有可持续更新能力的资源,拥有在特定范围内最丰富、最权威的资源集合,才能成为整体数字图书馆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强调质量控制,按照既定标准,特别是坚持采用高质量的元数据,才能方便资源的揭示与利用,也把元数据二次加工的隐患降至最低。
2.体系开放。开放是数字图书馆的灵魂。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虚拟的概念,一个个孤立的资源系统不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强调分布式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服务重用,这便要求数字图书馆系统具有开放性,提供一定的接口实现数字图书馆系统间的互操作。以一个学校的学位论文系统为例,是提供一个基于本系统的单独的学位论文检索入口,还是同时开放这一系统,让用户通过更多的途径利用这一资源,在其他检索系统、图书馆OPAC、资源门户甚至在Google等搜索引擎中也能直接使用,显然后者具有开放性,开放性越大,资源的利用越充分,用户越方便。
3.安全保障。安全是数字图书馆的保障。随着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有两个层次:一是安全运行,包括防止非法入侵、病毒破坏、硬件故障等;二是安全使用,根据各数字图书馆系统和资源使用的授权范围,保障资源的合法使用。前者有相对成熟的防范措施,后者是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而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也是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四、结论
高校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技术实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技术上应该是不断改进的探索者,注重研究性和创造性,系统地进行需求分析,与同行和合作商家充分沟通与协作,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在资源上,以强势学科为特色,在全球数字图书馆大环境中,应该成为高质量的、权威性的学术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
【参考文献】
[1]李广建。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趋势。图书情报工作,2015,49(1):6-7
[2]李广建,龚立群,孙洁丽。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系统体系架构的发展动向。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26(3):1-5
[3]金海。数字图书馆及其网格应用的发展。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9):1-5
作者简介:李清秋(1981。10。——,女,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职称:助理馆员,长期从事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